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记忆1 董寨龙潭

龙永

<p class="ql-block"> 称为“龙潭”的地方全国有许多,再加以前缀,如黑龙潭、白龙潭、青龙潭、聚龙潭、等等,那就更多了。这些“龙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光滑的岩壁上倾泻下一帘飞瀑,跌落在岩壁下的深潭中,这个“潭”往往被称作“龙潭”。而董寨龙潭不是这样。它是一条弯弯曲曲的,位于峡谷底部的一段地缝,如同张牙舞爪的巨龙,正因如此,人们称其为“龙潭”,由于它地处董寨村下,故称其为“董寨龙潭”。</p> <p class="ql-block">龙潭上口</p> <p class="ql-block">  董寨龙潭位于晋冀交界处的阳泉市娘子关镇下董寨村,地缝长约三百米,深十米上下,地缝之上是一条宽四五十米,深二三十米的峡谷,龙潭属于谷中之谷,这里也是太行八陉之井陉的咽喉要地。龙潭东西走向,其南侧是紫金山,山顶之上是唐代修建的承天军城;北侧是卧龙岗,其上原有董卓垒。承天军城和董卓垒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要冲,由此可见龙潭之险要。</p> <p class="ql-block">  董卓在东汉中平年间[公元184--189年]为并州牧时,见龙潭一带山势险峻,背依卧龙高岗,前据温河天堑,背山面水,铁索横江,乃山河要冲之地,可凭险为关,便在龙潭北岸筑垒,并派兵驻守,此垒被后人称作“董卓垒”。董寨村也因此得名。董卓垒建于山崖之上,石墙高筑,车不能行,马不可骑,一夫当道,万夫莫开,严控着燕赵通晋的咽喉要道。</p> <p class="ql-block">  龙潭的南岸是紫金山麓,唐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经郭子仪推荐李光弼任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与平定安史之乱。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李光弼命其部下河东节度右厢兵马使张奉璋在紫金山山顶建承天军城。这座城如同紫金山老君庙石壁上现存的一通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的石碑《承天军城记》所说:“冠小城于峰巅,万仞天削。设以楼檐,实力军府,铁骑千匹,虎贲万计,旌旗霄红,甲曜日白。于是明之以斥堠,严之以赏罚。使夫见可而出。逐彼者易于转圜;知难而守,攻我者难于上天。则虽云梯百,地道千,班输再生,莫吾及矣!其发石也,星落乎九天之上;伐鼓也,雷闻乎六虚之表;饮马也,洿池可汲而竭;奋力也,常山可踏而倒;岂止晘食负刾,屋振瓦飞而已哉!城成,帝嘉之,赐号“承天”,信承于天也!公又于黄沙路筑德化城,示怀也,慕容溢筑沙胡城,示威也。复联建三堡,绝细迳也。由是南北千里,东西两乡,飞禽走兽不逾越矣!” 承天军城建成后,唐肃宗李亨深表赞许,赐予“承天”的名号;紫金山随称承天山。紫金山是桃河和温河的界山,桃河和温河在此处回合成为绵河,古称绵蔓河。我国西汉初期,大将韩信由太原东进攻赵,有名的井陉口“背水之战”就发生在这条河上,在距此处近二十公里的天长城附近(一说土门关)。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成德镇等藩镇反叛,裴度率十万大军平叛,行营驻扎承天军城。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二月韩愈奉诏赴镇州宣慰乱军,与他的政治上的盟友、文学上的诗友、军事上的战友裴度相会于承天军城。两个人相互唱和,韩愈留下了《奉使镇州行次承天行营奉酬裴司空》《镇州路上谨酬裴司空相公重见寄》两首诗。至今在承天山还能找到他们的相关石刻。开平五年(公元911年)正月晋王李存勖与赵王王镕相会于承天军城,割断衣袖盟誓,形成赵晋联盟。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复置承天军,翟守素(济州任城人)为承天军使,宋军围攻晋阳时,承天军参与攻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降为承天寨,并将西北部的董卓故垒置为承天董寨,将其西南部的柏井置柏井寨,形成了三寨并列的防御体系。金大定二年,承天寨所在的平定县升为直隶州,具金史记载:“平定州,镇二,东百井、承天。”此时,在承天寨下设承天镇。明代徐达率军西进山西,在攻克固关后,继而攻取承天寨。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还修复过承天寨,可见它是一处重要的军事要塞。承天寨海拔691米,高出温桃二河近三百米,且为悬崖陡壁,此处设防,可封死南北两条大道,切断井陉这条直通山西腹地的大道。</p> <p class="ql-block"> 我的出生地就在龙潭之南,桃河边上,距龙潭四千米左右,故而对龙潭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也许这就是乡情,它也给我留下不少童年的记忆。龙潭的险峻我们那里的人无人不晓,这也引起大人们的担心,于是他们便编造出不少吓人的故事,说龙潭深处有这样那样的怪兽,会兴风作浪,吃人吃牛等等。儿时的我,也是一个让大人不省心的调皮小子,到河中耍水摸鱼是家常便饭,而激流飞滚的龙潭更是孩子们的最爱,但是我还是不敢擅自闯荡龙潭,还是惧怕大人们愤怒的高吼和高悬的鞋底以及我那被收拾后的火辣屁股。在我小时候龙潭平时的水流虽然很小,但比现在要大,特别是洪水暴发的时候,滚滚洪流在壶穴和旋窟中呼啸而过,从一道道石坎上倾泻而下,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大有翻江倒海,气吞山河之势,风驰电挚,浊浪排空,其险恶程度不亚于黄河上的壶口瀑布。温河的洪水流量是不容小觑的,据水文资料记载绵河娘子关段曾出现过495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其设防流量为1600立方米/秒,近几年曾出现过破防,估计龙潭的洪水流量也能达到立方米/秒左右。而黄河壶口平时的流量在700立方米/秒左右,当流量在3000立方米/秒以上时就达到水岸齐平景象,可想而知,龙潭在洪水暴发时是如何的惊心动魄。且龙潭的边缘滚圆光滑,防不胜防,一但失足那便是尸骨无存。所以儿时的我,只能远观龙潭,对它的了解也多是道听途说。后来,离开了故乡,龙潭仅被遗留在记忆中。前几年龙潭被开辟成景区,所以在今年回家时有幸乘橡皮小舟进入龙潭峡谷。</p> <p class="ql-block"> 董寨龙潭为峡谷中的岩溶地缝,与路南石林、奉节岩溶漏斗同属一种地貌。这种地貌容易形成溶沟、溶洞、喀斯特漏斗、落水洞、与地下暗河等。这些地貌在龙潭附近还有存在,如近在咫尺的老君庙内的老君洞、三四公里内的三星村张果老洞、暗河出口娘子关瀑布、河阳沟兰咀窑、崇岩寺山洞等等,而龙潭便是岩溶溶沟。龙潭溶沟具有岩溶地貌的显著特性,同时它还具有与羚羊谷和雨岔红砂岩狭缝性峡谷相同的外形,只是色泽不同;龙潭为青灰色的石灰岩,而羚羊谷和雨岔峡谷为红砂岩。这一地缝是在四五十米宽的峡谷中形成的一条窄而深的沟槽,其上口在一米左右,如果你依此认为龙潭是一条小河沟那就错了,下口则要宽的多,在2-6米之间,如同一个庞大的山洞。老人们说:无论多大的洪水,都不会溢出龙潭上口。其实洪水溢出龙潭只是极其罕见而已,当降雨量足够大时洪水还时会溢出龙潭的。记得1963年秋天,华北地区连降大雨,致使桃河水暴涨,温河水暴涨,相应引发绵河水暴涨,冶河、滹沱河、子牙河直至海河都洪水暴涨,洪水流量暴涨至79000立方米/秒,致使天津告急,百万大军保卫天津,正是这次大洪水龙潭上口出现溢流。</p> <p class="ql-block">龙潭出口</p> <p class="ql-block">龙潭上方的董寨村</p> <p class="ql-block">龙潭上方的董寨村</p> <p class="ql-block">景区未开发时的董寨村</p> <p class="ql-block">  董寨龙潭,是在石灰岩上形成的天然狭缝型峡谷,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地貌,比由红砂岩形成的狭缝型峡谷更为稀少。且峡谷底部是一泓深潭,人们只能驾着小舟才能深入其中,峡谷迂回曲折,荡舟其中时而感到山穷水尽,走到尽头,又豁然开朗,顿感柳暗花明。峡谷内光线时明时暗,岩壁凹凸不平,潭水涡旋相连,具有梦幻般的美丽。走出龙潭,在悬崖之上便是一处古老的石头村寨--董寨,当你漫步在被前人的脚步磨的圆润溜滑的千年石砌古道之上,停留在那古朴、简洁、而又温馨的石头院落之中,您会甩开一切烦恼,沉浸在纯粹地愉悦之中。由此可见,董寨龙潭是一处理想的旅游休闲之地。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