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效应

段靖

<p class="ql-block">拍照效应提示:不要把你美好的记忆完全交付于外物。用心体验,哪怕没有照片留下也是一种曲幽的美丽。定格于心中,留下记忆,又有谁会去责备你呢?</p> <p class="ql-block">外出游玩,同游人景前忙前呼后,为的是能多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待终于忙碌完毕,见我依然呆立一旁,便惊讶不解地问上一句:“你干吗不喜欢留影呢?多好的景致啊,还傻呆着干嘛。”</p> <p class="ql-block">是啊,多好的景致啊,入眼皆是,进心舒怡。我如实答曰:我一直不是很喜欢照相的,你们好好照吧,尽兴,最好。</p> <p class="ql-block">说来,我对照相也算不上陌生,从上高中时就开始接触摄影,但几乎是一点长进都没有,越到后来越不怎么触摸相机了。偶尔,见遇美景,若是身边巧有相机,一般也就是一、二张即可。以为,倘若因我的进入,而破坏了景的自然雅致,我还真的不愿意去留下那个影。觉得,留白于心便是最好的了。景,在那里静相自然开合,你也只不过是一个匆忙的过客,过多打扰那份静谧,都是一个罪过,内疚且怀羞。</p> <p class="ql-block">人们都习惯用相机记录时间,尤其是现今,大妈大爷们乐此不疲,时常会在微信遇见那些萌友们,动不动就体验一把闪传的记录咔咔——快来瞧啊,我是多么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但一位心理学家却指出,人们拍的照片越多,他们对当下的感受和体验得就会越少,而对拍照目标的细节也记得愈发模糊。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拍照效应”。</p> <p class="ql-block">那些在风景面前不加思索地使劲拍照的游人,我不敢说他们的收获真景能有几成,而景致独特别样观又是如何能游进其心底体察到的。在匆忙旅途中,把所有对景致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其结果必然是本末倒置了出游的本意——不是去观景,而是在打卡显摆着自己——到此一游的光鲜靓丽。他们“丢掉了”当下时光最真实的体验,他们把那些稍纵即逝的体验统统交付给了相机,而不是本我之心与景交流与景相融。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就好像是把自己的记忆力完全外包给了相机,自以为那就是最惬意的存在。却忘记或忽略了你是作为一个性灵者而非粒子物件出现在此的。</p> <p class="ql-block">是这样的嚒?!请你再想想吧,静静地。每当我们使用这些记忆设备时,会不会也是正在消弱我们性灵的清明、我们思想的认知体验?许多时候,慌忙间拍照记录下来的那些物件,应该只能算得上一个外表的显露吧,它并不能帮助我们真正记住事物存在的内在本质。</p> <p class="ql-block">把性灵作为主格而非宾格的人更喜欢的是能够游走于心间的时空景的定格,并浸入其当下思想的萦绕,关照在有往的神会意领中而流淌而存在——定格,当是走心的定格;闪落,当是放逐的闪落;格致,当是神灵的格致。</p> <p class="ql-block">见友人正外出,传来照片多样,或写生,或见美,甚是羡慕。便也随之同游神往,尔后,回思几句,作为今日的语落提示:就请珍惜每一次的相遇、相聚和相逢吧!走在途中,你一定会发现诸多生在的美丽付给你的回,感谢上苍给予我们活生生的恩典——此在者因映射而有证通透和明白。</p> <p class="ql-block">坦白地说,我是喜欢留影拍照的,但却对那些在一个景观里过多摆弄自己身姿的行为有些抵触,觉得,在自然景观面前,切莫过于表现自己,留影留下印象而非显摆,在光影中稍微那么谦卑一下,不做突兀即是上好的映画。</p><p class="ql-block">亚光不刺眼,是因为它懂得了折射和隐忍。而在东方美学里,隐忍不嗔则视为雅。问问自己:你,做到了嚒?</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