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县衙--古衙之最

王艳霞

<p class="ql-block"> 华为P60Pro手机拍摄</p><p class="ql-block"> 文字摘编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平遥县衙是国内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p> <p class="ql-block">  县衙外的观风楼</p> <p class="ql-block">  县衙大门外右侧有“申明亭”,原修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全国各州、县修申明亭,凡民间婚姻、田产、地基、斗殴等纠纷,须先在申明亭由各里长调解,调解无效者方可具状击鼓。实际上申明亭就是一个民事调解处。申明亭的设立也是明朝初年对诉讼程序的一项改革,解决了千百年来县太爷被民事纠纷所困,无法脱身去整治、发展一县之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业的陋习。</p> <p class="ql-block">  县衙外的申明亭</p> <p class="ql-block">  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注:此图为网络下载,向原作者致谢、致敬。因为县衙外游客众多,自己所拍图片画面太过杂乱,因此选择下载一张完美表现平遥县衙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  县衙的建筑群主从有序,布局对称,前朝后寝,左文右武。明成化十年《山西通志》记载:“平遥县治在城内西南宣化坊,元至正六年建,国朝洪武三年主簿孙在明重建。”据清光绪八年《平遥县志》记载,县治在明万历十九年、二十五年、四十七年、四十八年间都有过大规模的增建改筑;清顺治十二年及光绪五年补修添建。</p> <p class="ql-block">  平遥县衙博物馆县衙遵循封建礼制,左文右武,前朝后寝,中轴线上有六进院落,由外至内依次为:大门、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和大仙楼,大堂又叫"亲民堂",内宅又叫"勤慎堂"。</p> <p class="ql-block">  走进县衙,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你可以看到古代官府的严谨布局和精密管理。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不禁对古代的政府机构和治理方式产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  平遥县衙大堂上书“亲民堂”坐北朝南,高耸威严,在建筑上是县衙署中最为宏伟的,在职能上也是最为重要的,全县所有的大案、要案、命案都要在这里审理。</p> <p class="ql-block">  "亲民堂"-﹣大堂</p><p class="ql-block"> 大堂是县衙的主体建筑,是知县举行一些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迎送上级官员的厅堂。</p><p class="ql-block"> 注意:"民"字上多了一点,这是中国文字含蓄的表现,是亲民更多一点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堂,可看到正中屏风绘有山水朝阳图(又叫海水朝日图),屏前高出地面一尺的地方称作“台”,台上四根柱子围成的空间,叫“官阁”,也叫“暖阁”,“暖阁”是知县发号施令的法堂,因大堂四面通风,冬天在此工作肯定寒冷,故在案下放一火炉,用以取暖。公案上的令签有两种颜色,一种是黑色,一种是红色,黑色用于较轻的刑罚,如打板子,而红色一般不动用,只有在判处死刑的时候才使用,不过,知县没有判决权的,只有执行权,当时,只有皇帝一个人有判决死刑的权利。暖阁顶篷上绘有三十六仙鹤朝日图,据说三十六仙鹤代表秦灭六国分为三十六郡,太阳象征着皇权,后引申为:皇权统一,四海为一。</p> <p class="ql-block">  大堂正中屏风绘有山水朝阳图。山正、水清、日明,象征清正廉明,与上悬匾额"明镜高悬"异曲同工,意即告诉百姓本知县办案廉明、公正。</p> <p class="ql-block">  二堂(明万历十九年的建筑)-﹣是知县日常办公、个别召见下级,小范围研究工作审理民事案件的场所。正中屏风绘有"松鹤延年图",比大堂的"山水朝阳图",多了几分生活气息,公案上的令签也只有黑色令签,没有红色令签,在这儿是不能判死刑的。</p><p class="ql-block"> 二堂的一幅楹联"与百姓有缘才到此地,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p> <p class="ql-block">  屏风上方悬有匾额"思補堂",原称"退思堂",均为退思补过之意。知县坐在堂上,抬头便可见对面屏门上所悬"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大字,这六个大字提醒知县断案时要权衡三者,做到合法,合理又合情。</p> <p class="ql-block">  宅门﹣﹣是通往内宅的咽喉之地,旁边设有"门子房",有人想见知县首先得通过门子,人们图方便,给门子好处,行贿赂,塞红包,这就是现代人所讲的"走门子"的历史渊源。</p> <p class="ql-block">  内宅﹣﹣也叫"勤慎堂",告诉知县在这儿做官要做到勤快、谨慎。 </p><p class="ql-block"> 知县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中间是客厅,当时的秘密案件、不公开的案件在这儿审,也是“三堂”。东西厢房为客房,招待上级或同窗好友住宿的。</p><p class="ql-block"> 东梢间是卧室,西梢间是书房。朝廷制度非常森严,有两个回避制度,第一是地域回避,本省官员不得在本省做官,必须到五百里以外的异地做官,不许带家属,家属也不能来看望他,知县三年一任,期满不得久留,只有在每年的腊月二十到次年的正月二十为封印期,为知县的一个月假期,可以回家探亲。第二是亲属回避,亲属也不能在五百里以内做官,遇上这种情况,则后到者回避,官小者回避,避免形成地方保护势力,危及皇权所规定。</p> <p class="ql-block">  大仙楼﹣﹣是县衙中轴线上的最后一进院落,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县衙中保存下来唯一的元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大仙楼上供奉守印大仙,是狐仙,狐仙虽然不属于正道,但它生性好大喜功,喜欢被人奉承,并且他的道行比妖摩魔鬼怪高一筹,历任知县为求得仕途平安,就将它供奉起来,请它保护官印。俗话说"官凭印,虎凭山",保住了官印,也就等于保住了官。</p> <p class="ql-block">  宋井,始凿于宋初,碑记毁于战火,传说一度时期曾有鲤鱼出现。</p> <p class="ql-block">  督辅厅,为清代司法综合机构,它的职能包括立案、批捕及犯案卷宗的汇编、存档、上报等。</p> <p class="ql-block">  县衙的后花园,这里有山水花草,亭台楼榭,是县官吟诗作画、抚琴消遣的去处。</p> <p class="ql-block">  花厅</p> <p class="ql-block">  磨房,是旧时经营土法磨面的作坊、当年此处磨房內的石磨、石碾子所碾磨的粮食,是专供衙门内吏员之用的。</p> <p class="ql-block">  牢狱,牢狱﹣﹣有"重狱"、"轻狱"、"女狱"、"狱神庙"、"子孙房"。牢头办公的场所,里外套间。</p>

县衙

知县

大堂

平遥

申明

内宅

大仙

回避

亲民堂

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