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瓦日铁路线看风景(二) 临县

远方

<p class="ql-block">  10月20日,早上起来一看,又下起了雨,不大不小,滴滴答答,淅淅沥沥,打湿了秋叶,打湿了衣服,也打湿了我的心情。我打算今天不到碛口古镇了,可丈夫坚持说下不大,能去。于是,我们便就近找个早餐店,这里的早餐,没有米汤,豆腐脑什么的,大部分是粉汤,饺子汤,混沌汤等咸汤,炸油糕,炸油饼,炸枣糕是这里的早餐特色,所谓粉汤,就是各种粉,里面煮上海带,豆腐,有肉的,素的,加上醋,辣椒,还挺好喝,再配上油饼,也不错,热乎乎的。临县的公交车挺方便,到各个乡镇的,无论多远都是五元,市内的全部免费。206直达碛口古镇,每半个小时一趟。</p> <p class="ql-block">  八点半,我们坐上公交出发。沿着临县的湫水河驶出城区,湫水河河水清澈,时而宽时而窄,顺流而下。不一会,沿途两旁出现了片片红枣林,由于深秋了,再加上这几天下雨,树叶大部分落了,只留下一树树红红的枣,在风雨中摇曳,山坡,路旁,院子里,也不时伸出一树,从车窗闪过,霎是好看。车上一个在乡政府上班的人与我攀谈起来,他说,前几年,临县红枣也是很有名的,在全国各地都很畅销,这几年,由于新疆红枣的冲斥,销路不好,你看这些红枣大部分没人采摘啦,今年天旱,长的小,这几天又下雨,大部分红枣都烂啦,听着介绍,望着飞驰而过的红枣树,忽然远处的山坡上“中国红枣乡”,五个醒目大字映入眼帘,可想而知当年的红枣是何等的走俏,而如今……我的心有点惆怅。大约行驶了一个半小时,我们到了碛口古镇。</p> <p class="ql-block">  一下车,便听见哗哗的河水声,“黄河!”我迫不及待地向前跑去。顺着宽广平坦的“黄河一号路”,汹涌的黄河滚滚而来,我的心豁然开朗,忘记了脚下的雨水,忘记了打湿的衣服,伸开双臂大声喊到:“黄河,我来啦!”一望无际的黄河奔涌向前,带着泥沙的巨浪如万马奔腾,浑厚而有气势。</p> <p class="ql-block">我正津津有味地饱揽黄河景色,一位导游走过来,要求为我做向导,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黄河一号路就沿着黄河而建,紧挨着一号路就是碛口村民的房子,有平房,有楼房,再往上是窑洞,错落有致,从外面看小村依山傍水,清新秀丽。 碛口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碛口镇居临县城南48公里处,南与柳林县黄河名镇孟门镇相接,东与林家坪镇相连,北与丛罗峪镇接壤,西与陕西吴堡县隔河相望。全镇面积108.45平方公里。跟着导游从东市街向村里走去。边走边听介绍。碛(音qi)口,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黄河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两条河水在此相汇,湫水河携来了大量泥沙,挤占黄河水道,黄河河床在碛口由400米猛缩为80米,混浊的黄河水像一头被惹怒的雄狮——“黄河行船,谈碛色变”,除了极有胆识的老梢公,几乎没有人敢在碛中行船。于是,雄心勃勃的商人们只有“望碛兴叹”,极不情愿地将满船的货物卸在碛口岸边,再雇佣驮队经陆路转运。碛口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享有 “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当时,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而来,到碛口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地,回程时,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各类服务型店肆300多家。日复一日,碛口便以“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p> <p class="ql-block">  听着导游的介绍,我们来到黑龙庙处,上黑龙庙有两条路,导游说从右边平安路上,左边发财路下,这叫平平安安上去,下来就会财源滚滚。跟着导游走在石头铺的路上,这路保存着古时的特色,石头一行是平铺,一行是竖着铺,当地叫“格楞楞”,主要是起到雨雪天防滑的作用。在通往黑龙庙的庭院里,一座古戏台端坐落院中,戏台面朝山西背对陕西,画梁雕柱,飞檐八角,在戏台最下面,有三个窑洞形洞,导游介绍,主要是起到扩音效果,因此有:“山西唱戏陕西听。”的说法。一副对联引起我的注意,“众观戏情传情传意戏传情;章成事理顺理顺心事顺理。”这副对联位于戏台前廊柱,导游说,你倒着再读读,:“哦,也能读通。”我好奇的连读两遍。“情传戏意传情传情戏观众,理顺事顺顺理顺理事成章。”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可以正反诵读,意义依然通顺,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巧妙构思和对联的独特艺术魅力。又上几个台阶,终于登上了黑龙庙,黑龙庙始建于明代,雍正年间增建乐楼。道光年间重修正殿和东西耳殿。黑龙庙气势恢宏,规模壮阔,昭然入目,总面积约4800 平方米,是碛口古镇的标志性建筑。登上黑龙庙,有一群孩子正在远眺黄河写生作画。黑龙庙山门上刻有邑人崔炳文撰写的对联:“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文笔精到,气势磅礴,准确地描绘出当初碛口的繁荣景象。我进到庙内烧香拜佛后,站在观景台,举目远眺,一条大河波浪滚滚,对岸就是陕西省的五堡村,秋风携着小雨飘飘然,又烟雾蒙蒙,更增添了一些神奇。远眺黄河气势,近观湫水曲折,聆听二碛涛声,一览古镇全貌。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形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 </p> <p class="ql-block">  从黑龙庙沿着发财路下来,进入中市街,古色古香,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孔祥熙的货栈、乔致庸的票号、当铺,镖局,一样不少,是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街的店铺大都是出售村民们借用这里的红枣,酸枣酿制的醋,酒,还有作坊,随便参观,随便品尝,这里的醋,酸中透着甜,味道清爽,尝一口直入心脾,醒目提神。再品一口酒,辣中略有甜味,甘醇雄厚,荡气回肠。游客们一一下单,包邮到家。我们从“拐弯抹角“转过来,来到“伟人街”,导游介绍,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东渡黄河夜宿于碛口。后转到西柏坡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现镇内保存有毛泽东东渡黄河纪念碑和路居处等。这条街因此而得名。沿着村里的西市街又来到黄河边,秋雨继续,我打着伞,再次环顾,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奔腾不息的万里黄河、山峦起伏的黄土高原,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在碛口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了以碛口古镇为中心的碛口旅游区,导游说这里还获得了省级风景名胜区、首批省级地质公园、首个省级旅游扶贫试验区等称号。我想,这里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  村边烤馍,烤梨的香味顺风飘来,有点饿了,一看表已过正午,在导游推荐下,我们走进一个民宿用餐。坐下来,才感觉脚冰凉,脱鞋一看,袜子都湿透啦,外面的衣服也湿了,才觉游村太投入啦,把雨给忽略啦!点了当地的特色菜,“三片瓦”,(三大片豆腐)“豆芽炒莜面,”“炸油糕,”一小瓶红枣酒,落座二楼小亭,隔窗眺望涛涛黄河,细细品味当地美食,不一会身上就热乎乎的,心情格外舒爽。 </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雨停啦,天亮了,不时有旅游大巴驶来,游客越来越多,我们打车前往黄河十里画廊。十里画廊位于‌佳县与‌碛口之间的黄河边,在‌曲峪镇到‌丛罗峪镇之间的黄河东岸。车子沿着美丽风景的黄河一号路行驶了约四十分钟,到达目的地。登上村民的游艇,吹着河风,听着涛涛水声,欣赏着这里的景观,我放声高歌,:“黄河的水呀,千年年的淌………”。游艇在飞驰,激起朵朵浪花,水花飞溅,四处飘落,迎面驶来一艘小艇,人们挥手叫喊,放肆与任性随着黄河滚滚远去!小艇渐渐慢下来,靠近岸边,画卷徐徐铺展,黄河水蚀的‌浮雕展现眼前,东岸石壁经过千万年的自然冲刷和风蚀,形成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天然图画,花卉,虫鸟,禽兽,树木,云朵……任你想象!在一处宽阔的岸畔,停下游艇,登上岸畔,亲手抚摸这天然壁画,一个个,一幅幅,连在一起形成了长长的画廊,背靠这些画廊合影,更能感受到黄河之水的壮丽和自然力量的伟大。黄河十里画廊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在这里体验到黄河的雄浑壮观,感受到黄河水蚀的浮雕和石壁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领略了十里画廊的雄伟壮阔,再来欣赏李家山村庄的古朴典雅。李家山村距碛口古镇南五华里处,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是碛口水旱码头商贸经济辐射形成的周边村落之一。据说,当年男人们在碛口做生意,女人家眷都在李家山居住。李氏家族在此修建了九十八院住宅群,砖雕木刻做工精细,依山而建叠置十一层,形成了独特的“立体村落”。在一位七十岁大姐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走进村子,村子以窑洞为主,层层叠置,错落有致地分布在70度的山坡上,别有一番风味。大姐告诉我们这里有黄土高原上的“布达拉宫”美称。整个村子像一只展翅的凤凰,左翅住着财主,是富人区;右翅住着农民,是穷人区;正上方的窑洞是凤凰头,下面的窑洞是凤凰尾。我们来到李家院落,看到大门楼虽然陈旧,却依然不失气魄,两个石狮子端坐门前,门墩高大光滑,门上雕刻图案精美讲究,可想当年主人之豪华气魄。大姐一边走,一边说,还用当地方言唱起了顺口溜,气氛特别活跃。这些窑洞建筑不仅展示了黄土高原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精髓。村内的建筑与山体完美结合,人居环境自然和谐,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从李家山下来,乘车返回临县。到了县城已是灯火阑珊,虽然身感疲倦,却收获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