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乡愁(散文)</p><p class="ql-block"> 乡愁像一缕炊烟在我心头环绕。</p><p class="ql-block"> 那故乡的梧桐树,春季开出紫色的大喇叭花,像天边紫色的云朵。那槐树,叶子总是浅黄色的嫩绿。夏季开出一串串白色的花朵,像天边的白云,在飘飘荡荡。撸一朵槐花,在嘴里咀嚼,香气浓郁。</p><p class="ql-block"> 记得上小学时,我们老师领着我们去平坟,拿着铁锨,男生干得最有劲。那关于坟的鬼怪故事,好像跑得远远的。祖坟留下了,平了几里地的坟地,胆子也大了。走在路上再也不害怕坟了。</p><p class="ql-block"> 植树的季节,学校里栽了白杨树,柳树,梧桐树。老师领着我们用铁锨挖坑,栽上树苗,坪上土,我们在池塘边用水桶灌水,再浇在树坑里。那时大家都不怕水,河边有洗衣服的妇女,河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河里的水草。河里还有鱼虾。</p><p class="ql-block"> 夏季的蝈蝈,蝉鸣,鸟鸣使乡村无比宁静。晚上萤火虫的光芒闪闪发亮。大家拿着手电筒捉蝉的幼虫。早上起来让外婆给用油炸炸吃。香甜可口。是最好的美食。</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记忆就是读书和玩耍。村里的学校有早自习,晚自习。冬天起得早,在上学的路上,启明星是天上最亮的一颗星,还有那月亮照耀着我们。天气也不觉得寒冷了。班集体很温暖,大家点着汽灯照明,不太亮,但是大家晨读的书声朗朗上口。响彻黎明的天空,天边的朝霞映红了天际,托起一轮鲜红的太阳。那冬季的朝霞太美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走出村庄,去镇上读书,常常怀念童年的日子。镇上离村子有十里路,星期日,我常常一个人步行去看外婆和外公。那时还是泥土路,没有柏油路。走过一个个村庄,一条条庄稼小路。那路上的麦子绿油油的。长得很旺盛。步行的人也多,骑自行车的人也不少,我是十几岁,还不会骑自行车。很羡慕骑自行车的人。</p><p class="ql-block"> 在外婆家里,可以干点农活,洒洒化肥,去地里拔拔草。用地锅烧火做饭,去井里挑水。晚上,点着煤油灯看书,学习,外公也把蜡烛给我们点燃,让我们学习。还炸油馍让我们孩子吃。离黄河近,我们常常去黄河大堤上玩。那黄河水烟波浩渺,望不到边际。大堤上绿树成荫,夏季凉风习习。外公拿个小凳子,边乘凉边放羊,说卖了羊给我们去集市上买好吃的。</p><p class="ql-block"> 我向往的集市离村子有三里路,总是走着去,还有沙土地,不太好走。外公常给我们买烧饼夹油馍,是最好的食物。那时穷,地里种着自家的菜地,不用买菜吃。院子里有野菜,灰灰菜和荠菜等野菜,可以调调吃,放上香油更可口。还有扫帚苗,长高了可以做成扫帚。用来扫地。也可以蒸蒸吃,也香甜可口。</p><p class="ql-block"> 村子里的小伙伴,谁去谁家玩,都很高兴。可以一块晚上去有电视的人家看电视,往往是黑白电视。那时电视放在院子里,有风靡一时的港台片《霍元甲》,有日本巨星山口百惠的《血疑》。留下难忘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考取了师范学校,不常去外婆的村庄,渐渐地长大,看到外面的世界,但是童年和少年的记忆和乡愁越来越远,但是永远保留在记忆深处,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如今外婆的村庄已经不存在了,被村台代替,那一排排楼房,别墅拔地而起。黄河滩区的旧村庄都种上了树木,种上了麦田。旧房子都拆迁了。新村台焕然一新。心里很高兴,但是那浓浓的乡愁永远保留在记忆中。</p><p class="ql-block"> 如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伟大胜利。人民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那乡愁,淡淡的远去,像一缕炊烟,飞向远方。</p><p class="ql-block">作者:韩丽霞。</p><p class="ql-block">韩丽霞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东明县作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