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都江堰

北国之春毛喜良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水沃西川,</p><p class="ql-block">人到开时涌岸边。</p><p class="ql-block">喜看杩槎频撤处,</p><p class="ql-block">欢声雷动说耕田。”</p> <p class="ql-block">  兄长跑完成都马拉松后,游玩了市内主要景点。2024年10月29日,我准备自驾陪他去都江堰。子女们担心我来蓉带孙两年没开过车,担心安全问题。于是,儿子在繁忙的工作中请假半天,开车并陪同我们一起拜水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四川省都江堰市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三遗之城”。站在都江堰前,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这里,岷江奔腾不息,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这座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的水利工程,不仅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更是世界水利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它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瑰宝”,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悠久,更在于它所蕴含的科学智慧与人文精神。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这一伟大工程,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它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份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p> <p class="ql-block">  来都江堰旅游,由于水利工程的技术性,请一个专业导游还是很有必要的。儿子很有预建性,提前为我们一行四人办了导游讲解手续,实践证明,这对我们全面深刻细致的了解二千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大有裨益!</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三个主要工程组成: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p> <p class="ql-block">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它位于岷江江心,形如鱼嘴,通过一系列设施如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等,将岷江分成内外二江。外江主要用于排洪,内江则用于灌溉。在枯水期,内江进水量约占6成,外江进水量约占4成;在洪水期,比例自动颠倒,内江进水量约占4成,外江进水量约占6成。这种设计有效解决了冬春季农田用水和夏秋季防涝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唐朝名“侍郎堰”、“金堤”,后又名“减水河”,它具有泄洪排沙的显著功能,是都江堰的关键要害。</p><p class="ql-block">飞沙堰,作为都江堰三大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一处集文化、娱乐与景观于一体的独特景点。</p> <p class="ql-block">  它巧妙地运用了自然规律与人工智慧,展现了古代水利工程的鬼斧神工。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功能。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会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在特大洪水情况下,飞沙堰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此外,飞沙堰还能有效排沙,防止泥沙淤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p> <p class="ql-block">  宝瓶口进水口起“节制闸”作用,位于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防止水量过大导致灌区泛滥。宝瓶口的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是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宝瓶口的四大功能:</p><p class="ql-block">节制水流的功用‌,</p><p class="ql-block">减少洪涝灾害‌,</p><p class="ql-block">灌溉功能‌,</p><p class="ql-block">排沙功能‌。</p> <p class="ql-block">  “深淘滩,低作堰”,是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这六字治水真经,不仅体现了古人卓越的治水理念和思想,也对现代人的人生治理以及企业经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p> <p class="ql-block">  回溯至公元前256年左右,李冰父子面对岷江的肆虐,决心改变这片土地的命运。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设计出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成功地将岷江的水流合理分配,既满足了农田灌溉的需求,又有效防止了洪水的侵袭。这份智慧与勇气,至今仍令人敬佩不已。</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治水三宝分别是‌卧铁、‌石竹笼和‌马槎‌。这些工具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淤时必须要达到的深度标准。它的主要作用是确定河床的深度,确保河道的安全和稳定。</p> <p class="ql-block">  石竹笼是将石头装入竹笼中,用于构筑堤岸、围堰等,可起到加固和分水的作用。竹笼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运用广泛,其优点是制作相对简单,且能适应河床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马槎是用木材做成的三角支架,用于截流、防洪等。它可以灵活地拆卸和组装,根据需要进行河道的疏导和水量控制。这些治水工具和方法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相互配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得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仍能发挥水利效益。</p> <p class="ql-block"> 86版《西游记》在都江堰拍摄过多个场景。‌</p><p class="ql-block">在都江堰,电视剧中“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的经典场景就是在玉垒关拍摄的。此外,第二十一集《错坠盘丝洞》的主要拍摄场地是二王庙,师徒一行来到黄花观大门的镜头就是在二王庙西侧门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  《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人参果就是在这棵树拍的。这可能是全国唯一一棵以古人名字叫响的古银杏。据说这株古树为三国时刘璋部下张松所植,所以取名“张松银杏”。</p> <p class="ql-block">  “张松银杏”距今已有约1800年历史,2021年被评选为“天府十大古银杏”之一。民谚“人挪活,树挪死”,然而“张松银杏”先后三次被“挪”,离乡背井,居然挪活了,且越发长势蓬勃。读张松,看银杏,故事跌宕起伏,意味深长。全国唯一一棵以古人名字叫响的千年古树“张松银杏”充满了传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  这些拍摄地点不仅展示了86版《西游记》的取景地,还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信息和历史故事,使得这些地方成为了《西游记》粉丝的打卡胜地。</p> <p class="ql-block">  来到都江堰的廊桥,感受着那份独特的韵味。这座传统风格的廊桥横跨在宽阔的河流之上,红褐色的木材建造而成,装饰华丽并刻有一些文字或图案。人们在桥面上漫步,欣赏着两岸的美景。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天空呈现出灰蒙蒙的颜色,似乎预示着天气的变化。站在这座廊桥上,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更能体会到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这里的每一砖一瓦,都凝聚着无数劳动人民的心血与汗水。</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都江堰的各个角落,我仿佛能听到那潺潺流水声中蕴含的古老智慧。鱼嘴分水堤巧妙地将岷江一分为二,一部分流向内江用于灌溉,另一部分则继续奔流不息;飞沙堰溢洪道则在洪水来临时自动泄洪,保护下游的安全;而宝瓶口进水口则精确控制着水流,确保农田得到充足的水源。这一切设计,无不体现出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p> <p class="ql-block">  如今,都江堰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一睹这千年古迹的风采。站在这里,我不禁感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都江堰不仅解决了灌溉水源的问题,更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象征着智慧与勇气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远古的宁静与美好。都江堰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敬畏勇于探索,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都江堰将继续流淌,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与梦想。</p> <p class="ql-block">  成都平原几千年来一直被誉为“天府之国”,这一美誉与都江堰的贡献密不可分。都江堰通过科学的水利工程设计,有效地调节了岷江的水流,防止了洪涝灾害,保证了农业用水的稳定供应。</p> <p class="ql-block">  它的存在使得成都平原能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从而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与天府之国有着直接的联系,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的重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润泽天府两千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