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札记

浅草

<p class="ql-block"> 《道德经》作者是(春秋)老子的经典著作,据资料料称,1973年从湖南长沙汉墓马王堆汉墓出土,全名叫《帛书道德经》,全书有两千多字,内容涉及政、经、文、道德诸多内容,博大精深,指导人们的行为。它所展现出来的睿睿与风彩、饱含哲理的语句,受益匪浅。边欣赏和思考其理論联系现今的社会现象,无不敬佩两千多年前老子英明卓见、先知先觉,不愧为孔子之外的圣人。由于文言文问题,阅读它颇费功夫。幸得古汉语专家的精准、通俗的解释,减轻理解难。笔者选与今天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有相关的语句试谈看法,拟有机会时陆续推出,请高人指导。</p><p class="ql-block"> 明哲保身</p><p class="ql-block"> 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愛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p><p class="ql-block"> 货:财富。多:重要。亡:丢失生命。病:丢失生命。甚愛:过分地喜愛。大费:付出很多。多藏:积累过多的财富。厚亡:快速地失去。</p><p class="ql-block"> 文章开头,老子提出三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无论功名地位,还是荣华富贵都没有身体重要。一个人没有了身体,一切皆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简单道理,人人皆懂。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不顾身体苦苦追求名利,但"鸟为食亡,人为财死",到后来"断了卿卿生命"。网络上曾不止一次,那些贪官不正是如此吗?老子一针见血地指出,人,过于贪恋名利必然付出巨大的代价。文章末尾,老子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知足常乐,适可而止,消灭慾望。规正人心的最好办法,希望世人贵生,愛生,不要为名利所累。一个人懂得得失关系,就知道不该做什么,从而得到长足的安全。</p><p class="ql-block"> 欲望,每个人都有,若不知分寸,欲望成捆绑人的枷锁。欲望多了就会产生贪心,往往被财、色、权迷住心窍,终将名败身亡,甚至丢下天下。有人议论,某国"司机“祸国祸民,可能自身难保,国之不成国。</p><p class="ql-block"> 面对复杂的世界,青少年更应该将"无欲则刚"作为安身立命之本。</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明哲保身"之义。</p><p class="ql-block"> 清静无为天下正</p><p class="ql-block"> 老子曰: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直如诎,大巧如拙,请靓可以天下正,</p><p class="ql-block"> 大成:极大的成就,极完美的东西。敝:衰竭,破败。</p><p class="ql-block"> 文章首句:"大成若缺",既然如此完美了,为什么还有残缺呢?世界上有完美东西吗,没有。既然没有,世间怎么会有尽善尽美的東西呢?一个有成就的人有缺失,说明留有余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进退自如,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有人指出你有缺,说明此人良心。</p><p class="ql-block"> 客观世界中,有很多另一种情况,即表面情况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纳"都体现了这一点。谦卑、低调的处事方式,隐藏着高的人生智慧。一一体现充满辩证思想,休现事物彼此对立、矛盾统一的思想。如果目光短浅,就会让狭隘的思想害了自己。只有犀利而又准确的目光才会将事情做好。</p><p class="ql-block"> 动与静,是一个很重要的哲学问题。老子主张静。当人的内心虚静时就没有纷扰,智慧自然产生。这是符合道的行为。因此,老子说:"躁则寒,静则热,清静为天下正。"此处老子给人指明方向。兴有无为静,才能保持充实完满。世人如能遵守此理,无论治国还是修身。都得心应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