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性的善与恶——《城的灯》有感

水丰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看的李佩甫的第二部作品,也是一口气看完了它。很想就此去无梁村看看,怎么能有着那么多荡气回肠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本故事写的是七十年代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附近的无梁村里一个姓冯家的五个儿子的故事。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女主角——村支书的千金刘汉香。写尽了改革开放时期河南农村穷小子如何一步步逆袭成为部队干部,以及和刘汉香扯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p><p class="ql-block"> 故事以一棵在冯家院子里种了多年的桐树一夜之间被邻居铜锤移进了自己的院子为开始。面对这样明目张胆的欺负人,父亲求遍了村子里乡亲,希望给评评理,但得到的是一片沉默。农村,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群体?费孝通笔下的《乡土中国》讲的就是中国的由农村逐步发展而来的中国乡土文化,这是一个圈层文化。我们说,小农思想,这往往是对农民阶级的思维常规定义。在这个故事里的农村人多是狭隘、自私且欺软怕硬的,这也是中国土地上所有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这里真实映射出人性的本质。在本篇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贫穷给这样的群体带来的怎样的人性本质体现。直到故事的结束,刘汉香倾尽所有去致力于改变这一现象,却最终惨死在这样一种人性的丑的屠刀之下,成为了一捧黄土。我们究竟该相信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呢?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主人公冯家昌是老冯家的长子,家里唯一一个上到高中的孩子。但在十六岁之前,他从来没有穿过一双鞋,因为母亲很早过世,家里穷的没有钱买鞋。于是,冯家昌用12个带刺的蒺藜嵌入脚掌,做成了一双人肉铁鞋,代替鞋自如的行走在学校里。刘汉香是村支书的千金,虽然在同一个村子,但她一直享受着养尊处优的生活。通常,条件艰苦的家庭里的孩子在班级都是非常努力刻苦的,冯家昌也不例外。他的努力和高冷渐渐入了刘汉香的眼,使她对他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并主动靠近,两颗年轻的心就此靠在了一起。好景不长,这件事被支书发现后,将冯家昌捆绑在树下,准备处置。在刘汉香的一再劝说后,老支书非但没有处置,反而送了他去当兵,其目的是:若你混到了穿上四个兜的军装后,就把女儿嫁给你。</p><p class="ql-block"> 事情发展到这里,冯家昌就打开了一扇门,走上了一路逆袭的开挂路。他能有这个机会,是不是该感谢刘汉香?是的,那肯定是的,冯家昌也是这样想。他一路从普通士兵到班长,连里,营里,每次得奖状,冯家昌都会在背后写上三个字:等着我,然后把奖状寄回家。他的表达在刘汉香心里已经是再清楚不过了。为此,刘汉香不顾家里的强力反对,为了帮助冯家昌留在老家的父亲和四个弟弟渡过难关,她直接搬进了冯家昌家徒四壁的院子。这是怎样的一种信任?或者更多的是“为了爱而奉献一切”的痴情。在这个五个男人杂乱无章的院子里,由于刘汉香的到来,渐渐的有了春意盎然。刘汉香在这之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千金,而到了这里,成为了样样拿得起的家庭主妇,这是连老支书和村民们都没想到的。老冯家的日子在刘汉香的支撑下,一天天有起色,刘汉香也在一张张“等着我”的奖状里辛苦的等待着,一晃就过去了七八年,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得起风雨的女汉子。</p><p class="ql-block"> 而冯家昌,正如太多的书中所述,秦香莲寒窑苦等陈世美,陈世美却成为了别人的乘龙快婿,这样的情节同样发生在冯家昌的身上。为了进入更高的级别,冯家昌在组织安排的舞会上被高干女儿李冬冬看中,进而顺势拿下,一路继续挺进,经过精心谋划,如愿竞争上机动处处长一职。要说,他为什么非要拿下机动处处长的职务?那就是他多年前在弟弟们面前做的承诺:要把他们都日弄出去。</p> <p class="ql-block">  眼看着他对着弟弟们的承诺要兑现了,他却仍然未想到还有一个人的承诺他无力偿还。刘汉香此时仍然被蒙在鼓里,还在为老冯家的一家上下忙碌着,直到自己的亲爹跌跌撞撞的来告知了实情。这一刻,是怎样惨烈的场面,七八年来,唯一一个支撑她在艰难中行走的支柱轰然倒塌,所有的努力化为灰烬,甚至是变成了一个笑话。这是怎样的惨烈?“等着我”这三个字,是冯家昌用了不到一分钟写成的。可刘汉香的付出却是这没日没夜的七八年辛辛苦苦的操劳,有那冯家院子里所有的变化为证。可这又能代表什么呢?说到底,她和冯家昌连法律意义上的结婚都没有,这一切不过是刘汉香剃头挑子一头热。为了“等着我”三个字,刘汉香实际行动了七八年,却等来写字的这个人的无情反悔。</p><p class="ql-block"> 承诺,这是在人性中最为金贵的东西,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美好事物,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立下承诺,意味着整个过程涉及到至少两方,一方对另一方许愿。两者若都遵守承诺,一起向承诺而去,那无论前路再艰辛,有承诺这个美好的念想在,就一定不觉得苦。可问题在于,双方都这样想吗?从最初的起点一定会这样想。但随着境遇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可能两方的变化状态不一样,遇到的外界环境也不一样,这些都将对遵守承诺带来了干扰。对于“承诺”这样一个不能用来吃喝,解决现实问题的“摆设”,在现实面前有多少意义呢?这就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冯家昌一旦兑现了刘汉香的承诺,他将面临之前几年的努力看不到希望,甚至白费,他很有可能四个兜还没穿上就退伍回家。那老支书还会让他娶刘汉香吗?这是他心里的纠结。但在我看来,他低估了刘汉香的痴情。刘汉香是一个为了爱可以和家里对抗的女人,否则他怎么可能走出村子去当兵?我也并不认为他是出于这样考虑才做出的选择。个人认为,他更是穷怕了,无论如何他都不愿意再回到那个光着脚走路的原状,并且要把仍在光脚的弟弟们也整出来。改变命运的渴望远远超过了一个感恩的纠结。当他想到他所有的期盼将化为泡影,他将回到终点时,那种恐惧迅速的让他做出了抉择,没有任何犹豫。对于刘汉香,他对她的爱可能也是真的,但再真也抵不过现实的残酷。他是经历过残酷的现实的人,而刘汉香没有。美好的憧憬在两者之间的目标值是不一样的,这怎么能做出一致的决定呢?刘汉香走进冯家昌家的院子,才知道生活是这样艰难,可是,已经退不回去了,而倔强的她因地制宜,坚持把艰难慢慢活出了光芒。因为她相信,通过两个人努力,能把冯家昌现在的日子过成她娘家的日子,有美好的憧憬是因为她的起点在娘家。冯家昌在到了部队才知道外面的天地有多广阔,靠他的不断钻营,他的舞台要多大就有多大。你说,他会舍弃这样大的一个舞台去回到那个虚幻的憧憬里去吗?两个人从承诺开始出发,其方向却是反的,结局怎么可能走到一起呢?这是必然的一个悲剧,且只是刘汉香单方面的悲剧。</p> <p class="ql-block">  无法评价冯家昌的行为,虽然全村人都在唾骂他和他一家子,但不妨碍冯家昌继续高升,以及把弟弟们日弄出这个穷乡僻壤。几个弟弟也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无梁村那段苦不堪言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整件事情只有刘汉香成为大家同情的对象,竹篮打水一场空。</p><p class="ql-block"> 故事说到这里,人人都觉得刘汉香这辈子要毁了。可在她进城找冯家昌理论后,静静的见证了冯家昌的背叛后就再没有纠缠。而是在路上阴差阳错的走进了林业研究所,碰到了老梅,一个研究植物研究了一辈子的老人。在这里,刘汉香翻去了过往,重新开启了新的篇章。她向老梅学习了种植的技术后,再次回到无梁村,竞选了村长。她带着无梁村的乡亲父老,一起种果树,培育名花,建设文明乡村,期望并用行动以人性的善去感化人性的恶。她的壮举受到了全村老少的敬佩,同时,她也很大度,在冯家昌的弟弟们离开村子的时候,并没有横加阻挠。</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不禁被这个女人感动了。什么样的动力能将如此大的委屈一一咽下,而回报给更加努力的付出和奉献?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我相信作者既然写了,这里在现实生活中就一定有原型存在。刘汉香在二十岁前是蜜罐罐里长大的,不知生活的愁滋味,但这并没有妨碍她长成一个乐观坚强,三观端正的人,虽然备受折磨,但每个过程都是那样的果敢,去面对当下的问题,不计个人得失的积极解决,以真诚的自我示人。冯家昌从小生长在吃不饱饭的家庭,受尽了生活的苦,但贫穷的生活也教会了他如何去戴上面具,迎合各类他并不喜欢的人群,以达到自己认为必须达到的目的。至于他的自我,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了吧?</p><p class="ql-block"> 我们说,快乐是什么?快乐的定义在每个人的心里。刘汉香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这微笑是无论见到谁遇到什么事都有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冯家昌的脸上也有微笑,可他的微笑是有专属的,是专属于那些对他有帮助的人群。比起来,冯家昌活的更累,在追求的目标达成后,他的心并没有归属,这些目标更多的是摆脱物质困扰的一种工具,而不是他内在的需求。当然,这些会妨碍什么呢?自然,从别人眼里看,所有客观存在仍然是判断一个人成功不成功的标准。可关起门来,每个人都有独处的时候,那时,卸下面具,才知道自己的内心有多恐慌有多疲惫,面对刘汉香的痴情,冯家昌的内心怎可能平静呢……</p> <p class="ql-block">  刘汉香的心很踏实,她走的每一步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她每一步都斗志昂扬的使自己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导。无论遇到怎样烂的牌怎样烂的队友,她都能经过自己的运筹打成了好牌。这真是一个奇女子,一个令人敬佩的人。虽然在书的结尾,一场意外使刘汉香的生命定格在鲜花棚里,她的善最终敌不过这世间的恶。但她的壮举足以让无梁村的男女老少记住了这个伟大的女人。</p><p class="ql-block"> 反观冯家昌,把弟弟们整出了道,在仕途上一再前行。在书的结尾,在冯家昌四十五岁生日那天,兄弟几个,抵不住对家乡的思念,连夜赶回了家乡。此时的无梁村已经在刘汉香的建设下,变成了富裕的“花镇”,在刘汉香的坟前,守着的是冯家唯一一个没有出去,始终暗恋着刘汉香的老四。兄弟五个,一起跪倒在刘汉香的坟前。至此,全剧终。</p> <p class="ql-block">  整个故事,跌宕起伏,每个人物形象刻画的都很饱满。这是现实生活中随时会发生的事,也是许多人一生的真实写照。做人要有格局,本书中,刘汉香的格局远大于冯家昌。虽然她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家乡,但她的影响力是一个家乡。冯家昌已经走出了家乡来到了大城市,但他的影响力只在他的弟弟们。在这里,我们也不得不看清一个现实,家庭背景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和改变是巨大的。家庭背景是三观形成的第一个启蒙站,小时候的遭遇在今后的成长中带来非常重要的潜在影响。无论是交友还是选择爱人,真诚的自我都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书中的刘汉香敢爱敢恨,努力奋斗,可作为一个女人,她的痴情只能说是看错了人。</p><p class="ql-block"> 人生百味,无需亲历,一本好书,写尽人生百态,带来诸多收获。用笔写下感悟,待日后细细品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