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山东日照刘家湾赶海园拍中华神话之鸟时,几只小家伙时不时的窜来窜去,拍后一查原来是环颈鸻,顺利加新。</p> 环颈鸻是鸻形目鸻科鸻属鸟类,又名白领鸻。成鸟夏羽上体为柔和的沙褐色,下体纯白色;额至眉纹白色,额基和头顶前部黑色;头顶、枕和后颈沙褐色略泛栗色;眼先至耳覆羽有—横带状黑色贯眼纹;翼褐色,覆羽具白缘,飞羽黑褐色具大白斑;尾褐色,带黑色亚端斑和白色端斑;虹膜黑褐色,眼圈暗黄色不显著;喙黑色;脚褐色至暗橙黄色。 环颈鸻雄性成鸟(繁殖羽):额前和眉纹白色;头顶前部具黑色斑,且不与穿眼黑褐纹相连。头顶后部、枕部至后颈沙棕色或灰褐色。后颈具一条白色领圈。上体余部,包括背、肩、翅上覆羽、腰、尾上覆羽灰褐色,腰的两侧白色。飞羽黑褐色,羽干白色;内侧的初级飞羽外翈基部白色,与次级飞羽的白色末梢一起构成白色翅斑(飞行时可见)。两侧尾羽白色,中央尾羽黑褐色,向端部渐黑。下体,包括颏、喉、前颈、胸、腹部白色,只在胸部两侧有独特的黑色斑块。翼下覆羽和腋羽白色。 雌性成鸟(繁殖羽):缺少黑色,在雄性是黑色的部分,在雌性则被灰褐色或褐色所取代。 环颈鸻栖息于河岸沙滩、沼泽草地上,通常单独、或者3-5只集群活动于海边潮间带、河口三角洲、泥地、盐田、沿海沼泽和水田;在内陆的河岸沙滩、沼泽草地、湖滨、盐碱滩和近水的荒地中亦比较常见。 环颈鸻迁徙期集群活动,有时与其他小型鸻鹬类结群觅食。在集小群觅食时,环颈鸻的啄食频次显著大于不集群的时候。在南方一些地方并不迁离,而是游荡。环颈鸻具有很强的返回繁殖地或越冬地的能力。在中国山东、河北有一定的繁殖种群,并且在台湾和海南有少量的留鸟。以蠕虫、昆虫、软体动物为食,兼食植物种子、植物碎片,觅食小型甲壳类、软体动物、昆虫、蠕虫等,也食植物的种子和叶片。 4-7月为环颈鸻繁殖期。营巢于沿海海岸和北极苔原以及内陆河流、湖泊岸边、沙滩或卵石滩上、长有稀疏碱蓬的裸露盐碱地段上,在营巢周围的杂草高度均在30厘米以内。巢甚简陋。窝卵数2-4枚,以3枚居多。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22-27天。 环颈鸻已经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以上文字主要摘自《360百科》和网络,图片为作者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转发分享、相互交流,但禁止将图片下载另做他用、截图转载,如欲转载,请一定注明出处,且禁止改变原创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