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游记一一渣滓洞、白公馆

洁影

<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10月24日</p> <p class="ql-block">  渣滓洞位于中国重庆市沙坪坝区凌云路歌乐山麓,是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所属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的主要旧址之一 。</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起源:1920年由商人程尔昌开办,因出产的煤炭渣多煤少得名“渣滓洞” 。</p><p class="ql-block"> 被占改看守所:1943年,军统特务霸占,改设为看守所,分为内外两院,外院是刑讯室和特务办公室,内院有16间男牢和2间女牢 。</p><p class="ql-block"> 大屠杀: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重庆解放前夕,制造了“11.27”大屠杀,300余位关押在渣滓洞看守所的革命志士惨遭杀害,仅有15人脱险 。</p><p class="ql-block"> 建馆保护:1963年,渣滓洞看守所旧址建立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1988年,被评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建筑布局</p><p class="ql-block"> 外院:由办公室和刑讯室组成,有辣椒水、老虎凳等各种酷刑刑具,墙上标语体现特务管理理念 。</p><p class="ql-block"> 内院:有放风坝、16间男牢和2间女牢,墙上写有瓦解革命者意志的标语 。</p> <p class="ql-block">相关文化</p><p class="ql-block"> 小说《红岩》:曾被囚禁于此的罗广斌、杨益言根据亲身经历创作,展现了革命者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被改编成电影。</p> <p class="ql-block">  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歌乐山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自诩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后代,取名“香山别墅”,但附近百姓习惯称“白公馆” 。</p><p class="ql-block"> 1939年,军统局用30两黄金强行购买,改成秘密监狱 。</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1939年秋,戴笠将其改为“军统局特别看守所”,原存储食物的半地下室改为“地牢” 。</p><p class="ql-block"> 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改为来华美军人员招待所,1945年中美合作所结束后,又作为保密局看守所 。</p><p class="ql-block"> 1947年春,渣滓洞的“人犯”迁回白公馆关押 。</p><p class="ql-block"> 1949年11月27日,军统特务对关押在此的革命者进行大屠杀,近30人遇难,19人在看守帮助下越狱脱险 。</p> <p class="ql-block">关押人物</p><p class="ql-block"> 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 。</p><p class="ql-block"> 共产党员:宋绮云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陈然等 。</p><p class="ql-block"> 进步人士: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