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延安路与华山路口的人行天桥上,向北看,高楼林立的顶级南京西路商圈中,耸立着金碧辉煌的 静安寺。</p> <p class="ql-block"> 延安路与华山路口的人行天桥,如今可是上海很热的网红机位,摄影爱好者来自全国各地,操着不同的口音,从清晨到深夜,几乎不断人。</p> 千年古刹,不在深山老林,而在闹市中央。 滚滚车流,日夜不停从寺旁驶过。 现代玻璃幕墙与古刹宝塔和谐相处 <p class="ql-block"> 走下天桥,沿华山路向北,到南京西路口,静安寺 就在你眼前了。</p> <p class="ql-block"> 静安寺,又称静安古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p><p class="ql-block"> 其历史相传最早可追溯至三国孙吴赤乌十年(247年)。</p><p class="ql-block"> 静安寺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上海市密宗古刹之一,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 静安寺 相传始建于三国吴大帝 孙权 赤乌十年(247年),创始人为康僧会。初名沪读重元(玄)寺,寺址位于吴淞江(今苏州河)北岸。</p><p class="ql-block">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始名 静安寺。</p><p class="ql-block"> 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因寺址逼近江岸,寺基有倾圯之危,住持 仲依 将寺院迁至 芦浦沸井浜畔,即现今寺址。</p><p class="ql-block"> 静安寺 迁至今址后,规模逐渐扩大,至元时,蔚成巨刹。</p> <p class="ql-block"> 清初以来,静安寺屡经兴废。</p><p class="ql-block"> 光绪九年(1883)由 李朝观 作记、住持 鹤峰 勒碑,《重建静安寺记》碑文今仍保存于大雄宝殿前壁。</p><p class="ql-block"> 民国元年(1912年),第一个全国性佛教组织——中华佛教总会成立,会址设于静安寺,著名爱国诗僧寄禅法师(八指头陀)任会长。</p><p class="ql-block"> 民国八年(1919年),寺前填浜扩路,筑成通衢,命名为静安寺路(即今南京西路)。</p> <p class="ql-block"> 建国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修复委员会,两次拔款修理 静安寺。</p><p class="ql-block"> 1953年4月,住持 持松法师 在寺内复兴自唐代以来失传已久的全国唯一的真言宗(密宗)坛场,接续了我国自五代以来失传已久的东密。是年5月20日(农历四月初八日)举行开光仪式。</p><p class="ql-block"> 十年动乱中,静安古寺遭受严重冲击,整座寺宇被改为工厂。1972年,大雄宝殿失火焚毁,古刹废圮。</p> <p class="ql-block">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逐步落实。</p><p class="ql-block"> 1984年,上海市佛教协会成立静安寺修复委员会。由会长真禅法师 任主任,副会长 贾劲松 副主任。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贾 劲松居 士主持按历史原貌修复。至1990年,静安古寺修复工程基本完成。</p><p class="ql-block"> 1998年,为配合轨道交通2号线静安寺站的建造,静安寺又一次进行了改造。</p> <p class="ql-block"> 静安寺 山门朝南,与天王殿合一。山门地面层铺砌优质花岗岩,半椭圆型拱门门券雕刻着宋代云纹花饰。</p><p class="ql-block"> 山门上下两层结构。花岗石料贴面,柚木木作,黄色琉璃瓦屋顶,屋脊上“正法久住”四个字正见佛陀心意。</p><p class="ql-block"> 下层正中三扇柚木大门,上覆铜钉装饰,门洞一围石刻佛手、莲花、八吉祥等图案。</p><p class="ql-block"> 正门石刻对联“愿祈佛手双垂下”、“摩得人心一样平”,山门左右两侧各饰一只万年青石雕刻法轮。</p><p class="ql-block"> 二层回廊汉白玉围栏,内为柚木。</p> <p class="ql-block"> 静安寺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整个庙宇形成前寺后塔的格局。</p><p class="ql-block"> 建筑布局在严格的中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坐落着山门钟楼鼓楼、大雄宝殿和法堂。钟楼鼓楼各侧东西,钟楼底层是重新恢复的“天下第六泉”——涌泉,上悬精铸7.3吨的和平钟。鼓楼采用架空方式将地铁出入口覆盖起来,上置直径3.38米牛皮大鼓。</p> <p class="ql-block"> 静安区亦由静安寺而闻名于世。静安寺的建筑风格是仿明代以前的建筑风格,典型的代表就是斗拱的形制。 </p><p class="ql-block"> 寺内藏有八大山人名画、文征明真迹《琵琶行》行草长卷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 在大雄宝殿后建有藏经阁,阁顶为静安寺一绝,即金身金刚宝座塔,青铜浇铸,表面贴金。</p><p class="ql-block"> 塔建在高台阁顶,共五塔形制,中央大塔十三层,四周四座各十一层小塔围绕,塔为四角形,每层均刻佛像环绕,各塔顶有塔刹高耸。</p><p class="ql-block"> 这座 金刚宝座塔 在静安寺地区别具一格,成为静安寺的新地标,也印证了静安寺东密道场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山门外重新立起梵幢,即阿育王柱,长18米,直径2.1米,重160吨,用整块花岗岩石雕刻而成。</p><p class="ql-block"> 梵幢正面刻有静安寺住持方丈 慧明大和尚 手书的“正法久住”四个大字,背面刻有宋苏轼所书 《金刚经》一部。</p><p class="ql-block"> 石柱上部为16吨白铜浇铸表面贴金的四面狮吼像,面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看上去特别有威慑力。</p> <p class="ql-block"> 整个静安寺的风格,始终与海派都市的风格保持统一,即使不进寺内,人们也能从宝塔尖顶、寺外梵幢等看到静安寺的金碧辉煌和气度恢弘。</p><p class="ql-block"> 从某种意义上说,静安寺高度体现了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保留文化的智慧,既要紧凑,又要保证宗教的严肃性和连贯性。</p> 由于时间限止,当天没有入寺参观。 <p class="ql-block"> 静安寺 正对面就是 静安公园,静安公园 小巧玲珑,但人流量颇大。</p><p class="ql-block"> 走入北门,踏上林荫大道,大道长100米,宽27米,路边整齐排列着32株浓荫蔽日的高大悬铃木,树荫下座椅成排,场地宽广,炎夏时凉爽宜人,最为游人喜爱。</p><p class="ql-block"> 大道两侧布置基本对称,以草坪为主,草坪边种植花卉,草坪外植有夹竹桃、棕榈、广玉兰等。</p> <p class="ql-block"> 静安公园,园呈凸字形。1953年改建成公园。1998年公园进行大规模改建,1999年9月25日重新开放。</p><p class="ql-block"> 改建后的静安公园占地33600平方米,以32棵百年悬铃木为中心大道把公园一分为二。东部是八景园;东南部为人文景观;西部为自然山水景观。公园还设有儿童游乐园、休闲健身苑、茶室和异国风情咖啡吧等休闲游乐场所,是一处清新典雅,集休闲、健身、旅游为一体的都市花园。</p> <p class="ql-block"> 公园初建时保留了原有的大树,包括当时树龄已逾五六十年的悬铃木、银杏、罗汉松等,树木高荫大,郁郁葱葱,为公园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 东草坪位于中心广场东侧,以树丛相隔,面积2490平方米。西北部有白色大理石亭,雕刻精细,结构别致。</p><p class="ql-block"> 亭前东侧有一座汉白玉雕女教师立像,亭北面为儿童乐园,西北角有一株百年罗汉松,老干虬株,覆盖如盆。</p> <p class="ql-block"> 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并由中国教育工会上海市委员会、解放日报社倡议、“我的老师”汉白玉塑像,于1986年9月10日落成在左侧东草坪旁。落成典礼上,时任上海市长的江泽民揭幕。</p> <p class="ql-block"> 蔡元培塑像 由静安区人民政府、上海文汇报社和静安区团委联合发起建造,塑像为雕塑家刘开渠设计,由上海船厂用青铜浇铸而成。雕塑高3.5米(连座),重1.5吨,1985年9月10日奠基,1988年1月11日落成。</p><p class="ql-block"> 雕塑最初位于公园正门入口林荫大道右侧的草坪中,后迁移到公园南部荷花池南侧。</p> <p class="ql-block"> 登上西北侧的小山,抬头仍见静安寺。</p> <p class="ql-block"> 绕过假山,凹凸的大石块在脚下逐渐消失,小径两边逐渐出现石佛、石灯,那就是走入了西南侧的荷花池区域。</p> <p class="ql-block"> 西部因势叠山理水,堆砌假山瀑布,构架亲水平台,配植绚丽花境,乃一幅四季如春的自然山水景观。</p> <p class="ql-block"> 池畔依楼砌太湖石假山,水池对岸一栋东南亚风格的小楼,有点神秘。扶梯悬池而建,迂回登楼,俯视可见池中睡莲、金鱼。</p> <p class="ql-block"> 池内种水生植物,石雕、湖石点缀池中,颇有点“巴厘岛”韵味。</p> 很难想像,几十米外就是车流滚滚的高架主干道。 时已初秋,依然垂柳依依。 很难想像,这是在寸土寸金的闹市中心。 注: 文中部份文字摘自”百度百科“ 等网络资料。 Qi Hang 摄影 制作 于 2024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