《夜送寒衣》

辰光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霜降过后天冷了许多,马路两旁的杨柳树叶子,已掉落了一大半,一阵秋风扫过,金黄色的树叶漫天飞舞,恰似无数金色的蝴蝶翩翩起舞……只是苦了清洁工不停的扫,不住的漂落,这不多的几个钱真不好挣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每到这个季节,县城临街的小铺面便有出售的祭品摆到了门口,招揽顾客前来购买。纸糊的衣服鞋帽,小花蓝,冥票,金锞,银锞,手机……应有尽有,色彩鲜艳,品种繁多,有的似乎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p><p class="ql-block"> 农历十月一快到了,人们准备给逝去的亲人送寒衣了。这个习俗在我国已传承了上千年,到如今依旧盛行,祭奠仙逝的亲人,缅怀先祖,传承良好的家风,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农历十月初一日,俗称寒衣节,又称秋祭,相传自秦代孟姜女哭城后,长城以内的人们便把十月一这天定为给逝去的亲人送寒衣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时空,穿越到一九六九年的十月一晚上。</p><p class="ql-block"> 家里低矮的土木结构平房,四壁因爷爷柴火喝茶和煤油灯烟的薰燎,黑乎乎的,就连墙上贴的胖娃娃抱大鲤魚的年画,薰的失去了色彩,十五瓦的白炽灯泡,并没有显得多亮,但比起之前的煤油灯,却是天壤之别。这还是县城居民能享受到的优越。城关电站自去年开始了柴油机发电,晚上七点至九点仅供城里的居民照明用。</p><p class="ql-block"> 县城的马路,都是土沙筑的,雨天形成的小土丘瘩达高低不平,顽皮的小伙伴在上面奔来窜去,到成了好玩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自从马路上有了稀稀啦啦的路灯后,每当晚饭后,昏黄的路灯下面便聚集了好多打闹嬉戏的小孩,还有饭后片闲椽的年轻媳妇和老人,不到九点息灯人们总是不肯散去,人们对电灯的新奇劲还没过,再着,好多离街道远点的还没拉上电的人家,出来聚集在路灯下,媳妇们一边闲聊,一边借路灯做针钱活纳鞋底,这样还可以节省家里的煤油,一举两得。</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是税务局的干部,这几年在县城笔架山后面的张家台子,曹川等乡村驻队,(相当如今的帮扶队员)有时几天不回来,既便回来也是掌灯时分了。我们家给先人送寒衣的事,只能由爷爷操办。那年爷爷已八十有余,他白天用两张白纸剪了有二三十公分大小的纸衣裤十余件,整齐地摆放在端饭用的长方形木盘中,待到晚上,母亲用清油葱花炝上浆水(陇中特有的一种发酵食品),倒入碗中放个小勺,等送寒衣祭奠之用。一切准备就绪,只等路灯息了,把寒衣送到大门外。那时各家各户都在大门外面三步远处,朝坟墓方向的地方烧寒衣。因当时纸张特别不好买,加之少钱,有的人家想办法弄上几张报纸来剪寒衣,我们是半工半农的家庭,能买两张纸的,就很阔气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晚上 烧寒衣的事,爷爷便交给我和大哥,时值文化大革命,正在破四旧,立四新,给先人烧纸送寒衣也在封建迷信之列。我们兄弟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当时极不愿接受这项任务,可爷爷说,不论如何,这寒衣非送不可。这是对去逝亲人的礼数,那边的亲人习惯了在十月一领寒衣……等等,我们扭不过他老人家。那只好等到路灯息了,街道上没人了再去送。这对十来岁的我和大哥来说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我们是少先队员对这些“封建迷信”的活动,心里抵触不说,而且还真怕黑灯瞎火的有鬼魂来索取衣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街上的路灯 九点准时息灭,聚集在路灯下的人们,留恋不舍地慢慢散去,街上霎时一片漆黑,偶有行人走动,大哥用木盘端上纸衣和香裱浆凉水等,让我先打出去打探,待到无人时,再用暗号呼叫。我像个持务似的,先开了个门缝,先把头探出去,左右张望,见还有人走过来,马上索进来,这样反夏几次,待到无人时,便发出暗号,大哥便快速出来,天黑的如锅底,伸手不见五指,又不敢打手电筒,估摸着走到离大门三步远的地方,正准备放下木盘子时,忽听见有人说话,吓的我汗毛倒立,双腿不由得抖起来,拼住呼吸,走也不是,站也不是唯恐怕被人发现,更怕的是鬼魂来取衣物来了……</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也看不清大哥的表情神态,不过有大哥在,我就硬着头皮,心里正多了,一边给自己正胆,一边听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对面的李家,也乘黑出来送寒衣,想必对方也被我们吓着了吧。</p><p class="ql-block"> 怎么划着火柴的,怎么烧完的,由于过度紧张机械地完成了爷爷交给的重任,兄弟俩如释重负,不待焚化尽,起身就往家里钻。</p><p class="ql-block"> 十月一送过寒衣,也就离过年快了,心想着过年了有好吃的,(做新衣裳我们到是不敢奢望的)就很高兴,只想着多捡几个牙膏皮袋及铜麻钱或母亲姐姐梳头时梳下的头发,去收购部市部卖几角钱,再买几串鞭炮过年燃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了, 儿时的好多事情记忆犹新,仿佛是做了一场梦,可这个梦好长,半个世纪的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如今生活富余了,祭祖送寒衣也大明大放的去送,到是有些不祭不送的人家,会受到人们的鄙视和非议。</p><p class="ql-block"> 愿天堂的亲人们安好!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