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李尚宝

<p class="ql-block">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为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用语用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抓住学生的最佳记忆期,通过学校、班级组织学生诵读诗文经典,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新知识,活跃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我校中段组组织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你们是否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感受过李白的豪放;你们是否从“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读出了白居易的执著;你们又是否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感受到张若虚对人生的探询。</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宝典,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可以加深我们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接受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积累精美的诗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早晚读的时间,本着“用心诵,慢慢读,字字清”的原则,大声地朗诵经典,让自己在朗朗书声中积累经典名言,陶冶情操。同时,大家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在阅读时遇到的名言经典,可以及时地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有时间就可以拿出来认真地诵读,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也可以为我们写作文提供积累丰厚的素材和深邃的思想源泉,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p><p class="ql-block"> 诵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启迪同学们心智,培养大家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的人生道理。经过一阶段的诵读,虽“满腹经纶”但只能闷在肚里,或“纸上空谈”,诵读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以致用,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从“幼不学,老何为”的教诲中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勤学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呐喊中明白生命的价值···…其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要能在经典诵读中真正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升华自己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用最高亢的声音诵读经典,用最昂扬的激情书写青春,用最执著的信念成长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p> <p class="ql-block">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巍巍大中华浩浩民族风。</p><p class="ql-block">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再到我们的诗词曲赋融汇在明清小说里,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中,伟大的祖先给我们雕琢了无数个瑰丽的诗的精神家园。我们读过《三字经》,背过《唐诗三百首》,诵过《诗经》,吟过《宋词》,听过《元曲》,唱过《红楼梦》里的《葬花吟》……一点一滴,一字一句,渗入了我们天真洁白的赤子心怀。</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将在这里,享受诗歌的欢乐;</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将在这里,一起走进诗情画意之中。</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将在这里,敞开心扉,释放诗歌的激情;</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将在这里,敲响诗歌的音符,让快乐飞上九天。</p> <p class="ql-block">四(4)班:黄思语朗诵的《读书真好》</p><p class="ql-block"> 读书真好</p><p class="ql-block">书是钥匙,开启智慧之门。</p><p class="ql-block">书是阶梯,能攀登知识之峰。</p><p class="ql-block">书是火把,能指引前进之路。</p><p class="ql-block">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p><p class="ql-block">如果我是一棵小树</p><p class="ql-block">那么书就是灿烂的阳光地</p><p class="ql-block">它照耀着我让我快乐成长</p><p class="ql-block">如果我是一只小鸟</p><p class="ql-block">那么书就是任凭我高飞的天空</p><p class="ql-block">古今中外有不少爱书人士写出了家喻户晓的名言</p><p class="ql-block">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p><p class="ql-block">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p><p class="ql-block">从《水浒传》中我结识了忠义宽容的宋江</p><p class="ql-block">在《三国演义》里我认识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p><p class="ql-block">读书真好</p><p class="ql-block">同学们让我们爱读书吧</p><p class="ql-block">拥有书我们就拥有了整个世界</p><p class="ql-block">拥有书我们就拥有了美好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四(4)班:阿鲁珊珊、李博涵、杨研、张芮四位同学朗诵的:《匆匆》</p><p class="ql-block"><b> 匆匆/朱自清</b></p><p class="ql-block">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p><p class="ql-block">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p><p class="ql-block">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p><p class="ql-block">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p> &lt;pre&gt;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 同参与这场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在这里, 我们不仅聆听了经典诗文的美妙韵味, 更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 民族文化。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 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它犹如 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 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在这场比赛中,每一位参赛者都以 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向我们展示了中华经典的魅力。他们的 诵读不仅传递了情感,更唤起了我们对 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的耳 边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 的心头荡漾。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 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诵读中 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 的脊梁。 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愿 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让我们阅 读成为习惯,使书香飘溢校园。愿五千 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愿中华儿女豪情 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lt;/pre&gt; <p class="ql-block">本周四星</p><p class="ql-block">勤学之星:杨梦菲</p> <p class="ql-block">自律之星:和杨芊茉</p> <p class="ql-block">责任之星:杨思航</p> <p class="ql-block">感恩之星:和静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