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清晖园

大郑

<p class="ql-block">昵称:大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9472689</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8日,冬、春、夏季长途骑游旅行第175天,跨越国界骑游旅行第67天,香港澳门骑游旅行第17天,骑游珠海市第10天,佛山市顺德大良镇旅行第4天,探秘清晖园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晖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突出了我国庭院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船厅、碧溪草堂、澄漪亭、花亭、惜阴书屋、竹宛、归寄庐、笔生花馆、斗洞、红蕖书屋、凤来峰、读云轩、沫英涧、留芬阁等,造型构筑别具匠心,各具情态,灵巧雅致,建筑物之雕镂绘饰,多以岭南佳木花鸟为题材,古今名人题写之楹联匾额比比皆是,大部分门窗玻璃为清代从欧洲进口经蚀刻加工的套色玻璃制品,古朴精美,品味无穷。园内花卉树木繁茂,品种丰富,多姿多彩,与古色古香的楼馈亭榭交相掩映,倘佯其间,步移景异,令人流连忘返。</p> 历史与建筑风格 <p class="ql-block">清晖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华盖里,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园取名“清晖”,喻父母之恩德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清晖园”为我国南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全园构筑精巧,布局紧凑。其布局既能吸取苏州园林艺术精华,又能因地制宜,尽显岭南庭院雅致古朴的风格而著称,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并且兼备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环境以清幽自然、秀丽典雅见称。清晖园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岭南四大园林,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清晖园的建筑风格典雅古朴,巧妙融合了岭南建筑特色与江南园林风格,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廊桥水榭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顺德市委、市政府鉴于其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对清晖园进行再度兴工扩建,扩复旧制,面积由 6600多平方米扩大到9795平方米。二十世纪末,顺德市政府再度扩建清晖园 , 面积增至225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2011年11月,龙氏后人向政府捐献清晖园的地契、房契、龙氏先人的照片、资料,以及龙启明担任飞虎队队员时的照片、信件等近百件文物,具有极高历史价值。</p> 清晖园建筑特色 <p class="ql-block">清晖园的造园特色首先在于园林的实用性,为适合南方炎热气候,形成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独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筑造型轻巧灵活,开敞通透。其园林空间组合是通过各种小空间来衬托突出庭院中的水庭大空间,造园的重点围绕着水亭作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晖园内水木清华,幽深清空,景致清雅优美,第宅与园林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吉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造型构筑别具匠心、各具情态,灵巧雅致。建筑物之雕镂绘饰,多以岭南佳木花鸟为题材,古今名人题写之楹联匾额比比皆是,大部分门窗玻璃为清代从欧洲进口经蚀刻加工的套色玻璃制品,古朴精美,品味无穷。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画、灰雕等艺术于一体,突显出我国古园林庭院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p> 清晖园主要景点 <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清晖园的主要景点包括船厅、碧溪草堂、澄漪亭、惜阴书屋、真砚斋、状元堂、沐英涧等。船厅是中国园林模仿画舫的特有建筑,碧溪草堂则是园内最早的建筑之一,澄漪亭则是著名的观景平台。状元堂纪念了原主人黄士俊高中状元的历史,沐英涧则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园林设计著称。</p> 文化旅游体验 <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与旅游体验——清晖园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遗迹。园内的建筑和景点见证了清晖园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游客可以在园内欣赏到各种人文景观,如荷塘中的荷花、蛙声阵阵,感受到古典园林的宁静与和谐。此外,清晖园还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讲座、书画展览等活动,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深入了解岭南文化的精髓。</p> 狮子山景观 <p class="ql-block">狮子山——花亭旁是一座惟妙惟肖的“狮山”,有一大二小的三只狮子蹲伏棕竹丛中,相互偎依,呼之欲出。这座“三狮戏球图”石山与东莞可园的“狮子上楼台”并称,为岭南园林掇山杰作。狮山又与竹苑内石山上的斗洞相呼应,构成对景,古人说过:“既有狮山,必有斗洞。”设计者构思之严谨,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晖园古时有三大宝:“大金鱼、白木棉、百寿图”,玉棠春(白木棉)即是其中之一。玉棠春下面长着一棵约百年的白茶花,主干虽死,每逢冬春之间仍保持枝叶茂盛。狮山后面还有一株160多年龙眼树,1962年给强台风吹断,只剩下一米多的树于,经过园艺师的精心处理,使它重新发芽,现在每年都开花结果,被人们誉为“枯木逢春”。一般的龙眼品种是一枝带十叶,而清晖园的龙眼是一枝带十二叶,比其它的龙眼树更珍稀。</p> 花耴亭与龙眼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花耴亭——</span>花宜亭,原名“风台”,为远眺城南风山,后毁于飓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改台为亭,易名“花耴”(氧,音纳、幽静之意)。亭中有李文田题写的“风台”这学。亭柱上悬挂楹联:“萝月弹琴松风握麈,焦園读书竹径谈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花亭为四角亭,结构上颇有特点,为了使亭内仰视平面与四角攒尖灰塑瓦顶风格一致,达到归隐脱俗的意境,免去常见的彩绘天花、藻井,而采用“不露望砖木椽者,覆以板纸,”被明代造园名家计成称为“仰尘”,戏剧家兼造园家李渔称为“顶格”的做法。</p> <p class="ql-block">龙眼(170年)——</p><p class="ql-block">无患子科,龙眼属。别名桂圆、圆眼、益智。原产于我国华南,常绿乔木,栽培品种甚多,为南方特产果树,果生食,果肉制干入药。</p> 清晖园真砚斋 <p class="ql-block">真砚斋建于道光年间(1821-1850年),当时龙家子弟读书所用私塾。真砚斋不仅是清晖园内的一处重要景点,该建筑以其精美的砖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园中的一处亮点。真砚斋”位于惜阴书屋的后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匾额“真矶斋”是原来由清代湖南书法家何绍基所题,因日久而损毁,现挂的是广东书法家秦鄂生重写的。这进一步增加了其文化价值,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和对书法的重视。真砚斋不仅是清晖园内的一处重要建筑,其建筑风格、文化内涵以的应用,都使其成为了一个多功能的文化场所。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和对书法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龙氏家训——</span></p><p class="ql-block">从明到清一直到民国,龙氏先贤条理清晰地将平等礼让、互尊互重、持义守道、勤俭节约、读书入仕、珍惜光阴等价值观有效渗透到族谱、诗歌、家训、言论中,令龙氏一族在几百年的熏陶引导中形成进退有度、揖让遵礼、尊长爱幼、勤学奋进的家族文化,更在一代代家族楷模的影响下,张扬看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内在精神,突破极限,寻求无限,自我超越,最终成为数百年来英才辈出,影响深远的地方大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顺德大良龙氏教育成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言:</span></p><p class="ql-block">大良龙氏为岭南大族,脉分两支,一为东门房,一为碧鉴房,清晖园龙家脉承碧鉴房。从宋元间迁居顺德至清末,龙氏十数代族人深感读书索理的重要,设家塾,订族规,训子弟,朝夕玫读,深耕厚植,族中共涌现文武7进士28举人。清晖园龙家,更创一门6进士12举人佳绩,走出翰林、太常寺卿、交通总长等,可谓簪缨世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展览将重溯漫漫历史长河,探究龙氏如何倾阖族之力,殚精渴虑,自我砥砺,终至金榜题名,以及如何推动明、清、中华民国各时期顺德社会、文化、教育建设,实现他们修身治家,兼济天下那高远却朴实的理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结语</span></p><p class="ql-block">宗族财富的累积,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使龙氏子弟得以潜心经史,博取功名,在全族范围内形成崇尚道德文明、追求读书入仕的大家风范。教育,引领着龙氏宗族的价值取向,促使宗族形成独有的精神风貌,文脉由此鼎盛,其轨迹与成就,颇具启迪价值。</p><p class="ql-block">同时,龙氏也为顺德文化教育捐资出力,通过介入地方社会建设、修建文塔、重整文社,奋为人先,不仅起到率先垂范、不令自行的示范作用,更以切实细致的为事风格,实现乡中文教事业的延续与振米。大良龙氏的青云之路,一路走来,春风得意马蹄疾。</p> 惜阴书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惜阴书屋——</span></p><p class="ql-block">惜阴书屋和真砚斋与船厅以曲廊相联,为一组庭院式书斋。为昔日园主供族中子弟读书及接待到访文人墨客之所。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园主龙家历代不乏学业有成之人,“惜阴书屋”寓勛勉子弟珍惜光阴、发奋攻读之意。<span style="font-size:18px;">左边游廊上方牌匾“绿云深处”出自乾隆第十一子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之手。惜阴书屋”寓勖勉子弟珍惜光阴,发愤攻读之意,龙家历代不乏学业有成之人。</span>形象描绘出四周绿树掩映之清幽景致。</p> 清晖园船厅 <p class="ql-block">船厅——清晖园的主体建筑是船厅,相传是仿照珠江画舫“紫洞艇”建筑的两层楼舫。清晖园的船厅纯为旱船,与惜阴书屋真砚斋南楼组群,借带廊旱桥连通,以百年紫藤相系,曲折通道两侧饰以水波纹。园林中部的“船厅”是清晖园的精萃所在,是清辉园的主体建筑,船厅为二层楼屋,据说原是小姐绣阁,故又叫“小姐楼”,绣阁与南楼形成船的前舱后舱。<span style="font-size:18px;">平台可通二楼,凭栏眺望,景色迷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六角亭——</span></p><p class="ql-block">六角亭三面设座,为拜访园主的客人提供休息、观景之场所,亭内悬有清代书法家、篆刻家黄士陵所题“绿杨春院”牌區,亭物特色。联“跨水架楹黄篱院落,拾香开镜燕子池塘”,俗勿懒福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六角亭与碧溪草堂之间以池廊相联接,中国古建筑的廊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叠落廊、水廊、桥廊等形式。廊不仅作为个体建筑之间联系通道,还起着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清晖园六角亭这组空间的池廊,廊的一面完全倚墙被墻封闭,所以,称之为单面空廊。</p> 澄漪亭 <p class="ql-block">澄漪亭位于园内南部临水处。澄漪亭名为亭,实际上采用的却是典型的水榭做法,临水架起平台,平台部分架在岸上,部分伸入水中,平台上建有长方形的单体建筑,临水一面是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观者既可在室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临水一面有一幅对联:“临江缘山池沿钟天地之美,揽英接秀苑令有公卿之才”。此联原为龙渚惠岳父、咸丰探花、礼部兼工部右侍郎、大书法家李文田所书,因日久而损毁,现挂的是广东书法家关晓峰重写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澄漪亭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门窗,八扇巨大的屏门一旦打开,亭外的景色尽览无遗。即使是关起门窗来,上面镶嵌的“明瓦”也可透进光线,显得古朴幽雅。这种明瓦是用贝壳磨薄制成的一种很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天然材料。这些门窗上、天花内的贝壳,都有是明朝后期一直保留到今天的古物,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推窗望去:一方荷塘清凉扑面,三两飞燕掠碧而去;六角亭凌波依卧,两水松作亨哈耸立。眼前面清澄,游鳞翔底;水面风静,微泛涟漪,确实是待客品茗、赏荷寻景的好地方。“澄漪亭”得名亦源于此。</p> 碧溪草堂 <p class="ql-block">碧溪草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其装饰极富南国水多特色,草堂正面是幅精美的木雕,镂空成一弯翠竹,形成圆形门洞,外方内圆,这种圆门在古建筑中叫做“圆光罩”。它工艺精细,形态逼真。竹,有竹报平安、高风亮节之意。圆,指永恒不息,圆圆满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左右两侧屏门刻有百寿图,百寿百寿,名有一百个,但这只有96个,其中就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在顺德有个很有灵气的工匠被清晖园园主请来雕刻“百寿图”,工匠一时疏忽大意,在设计的时候只在两侧屏门各画了四十八个寿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园主验收时怎么数都是九十六个寿,勃然大怒。工匠走前去解析道“这里内有玄机,九就是久,六就是禄,福禄长久,大吉大利。”园主心有不甘,说:“再怎么好也构不成百寿图呀!”工匠再解释道:“其实还有四个寿是藏起来了,藏寿是为了长寿。左右两扇门各藏一个大寿,一个藏在你身上,一个藏在我身上。”很神奇的是,根据文献记载,顺德龙姓族人多长寿,从清晖园走出的飞虎队员龙启明也享年九十一岁。据说清晖园古时有三大宝:“大金鱼、白木棉、百寿图”,百寿图即是其中之一。古雅的门窗、屏门、门帘上,全是以花、鸟、虫、鱼、果为题材的潮州木雕。</p> <p class="ql-block">踏入顺德清晖园,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色古香的年代。绿意盎然的园林,玲珑水榭的建筑,每一处都散发着清新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清晖园是广东四大古典岭南园林之一,清晖园不仅建筑群历史悠久,园内高超的建筑工艺比比皆是,可谓是一步一景,美轮美奂。清晖园的建筑物把多种艺术形式运用进来,包括了美术(含绘画、灰塑、木雕、砖雕、玻璃蚀刻、陶艺等),而这些包含古时建筑高超工艺的结晶可以说是清晖园的精髓所在。但这些工艺结晶却是游客们往往较为忽视的。</p> 白木棉九如图灰塑 <p class="ql-block">小天井左右两边的回廊把读云轩盘绕在绿池之畔。小天井左边墙上有幅名为《白木棉九如图》雕塑。画面上九尾大金鱼活灵活现,左上角数杂白木棉含苞待放。据长者回忆,清晖园古时有三大宝:大金鱼、白木棉、百寿图。遗憾的是,时过境迁,现今只存百寿图了。因此重修清晖园时特别制作了这幅灰塑,以为纪念。</p> <p class="ql-block">走廊边凉亭上有一副黎简手迹的对联:“白菡萏开含露重,红蜻蜓去带香飞”。黎简字二樵,是顺德陈村人,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一生不羡功名,人称“狂简”。凉亭旁边,还有珠江三角洲难得一见的奇树“情人伞”。</p> <p class="ql-block">清晖园作为广东岭南四大名园之一,不仅有着苏州园林的特色,更融合了南方的华丽雅致。漫步其中,感受古韵南风,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读云轩——回廊尽处的一间门厅,就是读云轩的入口,且看横批“读云”二字,对联上写着:“过桥分野色,移云动云根”。古语说,石头是云的根,意思是山间云霭都是从山石上袅袅升起的,这大概就是读云轩名字的来由了吧。</p><p class="ql-block">位于荷花池边游廊尽处,为清晖园的主体建筑,园主接待客人的客厅。前有一个石圆门,这是清晖园现今保存最古老的门口,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门额上面“清晖园”三字是按李兆洛的真迹托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读云轩是典型的清代岭南豪宅的客厅,体现了当时龙家豪宅的气派。瓦面构造层层叠叠,融合了中国亭台楼阁“明标暗拱”的特点,每逢下雨时节,雨打瓦面,雨声清脆,恍如奏乐。读云轩分前厅、中厅、后厅三部分,各以廊庑相连。各厅四樘镂花落地扇门打开,三厅成为一体,高大宽敞,自然光线充足;如果关起门来,各厅可作单独的会客之用。中厅两边天井,起到通风透气以及采光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各厅之间的连廊,设有漏窗,透过这种上了夹墙竹的椭圆形的漏窗,竹影斑斑中可以看到墙外的池塘、对岸的回廊,配合了池塘对面一副康有为真迹托版的对联,上书“风静带兰气,日长娱竹阴”。这副对联正好点出了清晖园景色的自然之趣客厅内摆设了酸枝古老家私,古雅的门窗、屏门、门帘上,全是以花、鸟、虫、鱼、果为题材的潮州木雕。例如,后厅有三道木雕饰罩,图案繁丽,是鲜明的晚清风格,中间雕刻的是芭蕉树,芭蕉叶大,大叶谐音“大业”。旁边两幅雕刻是葡萄,葡萄仔多,寓意多仔多福。寄喻了园主对家族繁衍广大、子孙昌盛的期望。</p> <p class="ql-block">读云轩景区中满布形状各异的石头,或突起于跨塘花墙的洞窗脚旁,或吻嵌于围池砖基中间,或兀现于砖砌花台之上,处处是石,各呈其趣。其中有产自安徽灵壁市的“灵壁石”,这种石坚硬如钢,色泽丰富,形态怪异;还有产自山东沂蒙的“龟纹石”,广东英德的英石和广西的钟乳石,每块石头均有相当丰富的欣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四季更迭,清晖园的花朵不断绽放。夏日里,荷花池中荷花盛开,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荷叶与荷花相映成趣,让人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p> 景观点风来峰 <p class="ql-block">沐英涧的南面角落,开有一花瓶状的门,此门通向旁边的凤来峰。</p> <p class="ql-block">凤来峰是以古代经典的“风云际汇”石山构图,以宋代被列为贡品的山东花石岗石砌成,共用了近三千吨石,全高12.8米,是广东省内最大、最高的花石岗石山。石山上有小径,一棵古榕穿山破石而长,还有人工瀑布,凌空飞泻而下,全景达到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气势不凡,虽由人造宛如天开的境界。峰下水池几块“汀步”踏石,引导游人进入山洞,考究细水长流的古井。</p> <p class="ql-block">瀑布下的那个长形大湖被石桥和波形花墙隔开,读云轩的一边水平如镜,凤来峰的一边水花四溅,流波不倦,形成一湖之上动静两种景观。观瀑亭墙上有两幅雕塑,靠门口的是以李白名诗《望庐山瀑布》为意境的观瀑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一面雕塑题为“秦时明月,汉国山河,高山流水,琴瑟长鸣。”图中“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手挥五弦,正弹奏《广陵散》,琴间慷慨激昂,寄托怀古之思,而旁边的刘伶持酒聆听,若有所悟。两幅灰塑都十分神似,值得细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假山风景区</span></p> 清晖园状元堂 <p class="ql-block">状元堂——顺德清晖园的第一任主人叫黄士俊,也是顺德立县后的第一位状元,杏坛人,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一度还入阁担任宰辅。状元堂外观雄伟,内分两进,第一进布置为古时会客厅的样式,第二进在大厅中间立有一尊黄士俊头像。状元堂内主要为展厅,除了介绍黄士俊的生平之外,还展示了在明清两代,顺德的状元和探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完备于末,盛于明消,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之久,是我国古代考试选拔官员的基本制度。科举取士各个时期在考试科目、程序、场期、科第名称等方面虽不尽相同,但科举考试程序均大体分为地方考试和京师考试。明清时期,科举老试程序定型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而状元就是这四级考试的最高菜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状元菜肴——</span></p><p class="ql-block">状元菜式多以谱音、传说、故事、美好祝愿等元素构成各种美食,如及第粥、鲤鱼跳龙门、状元饼、进士糕等,直观地表达人们对金榜题名、大魁天下的渴望与祝福,也令这些充满吉祥寓意的美食成为长盛不衰的民间佳肴,更成为人们理解科举历史与风土人情重要而美味的途径。</p> 八表来香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表来香亭——</span></p><p class="ql-block">八表来香亭又称玲珑榭。其置身在八角环流的池水中央,是一座颇具特色的八角形建筑。</p><p class="ql-block">其立面皆窗,大部分镶以透明的无色玻璃,整体通透,名符其实,八面玲珑。无数的窗格中,有八块红片玻璃是清晖园珍藏的清代文物而尤显贵。</p> <p class="ql-block">八面来风,坐在此亭中,可观鱼赏花,也可读书品茶,无论刮什么方向的风,都能送来清凉。</p> 沐英涧 <p class="ql-block">在面向状元堂的大门上,有“沐英”二字,旁边还有一副对联:“柳影绿围三亩宅,藕花红瘦半塘秋”。这副对联是借用南京莫愁湖的,只是将“湖”改为“塘”了。走进大门,这里是一个门厅,设计成屏风的样子,迎面上方镶嵌着八块彩色玻璃,是清代彩绘蚀花金片玻璃。这八块玻璃上蚀刻的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广州八景,分别是“白云晚望、大通烟雨、蒲涧濂泉、波罗浴日、珠江夜月、金山古寺、景泰僧归、石门反照”。下面的玻璃窗上还镶嵌着四块蓝色玻璃,上面分别刻着一首古诗,也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顺德清晖园的沐英涧景区以游廊、小桥、花径、假山、荷塘、水榭等元素结合,以中央的玲珑榭最具特色,水榭置在池水中央,室外混种各种名花异木,室内八面木制装饰的玻璃窗格,其上为一套清代旧日羊城八景玻璃制品,周围有四座石山分别代表春夏秋冬。</p> <p class="ql-block">园内窗子的棂格构成不同的图案。镶嵌材料大量是清代彩色玻璃(部分是蚀刻画玻璃),这是古典园林中罕见的装饰风格。</p> <p class="ql-block">清晖园的一个特点就是园中有园,这是因为它几经转手,从而留下了众多遗迹。沐英涧位于园子的西北角,状元堂的西侧,凤来峰的北面。这个园子里有两样东西比较有特色,一个是八表来香亭,另一个是清代彩绘玻璃。</p> 李炎忠藏品捐赠展 <p class="ql-block">年过古稀的老党员李炎忠先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向清晖园博物馆无偿捐献藏品149件/套,实际数量251件,积极支持顺德文化事业的发展。藏品类型丰富,特色鲜明,涵盖了百年来顺德的契约文书、纸币票据、生活用品等,展现了时代变迁和地方风俗沿革,具有较高的地方文史研究价值。为表达对李炎忠先生无私捐赠的感谢,清晖园博物馆结合捐赠品的内容及特色策划本次展览,既讲述一段温情的顺德时光故事,再现风城百年生活变迁,亦是对老党员李炎忠先生一生奉献的崇高致敬,以此推动更多市民加入藏品捐赠的行列,与我们一起共建博物馆之城,共同书写传统文化之魂。</p> <p class="ql-block">罗汉池畔旁边的曲径长廊,大气优雅,通达多方,沿着留芬阁走一圈,可见水池中,矗立着一座由英石垒砌而成的假山,因为看上去形如九只大小不一的狮子,故名为“九狮山”。</p> <p class="ql-block">九狮山不高,但凭借独具匠心的设计,山上花木扶疏,相映生辉;跌水飞瀑,循环迂回,颇具江南园林中的山水林泉风致,非心中有大丘壑之人不能为。</p> 集云小筑 <p class="ql-block">集云小筑似亭似轩,两面开门,两边开窗。窗户玻璃,采用清代彩绘蚀花金片玻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百寿桃木雕——</span></p><p class="ql-block">仙桃,桃代表寿桃。画面中的桃子有一百个,但其中有一个效版起来了,粗略数来便只有99个,因为“百”是满数,民间讲究“寿”不能满,“人生不满百’,寿满便是寿尽。“藏”与“长”诸音,桃子是寿命的象征,“衰寿”暗示“长寿”,再加上九十九又切合了“长长久久”之意。</p><p class="ql-block">寿桃的下方的萱草又称疗愁、忘忧草,是中国的“母亲花”。</p> 笔生花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生花馆——</span></p><p class="ql-block">生莎馆命為出自,辣笔生花”典故,意高学业有成,又才出入。该建筑物为砖木结一厅两室平房,风格雅淡古朴。西窗上之灰塑画《苏武牧羊图》为百余年前古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结语——</span></p><p class="ql-block">龙廷槐一生事迹,多见于著作《敬学轩文集》,书本涵括沙田治理秩序、盐法、抗击海盗、顺德民情等内容,从翰林、大绅的视觉高度和广度作出论述,不失为清代广东地方史重要研究史料。本展览对廷槐人生轨迹的梳爬,亦从此书而来。纵观其生平,求学、举业、修史、编书、著述、教书、教子、修学宫,是儒家文化的传承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同时,作为顺德地方士绅团体的中坚,龙廷槐活跃于清嘉庆年间的顺德社会,具备深刻洞察力,深谙社会症结所在。筑园,除奉母尽孝外,还投射着园主对世界的感悟与理解。</p> 留芬阁— <p class="ql-block">留芬阁——此为园林中难得高阁,琳楼画廊逶迤,层次跌宕起伏,宛若琼台玉宇,登楼俯瞰,旖旎池园,是为纪念黄士俊而兴建。阁前起一吸水石山,遍生绿苔,翠盈隐嶂,名日“绿云”。阁旁引水潺潺“虎溪”,摹“风云际会”石谱砌凛凛石山,山似九狮嘻舞涉溪穿廊而出,景致古朴秀绝。</p> <p class="ql-block">留芬阁是清晖园最高的建筑,宛若琼楼玉宇。“留芬”含有流芳百世的意思,明朝覆亡后,黄士俊将保存的奏章及文稿全部焚毁,蛰居于阁楼,不下地面,以示尽忠明室,不踏上清朝土地,彰显了一代文人的民族气节。</p> <p class="ql-block">在留芬阁前有一吸水石山,取名“绿云”,因为绿树丛生,很容易被错过。吸水石因为吸水的特性,全身长满青苔,上面也是一片盎然。</p> <p class="ql-block">清晖园的治园艺术,还表现在大量使用镂空木雕花板、花罩、砖雕等装饰工艺以及巧布玉堂春、紫藤、素馨花等古树名木上。建筑物之雕镂绘饰,多以岭南佳木花鸟为题材,古今名人题写之楹联匾额比比皆是,大部分门窗玻璃为清代从欧洲进口经蚀刻加工的套色玻璃制品,古朴精美,品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留芬曲廊历史就是介绍</span></p> <p class="ql-block">清晖园的留芬阁是一座高阁,是园中唯一的高层建筑,共有三层。‌它位于清晖园内,旁边有一条溪水,名为虎溪,溪边长满了绿苔,旁边还有石山,景致非常优雅。留芬阁是为了纪念清晖园最初的主人黄士俊而建的,黄士俊是顺德的第一位状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留芬阁的外观雄伟,内部有两进,第一进布置为古时会客厅的样式,第二进则立有一尊黄士俊的头像。留芬阁内还布置有一桌状元宴,非常有趣。此外,留芬阁的窗户玻璃上镶嵌着彩色玻璃,上面刻画的为“八仙过海”图,这是一件清代的文物,虽然目前缺失两块,但仍然非常珍贵。</p> <p class="ql-block">园内的乌龟池也是一大亮点,乌龟们爬满大石头,为游客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看着它们悠闲地晒太阳,让人忍不住驻足观赏。</p> 贡院~明清考场 <p class="ql-block">贡院——内每间号舍尺寸一般为宽3尺,深4尺,后墙高8尺,面积约1.16平方,号舍两边砖墙上分别有二道砖托,用于搁号板用。号板由两块木板组成,两块号板合起来能够铺满号舍,变成一张床。考生根据需要移动号板位置,使它既可成为考试用书桌,亦能成为休息、睡觉的床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乡试需要考三场,每场待3天2晚。这9天6晚之中,考生坐卧、答题、饮食等均在号舍及号巷中进行。考生进入贡院号舍后,直到交卷之前不能走出号巷。为维持基本温饱,除考生自备干粮、食物外,贡院每排号巷栅门前有储水缸,提供饮水。场外有兵巡逻,防备考生通关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勺亭——</span></p><p class="ql-block">一勺亭由清朝时期保存至今。一勺的意思小中见大,一滴水涵括天地万物。与用黄石和本地龙江石头堆叠出五百罗汉群石的池畔融为一体,其间遍种各类植物,将悠远禅意与闲散野趣共治一炉,与庄严宏大的状元堂形成张弛有度的文武格局。</p> 沐英涧景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沐英涧景区——</span>沐英涧景区主要由游廊、小桥、花径、假山、荷塘、水榭组成,中央的玲珑榭是整个分园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从凤来峰下一个小门出来,是一面扇形花墙。花墙上的几扇大窗,每扇都用铁花、金箔、陶瓷巧妙地装饰,是设计者为清晖园专门构思的,每个扇窗从不同方位望进去都有一番景色,好似一幅幅扇画,达到步移景换的设计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墙尽头有座半月形小亭,曰半月亭。实际上是个园门,做成半月亭式,穿过亭门,即是玲珑榭。玲珑榭位于八角环流的池水中央,榭外混种各种名花异木。榭上有块题匾“八表来香”,因为坐在榭内,无论是何时节,都可以闻到四面八方吹来花香。榭内八面全是木制装饰的玻璃窗格,窗门上有八块红片玻璃,是清代留下的玻璃制品。玲珑榭的四周分别有“春、夏、秋、冬”四座石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中座落在西面的是“秋石”,它是用黄石所造,旁边种有枫树、乌柏、桂花、紫藤等植物,渲染秋天的气息;座落在北面背阴之地的是“冬石”,石料取自江苏湖洲的太湖石,石面泛白,有雪景之意,构图选用元代袁江的“富贵玲珑石”,作一屏风状;东南面置于晨光可照之处的是“春石”以英德石所造,配以松皮石造成的石笋,周围再种上竹树和灌木,突出奏纤弱和清秀的感觉;“春石”后面是“夏石”,也是本园的主峰——凤来峰,是用前面所说的贡品山东花石岗石彻成的山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代彩绘蚀花金片玻璃——</span>这是一套仿清代乾隆年间的“羊城八景”玻璃制品,分别被命名为“白云晚望”、“大通烟雨”、“蒲润濂泉”、“波罗浴日”、“珠江夜月”、“金山古寺”、“景泰僧归”、“石门返照”。这八块彩绘蚀花金片玻璃。通过左面窗门上镌着绿、红、黄、蓝的套色雕刻玻璃,可以看到窗外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竹苑——</span>竹苑位于中部景区的西北部,是一个长形庭院。清晖园常运用“园中有园”的设计意念,它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正门对联着:“风过有声留竹韵,明月无处不花香。”过洞门回望,门上方塑有“竹苑”二字,两旁装饰着灰塑绿色芭蕉叶,叶上又有一副对联:“时泛花香溢,日高叶影重。”竹苑地铺麻石板,洁净平整。庭院的前半段右实左虚:实的是归寄庐的侧墙,虚的是连接西北景区的一块空阔地和游廊。麻石地两旁种植丛丛翠竹,左边日光照射过来,竹影便在左边的青砖墙上摇晃生姿。往前走数步,原本空旷的左边出现房舍,空间变实了,右边侧出现一堵石山,石山再靠右是连接归寄庐与小蓬瀛的短廊,石孔和廊柱多少露出一些空疏来,又变实为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左边是“笔生花馆”正门。馆的命名是出自李白梦笔生花的典故,寓学业有成,文才出众之意。龙家重视后代的教育,龙家子弟也参透“真砚斋”求实之意,谨守“惜阴书屋”的勤奋之旨,于是达到“笔生花馆”才华高超之境。庭院内那座石山更一绝。它形状狭长,起伏有致,玲珑紧凑。石山下栽种了龙眼、九里香、修竹、棕竹等,野趣盎然。在这样狭窄的空间,能布置如此规模的假石山,丰富了庭院的观赏内容,却无挤逼局促之感,的确妙不可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灯笼花——</span></p><p class="ql-block">锦葵科,木槿属。又名吊灯扶桑西藏红花。原产于非洲东部,我国华南一带栽培,北方地区宜在温室栽培。木本植物落叶灌木类,花大而下垂,如垂吊之花蓝火你冠红色至橙红色。温室栽培除冬末至春初之外,基本上常年都可开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斗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初看之下,庭院只有上述一个门口,再无出处了。但细看就会发现,原来假山有一小洞,洞上镌“斗洞”二字,“斗洞”得名,一说是言其狭窄,另一说是因为它的整体造型酷似北斗星座。这一石景设置的非常巧妙,既分隔了空间,又能遮阳避光,实在是不可缺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斗洞”侧身穿过去,竟来到另一景区,那就是小蓬瀛与归寄庐等组成的院落!是设计者的奇巧构思,给了我们这种身处庭院无路,其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审美快感。</p> 归寄庐小蓬瀛 <p class="ql-block">从“竹苑”潜过“斗洞”,即来到由“归寄庐”、“小蓬瀛”与木楼组成的另一院落,为专供园主人起居与做学问之所。“归寄庐”与“小蓬瀛”直廊相接,右侧为“归寄庐”。“归寄”题额亦是龙渚惠岳父、咸丰探花、礼部兼工部右侍郎、大书法家李文田所书。意为“辞官归里,寄迹庭院”,纪念龙廷槐当年建园的来由。“归寄庐”是两层的仿古砖木结构楼房,装修精致华丽,古色古香,镶嵌着图案华美的木格彩色玻璃的窗户。这里曾用作主人的卧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左边的是“小蓬瀛”,蓬瀛为蓬莱、瀛洲的合称,是传说中海上的仙岛名,寄寓园主人清高脱俗的心迹,该牌匾出处乾隆年间的肇庆人、著名诗人、书法家宋湘手笔。“小蓬瀛”厅堂装饰着一幅大型彩绘木雕作品《百寿桃》,上刻仙桃一株,枝繁叶茂,硕大的“仙桃”透出熟透的红晕,衬出满堂喜气,是一幅民间色彩很浓的佳作。画面中的桃子有一百个,但其中有一个做得非常隐蔽,粗略数来便只有九十九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旧门口——</span></p><p class="ql-block">清晖园中保留最古老的旧门口,旧门的方位在园区西南方位,扁额上“清晖园”三字乃江苏籍书法家李兆洛之手迹,门后面原是成片的龙氏宗族起居之所。清晖园经历龙氏几代的修葺扩建和漫长的风风雨雨,惟独此门不改昔日的古朴典雅风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