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10月29日中华志愿者协会“银龄云课堂”朗诵直播课程第三讲顺利完成。</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华志愿者协会“银龄云课堂”直播间朗诵群二维码,感兴趣的朗诵爱好者可以扫码识别进群,收听直播间课程。每周一次,每周二下午14:30开播,每次1—1.5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三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朗诵的声音(1)</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主要内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剪辑摘录片段)</b></p> <p class="ql-block"><b>一、掌握正确发音方式,可以在你原声的基础上完善你的声音,使你的声音变得更具表现力,这就要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逐渐掌握四个字“提、打、挺、松”来实现。</b></p><p class="ql-block"><b>提:就是提颧肌,这样能够使你的声音明亮。</b></p><p class="ql-block"><b>打:即打开牙关,让声音能够顺利传出。</b></p><p class="ql-block"><b>挺:挺起软腭,增加口腔的容积,引发口腔共鸣。(仿佛在打半个哈气)</b></p><p class="ql-block"><b>松:就是松下巴,这是因为下巴紧,会压住喉部,使得声音进入口腔的通道受到阻碍,放松下巴就解放了喉部。</b></p><p class="ql-block"><b>练习时,建议先分别单独感受“提、打、挺、松”,待练习一段时间后,发音时这四点是联动同时完成的,久而久之就可以突破自我、收放自如,使得声音真正地“魅”起来。</b></p> <p class="ql-block"><b>二、我们的声音与接收位置密切相关。同时,要兼顾到所读文字的内容进行传递,也是重要的。一是应该区分说给身边的人、或传送给房间外的人、山上的人,要有因接收位置不同,而声音不同、语气不同的意念。二是根据文字内容,让受听者感受到所传递内容的不同。</b></p> <p class="ql-block"><b>三、嘴发出来的声音要集中,集中在上唇中间的位置,这样声音就不会散,达到更有利于传递的目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主讲:毕晓靖,中华文化促进会语言艺术委员会会员,北京市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会员,中国老龄协会信息中心中国老年人才网老年艺术人才库成员、联络员,中华志愿者协会“银铃云课堂”朗诵讲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在2019年北京市诵读大赛决赛中,以两人合诵获得一等奖,授予“领读者”奖杯。在2021年中国老龄协会指导举办的全国展演中获得朗诵金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