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同学们通过讲述古代书法家故事,更加深入地了解书法这门艺术以及书法家们的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竹扇题字 </p><p class="ql-block">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p> <p class="ql-block">一天,王献之耐着性子在房间里写字,当写到一个“鹅”字时,其中“我”旁边的“一点”还没有点,正巧有人叫他,便放下笔,急急忙忙出去了。王羲之来到儿子的书房里,看到儿子的字写得比以前又有进步,心中非常高兴。可是高兴之余,忽然发现“鹅”字上少了“一点”,便顺手拿起笔来点了上去,并笑着说:“这孩子太粗心了!”就转身走了出去。王献之办完事回来,正要补上那“一点”,却见已经写上了。他料定这是父亲加上的那“一点”。他自以为今天他写的字很好,同时,他也想证实一下自己的字到底和父亲的字像不像,于是,就把这篇字拿给母亲看。母亲拿过儿子写的字仔细地端祥着,笑着说:“你写得这篇字属实进步很大,但和你父亲相比还差得很远。”然后,她用手指着王羲之补上的那“一点”,对儿子说:“我看你这篇字,有成千上百个笔画,唯有这一点像你父亲写的!”王献之听了,惊愕地一屁股坐在凳子上,便把实情告诉了母亲。母亲没有责备他,只是向他鼓励性的微微一笑了之。王献之从这“一点”中,看到了母亲非凡的眼力,更看到了自己与父亲的差距,最后,终于心服口服了。从这以后,再也不敢自我陶醉,而是下决心继续苦练书法了。</p> <p class="ql-block">学生课堂作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