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发疯文学,绝望和希望的解药?

健康悦读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者按:</p><p class="ql-block">近两年,“发疯文学(也称发病文学)”风靡全网。语序混乱的短句、夸张无厘头的话语、峰回路转的结尾,搭配着各类神经兮兮的表情包,传递出一种富有冲击感、抓狂感及独特微妙的幽默感。作为新晋的互联网文体之一,以评论、新媒体文案、弹幕等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里,被迅速接纳、吸收。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特的网络文化现象,被称为“发病文学”或“发疯文学”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发疯文学”这玩意儿最近在网上那可真是闹得沸沸扬扬,让人对它又爱又恨。</p> <p class="ql-block">  这世界咋就变得这么容易让人发疯呢?现实生活中,各种压力和烦心事就跟那狂风暴雨似的,劈头盖脸地就砸过来了。年轻人被压得都快喘不过气啦,所以这“发疯文学”就成了他们口中的所谓“解药”。如今这网络上的表达,是越来越怪诞、抽象喽。一会儿冒出个“废话文学”,一会儿又来个“发病文学”。咱这上了点年纪的人还真搞不懂,咋大家就喜欢这么胡言乱语呢?不过仔细琢磨琢磨,这背后好像还真有点门道呢。</p> <p class="ql-block">  就拿罗马尼亚哲学家齐奥朗的《在绝望之巅》跟现在的“发疯文学”搭配起来,那可真是毫无违和感。这可不是偶然现象,齐奥朗继承的可是 20 世纪那些悲观主义的哲学传统呢,像什么存在主义、唯心主义啥的。他们当年面对的问题呀,跟咱现在差不离,都是现代性带来的人性异化。这么一想呢,咱也就不难理解“发疯文学”为啥会出现了。</p> <p class="ql-block">  “发疯文学”的语句那可真是有特点。夸张的修辞手法用得可够绝了,比如说“我尖叫、我嘶吼、我哭泣,我把所有的情绪都揉进这段文字里”。语句冗长且重复,就像“谁把我富二代人生偷走了?谁啊?是不是你?说啊,是不是你?什么?不是你?那是谁偷走我富二代人生?是谁啊?”这表达的情感那叫一个强烈,有愤怒、不满、焦虑、兴奋等等。“我真的生气了,气得跺 jiojio,气得锤胸口,气得满地打滚”,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一种愤怒的情绪。朋友之间呢,还常常会用“发疯文学”来开玩笑,这能活跃气氛。像“我太喜欢上班啦,这种累死累活还挣不到钱的感觉太让人着迷啦”,幽默地表达出对上班的无奈。</p> <p class="ql-block">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自我暴露对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这“发疯输出”不就是咱们生活里“自我暴露”的一种方式嘛。而且“发疯文学”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营造出一种松弛有趣的社交氛围。大家在虚拟世界里尽情发泄情绪,还能获得共鸣,享受群体的关怀和支持,感觉自己被接纳、被包容、被认可,安全感和满足感就这么来了。</p> <p class="ql-block">  透过“发疯文学”这面镜子,咱能看到啥呢?能看到在现代性没啥好处的一面,嘴上说着生命至上的生活,其实是反生命的。可那些嘴上喊着“想死”的人,真的想死吗?当然不是啦!他们真正想说的其实是“想活”。这大概就是一种“毁灭与绝望的希望论”吧。就像文学评论家特里·伊格尔顿说的那样,摒弃绝望那是不可能的,可经过彻底的毁灭,说不定咱还能赢回美好生活呢。</p> <p class="ql-block">  也不知道“发疯文学”到底能不能成为绝望和希望的解药。但心里明白,年轻人在这荒诞的世界里,总得找个出口发泄一下。“发疯文学”也许不完美,也许有点过头,但它至少让世人看到了年轻人的无奈和抗争。说不定在这胡言乱语当中,还真能找到一点希望的曙光呢。</p> <p class="ql-block"> 那就让我们且看着吧,看看这“发疯文学”到底能走多远,看看它能不能真的成为在这疯狂世界里的一剂良药。</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陈国军,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跨界阅读公众号主编,《家乡》杂志社签约作家,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平煤神马老年作协会员。</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NDE4NTg4Nw==&mid=2247484304&idx=1&sn=321a59aa5922524146b9323b8a3d4ddd&chksm=ce6c78e0f91bf1f60067da7f8a171286eafab236d915fe78c92319779fd57ea63eece0ab82f0#rd" target="_blank">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