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济南正谊中学有关纪事</p><p class="ql-block">1、1913年9月,著名民主人士鞠思敏在孙中山“喚起民众”思想指导下,与同盟会成员刘冠三、于明信、高彭年、王祝晨等人,在大明湖畔创办了正谊中学。这是一所秉承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办学思想的平民学校,是一所为祖国培养了不计其数人才的学校。百年正谊,艰难曲折,风雨兼程,三易其名,四迁校址,2011年整体迁入位于济南市舜耕路南端的新校园。今日的济南艺术学校是正谊中学的延续。仍秉承“弘毅”的校训,传承着正谊精神,开启了新的百年征程!</p><p class="ql-block">2、“正谊”取自《汉书·董仲舒传》中的“正其义不某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意指为匡扶正义而不计名利财富</p><p class="ql-block">3、正谊之魂”雕塑碑文</p><p class="ql-block">淸末赢弱,甲午国殇;同盟揭旗,握炭流汤。</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年,教育肇创;大明湖畔,正谊担纲。</p><p class="ql-block">群贤毕至,精诚培强;少长咸集,思敏引航。</p><p class="ql-block">因材施教,弘毅如钢;有教无类,仁厚宽广。</p><p class="ql-block">尚学向导,宣传思想;五四振呼,五卅怆悢。</p><p class="ql-block">扶助请愿,激励救亡;忧国忧民,红瓦白墙。</p><p class="ql-block">拒吃嗟食,声震四方;博爱天下,百年沧桑。</p><p class="ql-block">正谊之道,报国兴邦;正谊之魂,千古流芳。</p><p class="ql-block">4、鹿省三是父亲的学长,前任党支部书记。根据“百年正谊,灼灼其华”一书记载:“1931年下半年,正谊中学党支部成立。10月,鹿省三担任支部书记”。根据“百年正谊”第一编中的“校史本纪”记载:正谊中学学生领袖鹿省三是重建中共山东省、市组织,寻找中共关系的重要成员,正谊中学在校学生马子成是正谊中学中共支部领导人,他和正谊支部参与了重建中共济南市委的工作,正谊中学终于从三十年代前半期的沉寂中走向了抗曰救亡的新局面”。说明鹿省三前辈是我父亲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p><p class="ql-block">5、“百年正谊”笫40页第一编第一节记载,正谊中学学生领袖鹿省三是重建省市组织,寻找中共关字的重要成员,正谊中学在校学生马子成是正谊中学中共支部领导人,他和正谊支部参与了重建中共济南市委的工作,正谊中学终于从三十年代前半期的沉寂中走向抗日救亡的新局面。</p><p class="ql-block">“百年正谊”第181页“马全章事略”记载:马子成(马全章),1912年出生于山东莱芜县降寇庄,八岁入本村初小,十一岁辍学,1930年入泉阿寺高小,1932年毕业,同年年底考入乡农学校受业,由刘子芬介绍参加共青团,1933年2月考入济南正谊中学58级2班受业。</p><p class="ql-block">子成出自农家,就读省城,困难极多,冬春,常负煎饼数十百今来校,日以白水浸之佐咸菜果腹,刻苦勤奋,学业长居前列,诚恳敦厚,深得同辈称颂。</p><p class="ql-block">就读正谊中学时,常与同学鹿省三、刘莱夫(中共党员、乡师学生)往还探讨,深得启示。一九三四年经刘莱大介绍,被组织任命为正谊中学支部书记。受中共党员、乡师学生赵健民直接领导,经子成教育、发展,正谊支部有党员六、七人参与一九三四年五月中共济南市委筹建工作。</p><p class="ql-block">一九三六年初,子成毕业于正谊中学,返回原籍莱芜,先后在莱芜、毛埠、博山、泰河以小学教员身份作党的秘密工作,一九三八年二月,参加中共游击队四支队,与日伪奋战于鲁中南,一九四九年随大军南下,解放江浙。一九六七年二月四日任上海四清工作团副团长,受迫害致死于上海反命事件“一月风暴”中。</p><p class="ql-block">6、补充:1929-1931年在泉阿寺高小就读,1931年底进入乡农学校,刘子芬(刘子芬:莱芜南部山区乱峪村人,莱南汶南区委宣传委员。抗战时期在泰山区“肃托” 错案中牺牲)介绍入团。1932年2月考入济南正谊中学五十八级二班(1932-1935),1933年9月经刘家典(又名刘莱夫)介绍入党[ 《中共济南党史大事记1919.5-1949.9》第261页],上学期间经常与鹿省三、刘莱夫(乡师)一起开展宣传活动。1934年4月经赵建民批准,马全章担任正谊中学党支部书记。[ 《中共济南党史大事记1919.5-1949.9》第264页] 1934年五月参与中共济南市委筹建工作。1935年毕业后和党的负责人刘仲莹接上关系,当时的莱芜县委负责人刘莱夫安排马全章在莱芜牛泉镇亓毛埠教学,以学校作为联络点开展工作(曾化名王卢丰)。后到章丘、邹平、长山一带工作(摘自济南艺学校即正谊中学的校史资料和济南市莱芜区党建资料);</p><p class="ql-block">7、正谊中学走过了百年,从民国时期的私立学校、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济南十七中学、改革开放时期的济南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到现在的济南艺术学校,虽经历风雨,却始终不改其教书育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正谊百年》又像一部革命史,记载着师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教育事业此起彼伏的浪潮中所做的贡献,同时涌现出无数献身革命、献身教育的仁人志士,他们缔造并传承了学校的光荣传统。我所知道的上诲市领导中的正谊学子有,住100弄的原华东局秘书长李宇超(1906-1979)、原上海市委领导,后成为“四人邦”成员的张春桥(1917-2005),乡师的学子有父亲的领导,好友赵健民、父亲的入党介绍人原华北局组织部部长刘莱夫(1914-1974)、住100弄的原冮苏省高院院长,上海华东政法学院党委书记刘少傥(1916-1996),他是乡师党支部与我父亲秘密接头的固定联络人。</p><p class="ql-block">据何馆长介绍,张春桥、江青都曾是正谊中学的学生。据查,张春桥1931-1934年就读正谊,与父亲马全章(马子成)有二至三年的重叠时间,张春桥善于写作,并于1933年参与发起成立华蒂社,成为国民党复兴社的外围组织,毕业后曾去上海,1938年到达延安,同年8月入党,走上革命道路。</p><p class="ql-block">江青与正谊的关系没有查到,但江青是1926年考入济南实验艺术专科学校的,推测何馆长说的情况,很可能与正谊中学在百年变迁中最终成为现在的“济南艺术学校”有关,而现在的“济南艺术学校”弘扬正谊中学的办学精神,保留正谊中学的校牌,但教学课程与江青就读的“济南实验艺术专科学校”有密切关联,在正谊百年的演变中有济南实验艺术专科学校的并入是有可能的。(正谊中学1956年4月,易名为“济南第十七中学”,1984年6月18曰改名为“济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985年5月20曰改为济南第一职业学校,1998年4月济南艺木中学挂牌,2005年学校迁入现在的校址,成立了新的济南艺术学校。</p><p class="ql-block">8、正谊校歌歌词</p><p class="ql-block">泱泱海表,巍巍岱宗。惟兹正谊,蔚起吾东。精诚贯明,浩气吞长江,大建筑新经营,风雨变幻中,名士济济,一堂融融,艺术迈进,人格完成,信科学万能,信教育万能,应时代需要,以臻世界大同。</p><p class="ql-block">二、山东革命经历纪事</p><p class="ql-block">1、参与组建蒙阴县委和蒙阴七区区委的党组织</p><p class="ql-block">1938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在给山东省委的信中就指出:“省委工作的中心地区应当放在鲁中区,开始依靠新泰、莱芜、泰安、邹县的工作基础,努力向东发展,尤以莒县、蒙阴等广大地区为中心”。1938年5月下旬,山东省委扩大为苏豫皖边区省委。根据创建抗日根据地的需要,边区省委决定成立中共蒙阴县委,直属边区省委领导。1938年5月下旬,边区省委派同郭洪涛一起来鲁的陕北红军干部苏杰,到蒙阴县建立县委。县委对外称“八路军驻蒙阴办事处”。7月,根据省委指示,中共蒙阴县委(八路军驻蒙阴办事处)迁到坦埠,省委派干部充实县委。苏杰任县委书记,耿启明任组织部长,马子成(后为王宏)任宣传部长,李增宝(李频如)任统战部长,南如藩任民运部长,宋铮任妇女部长,丛光烈任军事部长,杨士敬任青年部长。全县划分八个区:一区(城郊)、二区(官庄)、三区(汶南、常路)、四区(大庄)、五区(旧寨)、六区(坦埠、坡里)、七区(黄庄、张庄)、八区(鲁村)。9月,七区(黄庄)区委成立,马子成任书记。(摘自【“沂”起学理论】中共蒙阴县委成立)。另据记载,1938年9月,蒙阴县委派马子成到黄庄,组建黄庄区委,马子成任区委书记(约2个多月时间)。1938年12月,沂水县委派秦昆到悦庄地区组建悦庄区委。(摘自沂源组织史)</p><p class="ql-block">2、建设秘密交通线</p><p class="ql-block">1939年春至1940年夏,今平邑县境内西至仲村镇马家峪,东至蒙山,有一条红色交通线。这条红色交通线,往西经放城、石莱到津浦铁路以东,穿过津浦铁路,到达泰西、山西、陕西至延安;东首在蒙山前分南北岔道到达鲁南、鲁中。中共山东分局十分重视这条秘密交通线的建设,并派分局组织部的交通科长马子成常驻费北协助县委抓这项工作。马子成派仇季专抓交通站的建立工作。从延安或由鲁西、泰西来鲁中鲁南或到中共山东分局的干部、部队和抗日物资从西而来,都是在此中转分别南去鲁南、北去鲁中和山东分局。从中共山东分局、鲁中、鲁南西去的人员也都来此中转,向西而行。1939年6月的一天,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和政委朱瑞来山东,就是通过这条交通线。1939年10月,罗荣桓等从湖西通过这条交通线来蒙山去抱犊崮。这条秘密交通线,是当时中共山东分局及鲁中、鲁南抗日根据地联系、沟通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条重要通道。徐向前、罗荣桓、朱瑞、陈光、萧华、陈士榘、陈明、韦国清、林乎加、杨勇等首长,以及其他抗日人员,都是从这条交通线上来往,许多抗日物资、文件也是从这条交通线上输送、中转,从未出现过失误,被誉为“安全可靠的红色抗日交通线”。1940年夏,这条交通线停止使用后,中共山东分局开辟了一条新的中心交通线,即:从驻地经垛庄、徕庄铺、牛天、光山头、崔家桃峪、大炉至鲁南铁道游击队驻地,过微山湖,经湖西辗转到延安。(摘自《平邑有条红色交通线》,作者李智信,系平邑县史志办副编审。)</p><p class="ql-block">据记载,1939年春至1940年夏,山东分局在蒙山茂山庄设立的秘密交通站,称“总站”父亲马子成任总站长,后山东分局开辟新的秘密交通线后,该站改由当地党委领导的干线站,山东分局派父亲马子成前往津浦铁路工委工作,后到新泰县委鲁中南区委党委民运部工作,1942年任泰宁县委书记。</p><p class="ql-block">3、丘上村遭突袭,回民游击队长魏立久殉国</p><p class="ql-block">1941年3月2日,上级调魏立久同志到沂水岸堤(现属沂南)抗日军政干校培训学习。这时,鲁南区党委教育科长刘亦夫奉命去费北县传达关于“皖南事变”,并接替县委书记刘次恭工作;还有山东分局交通科长马子成也因事去费北。刘、马俩人于3月3日途经费南县政府驻地油篓村。费南县委书记张林夫派县大队姓周的副大队长带一个排武装负责护送通过封锁线临滋公路,魏立久便和他们同行。4日晚,他们越过临滋公路,进入蒙山游击区,走到路北丘上村(今属平邑县)时候,已经深夜,他们敲开彭立堂家门,说是准备住宿。彭立堂把魏立久、刘亦夫、马子成等领到彭廷义家,安排住在两间南屋里,并点燃一盏小油灯。周大队副和武装护送人员去住墙东另一家,他有些麻痹大意,看来没有及时放岗。而刘亦夫的通讯员忙着搭地铺,到外面找铺草去了。就在这时,突然闯进4个不明身份的人,为首一个用枪指着刘亦夫狂喊:“干什么的?不准动!”魏立久走了一天山路,有些疲劳,打水洗脚后,正在里边床上斜躺着歇息,背着的短枪恰好压在身子底下,他刚要翻身抓枪,被敌人连开两枪,连油灯都震灭了,马子成乘黑钻入桌子底。屋里一黑,敌人也不敢再停留,于是有两个人架刘亦夫出门慌忙而去。护送人员闻声赶来,见魏立久不幸中弹牺牲,连忙去追赶敌人时,已经不知所往。只得用门板抬着魏立久,连夜向北山根据地岐古庄走去,并且带走了彭立堂。经费北行署主任徐源泉审讯:知道事件全是偶然遭遇,非故意报告敌人事项,遂经人保举释放彭立堂回村。原来这4个人是伪社庄乡乡公所的汉奸,为首的一个是乡长吴开友,他们奉命夜里到灰泉村抓夫,准备送给日军当劳工,返回时在村中猝遇我住宿人员。打死一人,并把刘亦夫当劳工送到费县、兖州,转送枣庄时,路上逃跑(解放后,吴开友一干人员被惩处)。</p><p class="ql-block">4、参与组建“泰、泗、宁”中心县委</p><p class="ql-block">1943年2月,根据罗舜初(鲁中区党委负责人,鲁中军区政委,55年中将)的指示,地委决定将泰宁县委改为中心县委,由地委宣传部长张烈兼任中心县委书记,单洪(军分区参谋长),刘次恭(费北县委书记)、马子成(中心县委组织部长)、曹宇光(凤仙山工委书记)为委员,领导泰宁、指导泗北、费北两县的工作。同时为加强军事斗争,组建了泰宁游击大队,单洪任大队长,张烈任政委,统一指挥泰宁、费北、泗北地方武装和十团三营。泰宁中心县委的建立,解决了地委机关驻新蒙边区后,不便实施对该区领导的问题,对坚持泰(安)泗(水)宁(阳)边区斗争起到重要作用(摘自泰南区1943-红色文化)。中心县委的旧址在新泰市楼德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