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忆64年前一次下乡秋收劳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0年秋季我在福建省大田县一中上初二,10月下旬同学们刚参加收完学校附近荒山上学校种的地瓜放到食堂地 窖里 。10月31日星期天,早上我在学校食堂吃过早饭后到后山玩,约八时半左右学校广播传来紧急通知:全校师生九时在操场集合,有重要事情务必到场。我立即先回到班上,班长说:每人带上行李下乡参加秋收劳动,然后一起到操场集中;学校负责人宣布了全校各班下乡地点,让寄宿生到校食堂每人领取两根熟地瓜作为午餐,其他自行带干粮。我37组2班由班主任林钧安老师带队到屏山公社某村参加秋收,约有40多里路程。九点半左右同学们背上行李出校门城南街沿大田至永安公路南行到我家石牌乡后左拐过武陵溪木桥、屏山溪木桥后沿着下洋山一条长长的山坡小道直到山顶东拐一条湾湾曲曲的羊肠小道消失在群山竣岭中...,沿途偶尔能见到零散的小村落及梯田,两边都是林木参天雾气,大家几小时徒步赶路已出微汗却感到阵阵凉意!远眺南边那座高耸入云的大仙峰云雾缭绕。不一会儿走到大仙峰南坡境内,地势开始平坦许多,不远处有一个大村落该是屏山公社了,看太阳已是下午一点多了,同学们已饿了便在公社路旁石阶上坐下,并向当地老乡要一点温开水吃地爪.干粮充饥。不一会儿经询问我班要去的地方还有30多里路的偏僻小村!于是大家又继续往南赶路,约五点多钟太阳已偏西快下山了,太阳落山后大家突然发现远处一遍通红,一位屏山籍同学说那是县有名的济阳炼铁厂。约晚上七点多我们终于赶到目的地一个小村落,周围一片漆黑。村队干部先煮一大锅地爪叶加少许大米咸稀饭让同学们吃晚饭,然后分散把同学们安排在各农户打地辅睡觉。</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我们起床后发现这儿周围散落稻田及山坡地瓜都已收割完了,那来的秋收?当地穷山僻壤农民非常贫困,都是土坯房,又黑又瘦的大人及小孩们见了我们从县城来的客人眼巴巴地看着我们。吃完早饭后队干部安排我们去翻地,接连干了两三天后林老师又带全班同学徒步十多里到一块大盆地-济阳公社,只见一片金黄水稻正向我们招手等待收割呢!真是一块好地方把同学高兴的有米饭吃了!果然同学们分散住到各农户中,第一顿饭就吃到米饭.烧大罗卜菜真香。我们先在公社这片水稻田参加收割水稻,我们青春正当时,干起活来不管是男女同学都争先恐后割稻、送稻捆、脱粒水稻。连续干了两个星期后,在老农带领下又到山间垄上梯田收割水稻;把全班四.五十人分成五个小组由几名老农带队,每天早晨吃完饭后就带着老乡包好的米饭菜团及篇担.谷袋走七.八里路到垄上,见到一片片散落的金黄色梯田稻子正需要及时收割归仓!老农们先在路边选一块平地作为脱谷场,然后分两批人:一批人专门收割稻子并捆好一打打,另一批人专门把稻捆一一送到打谷场。中午时分老农烧好一桶开水让大家吃米团,吃完后少许休息又开始干直到太阳偏西了,就开始给每人袋子装谷子;我虽然个子不高,但从小在农村干农活,已经能挑七.八十斤担子了,老农见到女同学每人只装2-30斤谷子。就这样我们在济阳公社干了三个多星期,完成了济阳公社济阳大队秋收割稻子任务。这个乡镇挺繁荣与永春县相邻,我们临离开济阳公社还顺便到邻居永春县下洋煤矿镇转了一下,第二天11月26日一早同学们吃完早饭后,带着老乡给的饭团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老乡启程回校,徒步约50多里,下午路过石牌我也未回老家,与同学们一起回到学校。几天后学校又组织师生到另一处乡下开荒直到年底,迎接以粮为纲的1961年!</p> <p class="ql-block">如今大田县济阳镇</p> <p class="ql-block">绿水青山济阳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