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马塞尔 · 杜尚《泉》陶制小便器 </b></p><p class="ql-block">1964年 (原创于1917年)</p><p class="ql-block">高60厘米 </p><p class="ql-block">以色列博物馆(耶路撒冷) “给现成品写上一个假名字和制作年份,就是一件艺术品” ——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这是对 “名字决定价值” 的艺术市场的尖刻讽刺。《泉》这件作品是现成品与观念艺术的起点之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达达主义(1916—1925)</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达达主义的诞生创造了契机。它全面否定了一切既有价值,主张艺术的使命就是给予人们“思考的契机”,甚至使用现成品这种毫无意义的作品当作艺术作品来展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其口号是 : 物品并不是作品,观念才是。</b></p><p class="ql-block"><b>其宗旨是 : 否定绘画的意义,把想法本身当作艺术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6年,为了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很多艺术家来到中立国瑞士的一个城市苏黎世,达达主义便诞生在这群艺术家当中。“达达主义” 的命名者是出生于罗马尼亚的诗人查拉。“达达” 一词在字典里的解释是 “无所作为”,或形容婴儿口中发出的声音,其实这些都是 “无意义” 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正如 “达达” 这个名字一样,<b>达达主义全面否定了艺术品既有的意义和价值,通过使用现成品 (Ready-made) 或是随意地剪贴 (Cut-up) 等手段, 创作出毫无意义的作品。他们认为,艺术品并不是绘画与雕刻这些实体,而是想法本身——观念艺术就这样诞生了。 </b></p><p class="ql-block">观念艺术之所以能够出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充满残酷杀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帯来的虚无感,以及人们因战争而对国家主义和资本主义产生的厌恶感。达达主义与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相呼应,发展成一场全世界多处同时展开的前卫运动。</p><p class="ql-block">在柏林,豪斯曼等人利用 “照片蒙太奇” (合成照片) 来批判体制。在汉诺威,施威特斯实践了一种自称为 “梅尔兹 (Merz)” 的达达主义。在纽约, 从巴黎来的杜尚用现成品撼动了长久以来艺术的意义。 </p><p class="ql-block">在东京,画家兼剧作家村山知义和诗人高桥新吉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使达达主义成为时尚的代名词;在巴黎,诗人布勒东提倡在无意识状态下创作诗歌,称为 “自动书写” ,这 与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b>达达主义作品</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达达的诞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黎世是中立国瑞士首要的中心城市,精彩的和荒诞的艺术、文学,乃至音乐和戏剧都在那里风起云涌。</p><p class="ql-block">1915 年,一批几乎都是二十来岁的艺术家和作家因为不同的原因在战争中背井离乡,不约而同地聚集在这个城市。他们是德国作家雨果 · 巴尔和理查德 · 许尔森贝克、罗马尼亚诗人特里斯坦 · 查拉、罗马尼亚画家和雕塑家马塞尔 · 扬科、阿尔萨斯画家兼雕塑家和诗人让 (汉斯 )· 阿尔普、瑞士画家和设计家索菲 · 陶柏, 以及德国画家和实验电影制作人汉斯 · 里希特。他们就是“达达”这个国际文学艺术组织的领袖人物。 他们的表演、诗朗诵、“噪声音乐会”、艺术展览和写作,大都在攻击西方艺术和文学的传统和成见,表达他们对弥漫于战时世界中的歇斯底里综合征的反应。他们在艺术作品中采用的表现形式,意在表达他们对一切传统所持的负面、无政府和破坏性的态度;对战争的愤怒,以及对倡导战争的物质主义和民族主义观点的背弃。达达作品的中心力量就是具有疯狂想象力的幽默。诸如机器喧闹声中自由字词联想的诗歌朗诵、荒诞的剧场或舞厅表演 、胡言乱语式的讲座,以及不受理智控制的随机性、直觉性制作的绘画,都是他们的表现形式。然而,这种幽默中有一个严肃的意图:苏黎世达达主义者都在批判性地重新审视传统、前提、规则、逻辑基础,甚至秩序、连贯性和美的概念等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在历史上引导着文艺的创作,也始终是高尚的、乌托邦式的现代主义事业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b>达达主义代表作《波兰骑士》</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伏尔泰酒馆及其遗产</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翅胡 · 巴尔是一位哲堂家、玄堂家和诗人,也是达达舞台上的第一位演员。他在1916年2月与夜总会表演者埃米 · 亨宁斯一起在苏黎世创建了伏尔泰酒馆,用作这些自由灵魂人物的聚会场所和攻击现存价值观的舞台。十分有趣的是,伏尔泰酒馆的街对面住着弗拉基米尔 · 伊里奇 · 列宁,他在次年站在了俄国革命的最前线。后来不久,查拉、扬科、阿尔普和许尔森贝克都先后加入巴尔和亨宁斯的行列。 </p><p class="ql-block">“达达” 这个词是在 1916年创造出来的,它用来 描绘当时在伏尔泰酒馆看似混乱无序的氛围中涌现出来的一种运动,不过它的源头仍然存疑。最为流行的版本是由许尔森贝克提出来的,据说是在随意翻开的一本法德词典中找到了“达达” 这个词,它的意思是儿童的玩具木马。里希特则回忆说是来自查拉和扬科用罗马尼亚语对话中的“达、达、达、达”(意为"是 是")。“达达” 在法语中也指一种业余爱好、一种事件,或者一种迷恋的事情。其他的来源可能出自意大利和非洲克鲁人的方言。不管它的源头如何,达达这个词是一个调侃的核心象征,它要攻击的就是塑造了20 世纪初艺术特点的那些已然稳定的各种运动,无论它们是传统的还是实验世的。达达主义者在宣传自己 的思想时,采用了未来主义的许多方法一一马里内蒂式的自由论述,或口头或书面;路易吉 · 鲁索洛式的噪声音乐效果,用它来淹没那些诗人,以及难以计数的各种宣言。但是他们的意图正好与未来主义相左,因为未来主义者赞美机械的世界,他们在机械化、革命和战争中看到的是理性的和逻辑的一一无论多么残酷一一解决人类向题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b>马克斯 · 恩斯特《青春期》</b></p> <p class="ql-block">苏黎世达达主要是一个文学现象,基意识形态的根源在于阿蒂尔 · 兰波的诗歌、阿尔弗雷德 · 雅 里的戏剧以及马克斯 · 雅各布、纪尧姆 · 阿波利奈尔的批评思想。在绘画和雕塑方面,立体主义艺术家弗兰西斯 · 毕卡比亚到来之前的唯一真正的创新,要算让 · 阿尔普 “根据随机法则排布的” 自由形式浮雕和拼贴作品。</p><p class="ql-block">达达主义者的戏剧活动引导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起来的行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尤其是激浪派群体的行为活动。表演者戴着用着色纸片和纸板制作的面具。这些面具不仅需要一套适合的服装,而且也迫使戴面具者去做毫无预见性的表演,去 “用近乎疯狂的准确的戏剧动作” 去即兴乱舞。这类的达达剧场在俄罗斯未来主义的行为表演中有过先例,比如由马列维奇设计服装的《战胜太阳》。</p><p class="ql-block">1916 年6月, 胡戈 · 巴尔在伏尔泰酒馆以他的诗 歌《哦,加吉 · 贝里 · 宾巴》 首次介绍了抽象诗歌。他把自己包裹在用纸板做成的服装中,站在两个乐谱架中间背诵他的 “有声诗”《卡拉万尼》。巴尔的出发点是,传统的语言在诗歌中的地位远不如绘画中陈旧的人物形象,从这个论点产生了由多少有些旋律曲调的音节构成的哼唱,但毫无具体的含义,比如 “兹姆兹姆 · 唔拉啦啦 · 兹姆兹姆 · 赞弦巴尔 · 兹姆啦啦 · 赞姆……” 观众对这种实验的反应接近疯狂,而它也像伏尔泰酒馆上演的其他表演一样,影响了二十世纪诗歌在此后的发展进程。</p> <p class="ql-block"><b>马塞尔 · 杜尚作品</b></p> <p class="ql-block">苏黎世达达主义者强烈地反对文艺界任何有组织 的活动,反对可能导致某个相关的群体在风格上被统一命名的任何运动。尽管如此,他们的创造性努力中还是有着这样三个因素,即嗓声音乐 、同步性和偶然性。“噪声音乐” 来自未来主义,而同步性则经由未来主义来自立体主义,偶然性当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于任何艺术创作的行为当中。过去的艺术家通常都是试图去控制或者引导偶然性,但现在它却变成了一个首要的原则。尽管达达艺术家们坚决地否认,这三种因素很快变成了他们对待创作活动所采取的革命性方法的基础,这种方法仍然可见于今天的诗歌、音 乐、戏剧和绘画当中。</p><p class="ql-block">1916年见证了苏黎世一个公共大厅里第一次有 组织的达达之夜,也见证了第一期《达达文集》杂志的出版。这个杂志最终被查拉接管,后来迁址到巴黎。第二年,第一次达达公开展览在短命的达达画廊举办。这些活动开创了苏黎世达达一个崭新的、更具有建设性的时期,它从伏尔泰酒馆的自发式行为表演中得到了拓展。但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苏黎世达达也接近尾声。最初的那种热情渐渐地消失,参与者们也都各奔东西。巴尔最终放弃了达达,而许尔森贝克一直反对将达达变成一种传统意义上的程序性的运动 ,不久也奔赴柏林。查拉在苏黎世停留了一段时间,并在1919年指导过最后一场达达晚会,此 后移居巴黎。画家弗朗西斯 · 毕卡比亚在1918 年才到达苏黎世,他带来了纽约和巴塞罗那相近的艺术发趋向。毕卡比亚后来与马塞尔 · 杜尚和曼 · 雷一道对纽约的达达做出了贡献。他在战争结束回到巴黎之后,像查拉一样成为战后德国达达主义者与法国达达主义者之间的纽带。达达也许更多是一种精神状态,而不是一个有组织的运动,但它给当代艺术——尤其是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的新达达艺术留下了庞大的艺术遗产。</p> <p class="ql-block"><b>达达主义作品</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达达主义是一场</b></p><p class="ql-block"><b>超越了艺术领域和地理大陆的</b></p><p class="ql-block"><b>国际性前卫艺术运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瑞士,特里斯唐 · 查拉、雨果 · 巴尔、汉斯 · 阿尔普是“达达主义”先锋。</p><p class="ql-block">特里斯唐 · 查拉 (Tristan Tzara) (1896-1963) 出生于罗马尼亚的诗人。在苏黎世参与了达达主义的创立,后来在巴黎加入了超现实主义团体。</p><p class="ql-block">雨果 · 巴尔 (Hugo (1886-1927) 达达主义在苏黎世的据点伏尔泰酒馆的经营者,常常穿着奇装异 服在酒馆里举办诗歌朗诵会。</p><p class="ql-block">汉斯 · 阿尔普 (HansArp) (1887-1966) 在阿尔萨斯出生的雕刻家、画家、诗 人。后来也加入了超现实主义,独力开拓了一条 “具象雕刻” 之路。</p> <p class="ql-block"><b>达达主义作品</b></p> <p class="ql-block"><b>特里斯唐 · 查拉</b></p> <p class="ql-block"><b>雨果 · 巴尔</b></p> <p class="ql-block"><b>汉斯 · 阿尔普</b></p> <p class="ql-block"><b>达达主义作品</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德国,罗尔 · 豪斯曼、汉娜 · 赫希、乔治 · 格罗斯、库尔特 · 施威特斯是“达达主义”的中坚力量。</p><p class="ql-block">罗尔 · 豪斯曼 (Raoul Hausmann) (1886-197.1) 出生于维也纳的画家、诗人。 是柏林达达主义团体的带头人,曾主办国际画展。</p><p class="ql-block">汉娜 · 赫希 (Hannah Hoch) (1889-1978) 与豪斯曼一同开创了照片蒙太奇的艺术手法,还 有一些女权主义作品。</p><p class="ql-block">乔治 · 格罗斯 (George GrOsz) (1893-1959) 用讽刺画来批判政府和社会。曾加入共产党但脱党,后流亡美国。</p><p class="ql-block">库尔特 · 施威特斯 (Kurt Schwitters) (1887-1948) 想参加柏林达达主义团体但被拒绝,独自开创了一种他自称为 “梅尔磁” 的绘画和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b>罗尔 · 豪斯曼</b></p> <p class="ql-block"><b>汉娜 · 赫希</b></p> <p class="ql-block"><b>乔治 · 格罗斯</b></p> <p class="ql-block"><b>库尔特 · 施威特斯</b></p> <p class="ql-block"><b>达达主义作品</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美国,马赛尔 · 杜尚、弗朗西斯 · 毕卡比亚、曼 · 雷是“达达主义”最有代表性的画家。</p><p class="ql-block">马赛尔 · 杜尚 (Marcel Duchamp) (1887-1968) 他确立了现成品、观念艺术等现代美术的方法论。后入籍美国。</p><p class="ql-block">弗朗西斯 · 毕卡比亚 (Francis Picabia) (1879--1953) 与杜尚、曼 · 雷一同建立了纽约达 达主义团体。非常热爱汽车,很多作品以汽车为题材。</p><p class="ql-block">曼 · 雷 (Man Ray) (1890-1979) 共同建立了纽约达达主义团体之后,与杜尚发生了理念上的分歧而移居巴黎,成为一名超现实主义摄影家。</p> <p class="ql-block"><b>马赛尔 · 杜尚</b></p> <p class="ql-block"><b>弗朗西斯 · 毕卡比亚</b></p> <p class="ql-block"><b>曼 · 雷</b></p> <p class="ql-block"><b>达达主义作品</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法国,安德烈 · 布勒东、路易 · 阿拉贡、保罗 · 艾吕雅是“达达主义”绘画的骨干力量。</p><p class="ql-block">安德烈 · 布勒东 (André Breton) (1896-1966) 诗人,邀请查拉来到巴黎践行达 达主义,后来脱离达达主义团体并成为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p><p class="ql-block">路易 · 阿拉贡 (Louis Aragon) (1897-1982) 与盟友布勒东一起从达达主义转为超现实主义。后加入共产党,成为活跃的左翼诗人。</p><p class="ql-block">保罗 · 艾吕雅 poete surreauiste) (1895-1952) 也是一名诗人,同样从达达主义转为超现实主义,但后来被除名。 他是达利的妻子加拉的前夫。</p> <p class="ql-block"><b>安德烈 · 布勒东</b></p> <p class="ql-block"><b>路易 · 阿拉贡</b></p> <p class="ql-block"><b>保罗 · 艾吕雅</b></p> <p class="ql-block"><b>达达主义作品</b></p> <p class="ql-block">就连在东亚的日本,也有一拨“达达主义”的追随者,他们组建了达达主义艺术团体“MAVO”,出版了达达主义刊物《NORAKURO》。村山知义在柏林留学期间接触到了达达主义,回到日本后,他于1923 年和柳濑正梦等人结成了艺术团体 “MAVO” 。涉及了绘画、建筑、戏剧、舞蹈等多个领域。后来,漫画《NORAKURO》的 作者田河水泡,也以 “高见泽路直” 这个名字加入了 MAVO。</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MAVO》第三期封面 1924年</b></p> <p class="ql-block"><b>达达主义作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