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内容与故事无关。</p> <p class="ql-block">这个人叫魏寿鹏,是我的姨夫。如果活着应该是百岁以上了,我只见过一面。但妈妈在世的时候,闲聊有时候提及到他,零零碎碎的,在我脑子里形成了一个印象。</p> <p class="ql-block">妈妈从小就没了爹妈,身上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哥哥上铁路找了份板道岔的工作,姐姐出门了,嫁给了二婚的魏寿鹏。妈妈生活在农村的一个十几口人的大家庭里,虽说有口饭吃,亲人都是叔叔大伯什么的,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就跟了姐姐去过活。</p> <p class="ql-block">姐夫是留学日本回来的读书人,在长春伪满洲国高等法院谋得了一份差使。家里有拥人和厨师,日子过得应该不错。母亲在他们家就是个闲吃饭的,当然了帮助姐姐带孩子是她主要的活。母亲当年也就十几岁,小时候因为出天花,没钱医治,命大没死,却落得个一身一脸麻子。妈妈一直没有嫁人,可能就跟这一脸麻子有关。一九四五年,二十四岁的妈妈跟姐姐一家人逃难回到了铁岭老家。伪满洲国垮台了,姐夫带着全家回到了老家,黑龙江省望奎县。姐夫家是望奎县有名的大地主,当时国民党军没到那里,是八路军的天下。姐夫是读书人,很开明,主动把房地产都交了出去,得了个开明士绅的名,被八路军任命为县长。</p> <p class="ql-block">这个县长也就是个牌位,在任上的姐夫也干不了什么。而且他看到八路军的穿戴装备都很土气,破旧,就认为成不了大事,于事就谋划逃跑。他偷偷撕下了八路军布告下面的公章,找了个会刻章的匠人伪造了一枚公章,自制了一张路条,带着全家人就上路了。战争年代,一路上经过风风雨雨,终于还是回到了铁岭老家。</p> <p class="ql-block">当时,我的父亲也是带着一家几口人从北满博克图铁路上扔下工作,逃了回来。到家后,我哥哥姐姐的妈,因为辛苦上火就得病了,不久去逝了。哥哥姐姐的姥姥是妈妈的亲姑姑,就介绍妈妈到老郭家续玄。妈妈还是不同意。姨就说,你嫁人吧,你还能一辈子都跟着我啊?我现在也是自身难保啊!的确,姨一家暂时躲在没有爹妈的娘家,也不是长久之计。妈就同意嫁到了我们家,一过门就做了三个孩子的后妈,父亲还比母亲大十二岁。母亲虽说一脸麻子不好看,也算是半斤对八两吧。</p> <p class="ql-block">姨夫不久也离开铁岭,一家人跑到包头投奔熟人。妈妈嫁到老郭家一年多,姨夫又带着孩子来了。这回把姨扔在了包头(死了),他也没有理由和脸面再到妈的娘家去了。妈说,老郭家人厚道,她才嫁到老郭家一年多,就来这么一帮逃难的亲戚,不嫌弃,不容易。</p><p class="ql-block">为了混口饭吃,姨夫也干不了农活,就学着掌鞋。他的形迹不农不工的,引起了当时农会的注意,都疑问,老郭家这亲戚是干啥的呢?姨夫感觉呆不了啦,就又带着孩子跑路了。这一走就好多年没联系了,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p> <p class="ql-block">后来,到低标准的时候,饿得当盲流的小三突然来了。妈妈从小带过的孩子,已经是大小伙子。经过攀谈,妈妈才承认了这个外甥,也就有了姨夫的消息。姨夫这些年一直单身,靠掌鞋为生,养大了孩子。他一直定居在阜新。低标准的时候,他到我们家来一次。我还小,只记得他穿着更生布的上衣,谈吐很有风度,只是我还小,也没能跟他聊上什么。</p> <p class="ql-block">我一生只见过这个姨夫一面。八几年的时候,他又来过铁岭一次。可惜我出差没在家,没有见到这位老人。听老伴讲,他还到了我的家里看看,指着墙上的字画做出一些评论。那时候,他大概已经八十多岁了,做了阜新市的政协委员,一切都挺好的。以后就再没有联系了。他们的两个孩子也应该有八十多岁,不知道情况如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