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聆听历史回声 胸怀故乡情怀</p><p class="ql-block">——品陈和强长篇小说《伎陵城》</p><p class="ql-block">□ 市直 丁天</p><p class="ql-block"> 陈和强先生一部34万余字分65个章节记叙体的长篇纪实小说——《伎陵城》,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逾四年,一直被家乡读者看好。这是一部激越历史沉疴的霞光、在历史厚重中迸发人性绝唱的长篇大作。如今,《伎陵城》一路俏热,正在安康的文学星空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作品中的伎陵城,位于旬阳县城的大河南,是三国时期著名蜀国反将孟达所建。它从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存中走来,在南北朝军事对峙、明清农民起义、白莲教风起云涌中崛起,在湖广移民、汉江航运、山货交易中壮大,但又随着朝代更替、城池变迁、汉江水运衰落而黯然落幕。</p><p class="ql-block"> 伎陵城中曾经的历史名人,都有悲剧色彩,似乎验证了“伎”字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本意。其中的三国名将孟达唱了个身首异处身败名裂,但建于木栏寨的孟达塔仍然英气逼人,威武不屈。而一代文学大家、明朝高官张凤翔英年早逝昙花一现于此。在伎陵城一度出现武盛文衰的情况中,朝廷及时修建纪念张凤翔的文峰塔、文星塔,与孟达墓隔江相望。从此,在文武双雄的故乡中,伎陵城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及至民国时期,便涌现出了既有阶级立场、又有人性光芒的陈中模、李梦彪等众多文化名人以及张鹤鸣、陈中勇、王一山、张丹屏等众多军事将领。</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读者,我从《伎陵城》川流不息的人物过往和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中,从连绵起伏的秦巴深处和滔滔不绝的汉江之畔,搜寻到了伎陵城多维度的历史空间。那就是:</p><p class="ql-block"> 《伎陵城》是一部近代战争史。作品以伎陵城为故事原点,把伎陵城的历史名人镶嵌到国内近代半个多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中,描写了清王朝风雨飘落、革命风暴风起云涌、辛亥革命大浪淘沙、北伐战争波澜壮阔、抗日救亡惊心动魄、军阀割据的乱云飞渡、解放战争摧枯拉朽的宏大场景。《伎陵城》中的主线人物陈中烈,步入青红帮会,与杜月笙结缘,后战死沙场;陈中勇英勇果敢,追随孙中山先生,反帝反袁,成为北伐名将;张鹤鸣胆识过人,屡建奇功,深得西安事变主将杨虎城赏识;陈中虞人生颠簸,追随革命将领廖乾五,成为共产党员。还有伊利起义的发动者、陕西省代省长、副议长李梦彪、陕西省代主席王一山、陕军名将张丹屏都威震三秦,一生传奇。他们每个人在书写自己光华灿烂的戎马生涯的同时,也都书写了那段壮怀激烈的战争史诗。因而,他们的名字都载入了县志,进入了史册,为后人所传唱,流芳千古。</p><p class="ql-block"> 《伎陵城》是一部家族奋进史。在《伎陵城》纷繁复杂的人物结构中,陈氏家族中的人老四代始终是一条交织和缠绕在各个故事情节中金黄色长线。故事开遍交代了陈中模父辈兄弟二人的简况,其中父亲一心科举,屡试不中,便改名为陈日新,及至中年与敏而好学的陈中模一道考取了秀才,正准备参加乡试期间,科举制度废除了,老父亲靠文入仕的一生夙愿终结了,而陈中模却成为民国高小学堂的教员,从此开启了他振兴家族和旬阳教育事业的辉煌人生。陈中模的堂兄陈中勇投笔从戎、陈中烈混迹江湖,成为伎陵城故事中最爆红的人物。陈中模的儿子陈守虞、陈克之都是家族精英,时代标杆。特别是陈克之,在家乡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荡漩涡中,始终释放智慧人生的才情,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陈中模家族中的女人们和孙子辈,也都点缀在故事的各个情节中,表现出应有的家族素养和忠孝美德。守望家族,传承家训,是一份责任。这也许是推动作者书写本书以激励家族继往开来的一种强烈愿望吧!</p><p class="ql-block"> 《伎陵城》是一部经济发展史。作品散发着强烈的百姓情怀,张扬教育兴国,暗怼穷兵黩武,力主发展社会经济。时掌民国安康军政大权的张鹤鸣,当看到曾经白帆如云、长水如歌的汉江被各路土匪、黑帮势力及其地方机构横征暴敛的共同盘剥中,航运中断,贸易凋零,民不聊生,财源枯竭,便亲自奔波于汉中、武汉、襄阳等地建立贸易大通道保障机制,恢复被阻断的汉江水运;当看到按户收取税负不断加重百姓负担时,果断探索改为按土地亩数收取税负,从而实现了平均税负的目标。助政旬阳政务的陈克之,正气凛然,惩恶扬善,在棕溪侦破了帮派黑势力绑架何德彰的撕票案件;在力家打击了黄大个子强行收取汉江过往船只码头费的不法行为;在吕河街铲除了何邦雄粮食交易中大斗进、小斗出的欺行霸市行为;在北区赵湾收拾了朱勋臣大量隐瞒土地亩数不据实交税的暴力行为;在甘溪整顿了杨潼卿垄断金矿开采和黑市交易的恶霸行为。由此,伎陵城书写的历史,就是书写闭塞的秦巴山区一部农耕文明的艰难发展史,这在当下的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中,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p><p class="ql-block"> 《伎陵城》是一部红色励志史。《伎陵城》中的故事是以主线人物陈中模参加旬阳解放政权成立大会开篇的,又以陈中模之子陈克之梦想伎陵城解放后再次崛起而收尾的。中间有大量章节描述红军和解放军星火燎原的活动轨迹。其中的“中烈进苏区,巧遇耳疯子;鹤鸣上平利,三请张惠民”“共产党成立军特支,红三军过境安康地”“过汉中,赵寿山主动让路;在闽西,陈中烈携侄急行”“师生二人话红军,民工十万聚安康”“何振亚起义投红军,杨虎城整编警二旅” “陈克之棕溪征兵抗战,共产党发展星火燎原”等章节,都详细呈现了红军和解放军等红色基因在旬阳传播、发展和壮大过程以及陈氏家族追随历史变迁那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在人民创造历史和英雄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能中,旬阳最终建立了人民政权。可以说,《伎陵城》里始终有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像一轮喷薄而出的太阳,在旬阳大地上光芒万丈,映红天地。而今,留在旬阳红色土地上的红军镇所传承的红军精神,依然代代相传,永不磨灭。</p><p class="ql-block"> 《伎陵城》是一部纪传体的“纪实小说”。或者说,是报告文学化的小说,也是小说化的报告文学,呈现出纪实性与文学性的双重特点,做到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从而呈现出对客观环境和主观意境相互照应的一种完美艺术表达。</p><p class="ql-block"> 应该讲,一个人的文字风格就是他灵魂的样子。陈和强先生高大威猛,忠厚耿直,《伎陵城》自然映射了他的灵魂与精神的思辨。这也是这部作品对得起读者品读、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最好诠释了。但作品中陈氏家族中的主线人物在时代变迁中的激烈思想碰撞和激烈人生反转,也映射了作者思想和灵魂的挣扎。由此,他尽量放大处世的中庸,而不放大个性的张扬,这又使故事在推进情节发展,包括正反对比,就显得有些平面化布局。另外,如果人物对话有必要的肢体语言搭配和策应,章回体表现形式的回目讲究语句的统一和修饰,那就会为这部作品的文学包间增色不少。当然,这也是一名读者的闲言碎语,不必过于在意,因为它并不影响这部作品的思想深邃和文学厚重。</p><p class="ql-block"> 我欣赏这部作品,让我们一起聆听它带着隆隆的历史回声,散发着汩汩的江河大爱情怀,驶向安康文学洪流的远方和未来!</p><p class="ql-block"> 本文 转自《安康日报》</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陈和强,陕西旬阳人,陕西师 范大学历史地理学硕士研究生,现就 职于安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表文 学作品若干,有多部散文、诗词被收 录于《旬阳县志》《太极文化研究》 《人在旅途﹣﹣百家作品精选》等, 著有长篇小说《汉韵别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