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艺术博物馆——万寿寺

Fangxing

<p class="ql-block">  北京万寿寺是一座具有400余年历史的古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园林艺术的集中体现,对研究古代园林建筑有着较为重要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万寿寺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万历帝母亲李太后带头捐资,在聚瑟寺原址修建万寿寺,主要用来收藏经卷,明朝末年毁于兵燹。清顺治二年(1645年),顺治帝为万寿寺赐匾“敕建护国万寿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为其母祝寿,重修万寿寺。清光绪初年,万寿寺曾毁于火灾,随后成为菜圃。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借60寿辰,挪用海军军费重修万寿寺。解放后挪作它用,1985年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并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p> 山门两侧精美的砖雕影壁。 <p class="ql-block">  跨进白色石拱门,弧形穹顶上八行祥云首尾相连,成“之”字形折行排列,近百只形态各异的红色蝙蝠张翅翻飞,在五彩云朵之间或隐或现,蔚为壮观。这幅清光绪时期修缮万寿寺时所绘的「青天流云百蝠图」,以红蝙蝠谐音「洪福」,“红蝠青天”的谐音寓意“洪福齐天”。</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为明万历5年始建的大延寿殿,清雍正11年御题“慧日长辉”,内供清早期三世佛,两侧十八罗汉为康熙25年由配殿移入,大殿在建国后长期作为库房而躲过浩劫。主尊前供木雕金漆毗卢遮那佛,五佛冠跏趺坐最上菩提印千叶莲座,明代宫廷风格工艺。</p> <p class="ql-block">  1958年至1967年间,大殿作为库房,堆放的大量物资将造像遮盖,使其得以保留,成为万寿寺中唯一一处保存了清代供奉原状的场所,成为国内原貌原状保存完好完整的大殿之一,更显弥足珍贵。殿内原状陈列展示的三世佛,为清代康熙重修寺院时所塑,中为释迦摩尼佛,西为阿弥陀佛,东为药师佛。两边分列十八罗汉,三世佛后有倒座观音。大殿背面为(清代彩绘泥塑)自在观音菩萨像。</p> 乾隆御碑亭与无量寿佛殿 <p class="ql-block"> 明代渗金多宝塔。</p> <p class="ql-block">  乾隆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  石供台。</p> <p class="ql-block">  万寿阁,万寿寺里的最高建筑,大殿内为吉寿文物专题展,精选了北京艺术博物馆与“寿”主题相关的珍贵藏品。</p> <p class="ql-block">  慈禧太后写的“寿”字。</p> <p class="ql-block">  民间工艺堆绣“寿”。</p> <p class="ql-block">  西洋门,清乾隆十六年(1751)建。中式圆光门顶端为金刚宝座塔式造型,墙头、墙面装饰了中西合璧的砖雕。砖雕图案由八宝、莲花、梅花及茛苕叶纹相互组合,使万寿寺建筑群具有了异国情调。</p> <p class="ql-block">  假山及三大士殿。</p> <p class="ql-block">  东跨院里的茶馆及猫。</p> <p class="ql-block">  曾经无数次路过万寿寺,如今才进入参观,被精美的建筑所震憾!以后还要经常来仔细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