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父爱如山</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三十一年了,在这三十一年中,他那勤劳,正直,善良的品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兄弟姐妹们!</p><p class="ql-block"> 父亲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那正是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日子,他是家中的长子,后面又陆陆续续添了两个妹妹四个弟弟。家中没有田地,全靠租种别人的田地以及祖母帮人家纺织来维持生计。父亲七岁就帮人家放牛,为的就是求得一日三餐,以减轻家里的负担。</p><p class="ql-block"> 祖父身体不好,四十过点就基本上只能卧床,刚满十四岁的父亲,不得不挑起本该在祖父肩上的担子。祖母是典型的三寸金莲,不能下田干活,田畈里从犁田犁地开始,到打谷打麦结束,一应事情都是父亲料理。有一年干旱,十五岁的父亲独自一人扛着一部水车到一里多路远的池塘里,和十三岁的二叔一起,连着车水好多个通宵,想救活租种的那块已经抽穗的秧苗,那可是全家的救命粮啊!而且还欠着人家的租子!所以父亲要拼尽全力去救。白天太阳太大,水在半路上下渗很快,加之蒸发也很快,水更难流到田里,所以只能晚上车水。后来池塘里的水少了,水车车不上来,父亲和叔叔每天晚上就去用桶浇,再后来用桶也浇不上来了,父亲就用肩挑,他说能救多少是多少!祖父望着父亲那被水车和扁担磨掉了一整层皮的血肉模糊的肩和背,心疼得大哭,父亲也因为又受伤又劳累而大病了一场。</p><p class="ql-block"> 可是一大家人要吃饭呀!刚一能够下地,父亲就到干涸的池塘边上挖地,想多种些萝卜白菜,以补充一家人的囗粮。母亲告诉我,那时每年上春青黄不接的时候,祖母都会在切碎的萝卜丁里稍稍加上一点米熬成粥,那就是一家人一日三餐的口粮。先是新鲜萝卜,后面就是蒸熟再晒干的萝卜干。靠着萝卜白菜,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春荒。母亲是童养媳,十二岁就来到了我们家,切萝卜丁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她的身上。</p><p class="ql-block"> 父亲没上过学,但他自学认识了很多字,简单的书报都能看,尤其是心算厉害,记得大集体时是按工分分粮的,队里的会计大概是欺负父亲没上过学吧,连着几次把我家的粮食算少了,可每次都让父亲给算了回来。父亲还会珠算,我家里就有把少了一桥的算盘。小时候父亲教过我,但我后来忘记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兄弟姐妹七人,和祖母养的五男二女相反,母亲养的恰好是五女二男,长姐与共和国同岁。可想而知,在那个年代,父母要养活我们是多么的不易!更何况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念了点书,我和哥哥还念到了高中毕业!</p><p class="ql-block"> 大集体时,除了过年那几天,父亲从来都不敢耽误一天,就连生病了也是硬扛着,下雨天别人都休息,父亲也会求队长给他安排些室内的事情做,比如盘仓库,搓草绳之类,虽然只能算半个工,但多少也能挣到几个工分。平时每天收工后的那点空隙,父亲不是开荒种高梁南瓜,以补充一家人的口粮,就是上山挖草药,卖钱贴补家用。总之,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从来都没有闲过。</p><p class="ql-block"> 后来实行责任制,父亲就更忙了,不仅要耕种自家七八个人的田地,还要帮一些没有劳动力的人家犁田耙地,我有时心疼他太累了,抱怨他怎么不懂得拒绝,人家一开口就去帮忙,他总是说,人总会有遇到难处的时候,不就是出点力气吗?能帮人一把就尽量帮人一把!做人,别总怕吃亏。</p><p class="ql-block"> 不论生活多么困苦,父亲对我们的爱从来不会减少半分;不管父亲有多累,只要一看到我们,他总会露出一脸开心的笑。小时候,父亲总会给我们惊喜,放工回来,不是带回鳝鱼给我们改善伙食,就是带回从桑树上采摘的桑葚给我们当零食吃。父亲从来都没有打骂过我们,就连邻居大叔无故打骂妻子带来的孩子,父亲也会过去劝阻,对无辜的孩子加以呵护。</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个普通的农民,可以说一生中都没过过什么舒心的日子,也从来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他勤劳,正直,善良,从来不占别人半点便宜。</p><p class="ql-block">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三十一年了,但他的优良品质,正一代又一代地影响着他的后人们!</p><p class="ql-block"> ——中元节,谨以此文缅怀敬爱的父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