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第一次出川旅游

木子

<p class="ql-block">  (图片为网络下载) </p><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 都说人老了容易怀旧。闲来无事,人生中永远难忘的事总会萦绕于脑子。</p><p class="ql-block"> 1987年,是我调到铁道部资阳内燃机车厂子弟二中第三个年头,送完第一届学生的暑假。与五位兴趣相投的同事,到工厂开到了免票(当时铁路职工的一项特殊待遇。可以开到全国任何地方的火车站,在这条线上,任意车站上下,不用买火车票)准备到桂林等地旅游。</p><p class="ql-block"> 因为电影《刘三姐》的缘故,我对桂林早已经神往,<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时要去,可不像现在那么便宜、方便,</span>是从来没有亲临的奢望(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走出过四川)。只感觉那是一个遥远而美丽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最近在翻找到桂林的照片的时候 找到了我旅游完以后做的一个记录,现在根据它,做了一些修改,抄录于下。</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相机属于奢侈品,我们只有一部佳能相机,照片也就比较少。为了做美篇,所以借用了一些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网络下载,资阳老火车站) </p><p class="ql-block"> 一、 出发</p><p class="ql-block"> 1987年8月3号,晚上22:37。我带着女儿丁丁和其他五位同事(两男三女,他们都比我大十多岁)乘坐81次成都到贵阳的特快列车离开资阳。我们同行的史老师到火车站弄到了五张卧铺票(那是非常金贵的)。我就与胥老师轮流躺。</p><p class="ql-block"> 8月4号下午4点左右到达贵阳。我们同行的万老师夫妇(也是1984年从武汉某部委子弟校调来的)消息灵通,知道刚刚开发不久的湖南张家界,带我们先去那里玩。</p> <p class="ql-block">  (图片为网络下载,怀化车站) </p><p class="ql-block"> 二、游张家界</p><p class="ql-block"> (1) 到张家界途中</p><p class="ql-block"> 11点乘上了怀化到柳州的慢车,拿到了座签。赶车的人也不多。其他几位老师兴致勃勃的打起了扑克。我是找了个椅子躺下休息。</p><p class="ql-block"> 下午6点左右到达大庸(现在的张家界市),有接站车直达张家界,1.6元的票价,行程2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汽车从大庸出发,不久就沿着盘旋的公路爬山。直上一千多米到山顶,刚才走过的公路也在脚下。</p><p class="ql-block"> 到山顶不久,公路转弯见一石碑,上书”张家界”三个红色大字,落款”沈从文”。我以为目的地就要到了,但还是下了一段时间的山路。见远山呈现出奇特的形状才到了景区。汽车把我们拉到一个招待所前,大家下车到招待所问了一下情况,很多人又继续前进了。我们四个人留下,万老师和胥老师继续到前面探路。焦急地等了两个多小时才回来,说前面有很多旅馆,都很贵。但是有私人家可以住,一间房,三个床。十元一晚。我们为了省钱就把它当做火车卧铺。前往住下了。这家的主人是湖南煤炭厅张家界疗养所的职工,很热情,踏实。我们洗了澡,吃点方便面就睡了,这儿很凉快,安静。很快就入睡了。</p><p class="ql-block"> 8月4号下午4点左右到达贵阳。我们同行的万老师夫妇(也是1984年从武汉某部委子弟校调来的)消息灵通,知道刚刚开发不久的湖南张家界。于是我们于晚上八点左右乘上南宁到北京的火车前往湖南怀化去转车。此车人特多,只有站着,只占有一个座位,史老师与邓老师轮流坐,坐着的老师都抱着丁丁 (整个旅程,其他同事,都特别照顾、关爱我女儿,现在想起来都特别感动)。</p><p class="ql-block"> 8月5号凌晨4点左右,终于到了怀化。人已经半死。我去问过几个旅馆,是大铺,又脏。而且要一元的人民币,那个时候的一元相当于现在100元吧。候车室里人很多又热,只能在站外席地而坐。靠在水泥柱上,稍打瞌睡。后来发现百货公司那儿地面铺了瓷砖还算干净。而且在风口上很凉快。于是与几位老师一起转移到那儿或坐或躺。但是蚊子特多。稍打盹便不能睡了。经过这样的折腾,天也就亮了。远处见一饮食摊生意挺好,于是前往光顾。一口就能喝一碗的稀饭有糊味。袖珍馒头也是凉的。没办法也将就填一填肚子。</p><p class="ql-block"> 然后回到候车室里面。找一个椅子弥补晚上没有睡觉的损失。很香甜的进入了梦乡,任凭身边人来人往,大声喧哗。</p><p class="ql-block"> 上午11点乘上了怀化到柳州的慢车,拿到了座签。赶车的人也不多。其他几位老师兴致勃勃的打起了扑克。我是找了个椅子躺下休息。</p><p class="ql-block"> 下午6点左右到达大庸(现在的张家界市),有接站车直达张家界,1.6元的票价,行程2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汽车从大庸出发,不久就沿着盘旋的公路爬山。直上一千多米到山顶,刚才走过的公路也在脚下。</p><p class="ql-block"> 到山顶不久,公路转弯见一石碑,上书”张家界”三个红色大字,落款”沈从文”。我以为目的地就要到了,但还是下了一段时间的山路。见远山呈现出奇特的形状才到了景区。汽车把我们拉到一个招待所前,大家下车到招待所问了一下情况,很多人又继续前进了。我们四个人留下,万老师和胥老师继续到前面探路。焦急地等了两个多小时才回来,说前面有很多旅馆,都很贵。但是有私人家可以住,一间房,三个床。十元一晚。我们为了省钱就把它当做火车卧铺。前往住下了。这家的主人是湖南煤炭厅张家界疗养所的职工,很热情,踏实。我们洗了澡,吃点方便面就睡了,这儿很凉快,安静。很快就入睡了。</p> <p class="ql-block">  (与女儿在黄狮寨山顶留影)</p><p class="ql-block"> (2)游黄狮寨(现这好像叫”黄石寨”)</p><p class="ql-block"> 下午6点左右到达大庸(现在的张家界市),有接站车直达张家界,1.6元的票价,行程2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汽车从大庸出发,不久就沿着盘旋的公路爬山。直上一千多米到山顶,刚才走过的公路也在脚下。</p><p class="ql-block"> 到山顶不久,公路转弯见一石碑,上书”张家界”三个红色大字,落款”沈从文”。我以为目的地就要到了,但还是下了一段时间的山路。见远山呈现出奇特的形状才到了景区。汽车把我们拉到一个招待所前,大家下车到招待所问了一下情况,很多人又继续前进了。我们四个人留下,万老师和胥老师继续到前面探路。焦急地等了两个多小时才回来,说前面有很多旅馆,都很贵。但是有私人家可以住,一间房,三个床。十元一晚。我们为了省钱就把它当做火车卧铺。前往住下了。这家的主人是湖南煤炭厅张家界疗养所的职工,很热情,踏实。我们洗了澡,吃点方便面就睡了,这儿很凉快,安静。很快就入睡了。</p><p class="ql-block"> 8月6号一觉醒来已经7点过。整个张家界似乎没有国营餐馆,都是些很粗糙的个体户。即使饮食很差劲,也是抢手货。我们就没有吃到稀饭,有些冷馒头。比怀化的好些,每人吃了两三个,还抢了些,带到山上去吃。</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门票只需要一元(或者1.3元?)。</p><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登的是黄狮寨(看网上是”黄石寨”,而且修了观景电梯)。远途有一些小景点,例如”点将台”、”天书宝匣”、”蓝天一柱”。12点左右到达山顶,山顶有一巨石成为最高处。上面有铁栏杆,登上此处,南面环绕的坐坐奇峰尽收眼底。这个时候太阳也出来啦,一遍青黛色上镀上金光。一种从未有的体验充满全身。</p><p class="ql-block"> 当时胶卷有限。拍的照片不多,我和女儿只拍了一张作为留念。</p><p class="ql-block"> 下山,在”鸳鸯泉”边午餐,这个水。水质很好,又清凉,又甘甜。大家席地而坐,把早上带的馒头就着大头菜对付,然后还吃了带来的苹果梨子,也算丰盛了。</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 ”雄鹰护鞭”)</p><p class="ql-block"> (3)游金鞭溪</p><p class="ql-block"> 8月7号游金鞭溪、看瀑布。这是整个张家界之行,感觉最好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沿着金鞭溪缓缓而行,路也很平,昨天晚上下了雨 ,加上溪水的蒸发。早上的空气特别清新。</p><p class="ql-block"> 不久,在对面的山边就见到了那根独立直插云霄的”金鞭”,这儿的景点名称叫”雄鹰护鞭”,现在很多人到过张家界,对这景点一定很熟悉了,然后就是”劈山救母”,就是几座山断裂开又有些联系,于是根据神话故事就有了这样一个景点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女儿在后花园留影)</p><p class="ql-block">(4)游后花园</p><p class="ql-block"> 不久来到一个分路口。一处到”千里相会”,一处到”水绕四门”。我们选择是前者,直接登山。前往观”后花园”、看瀑布。此处游人很少,更显幽静,满山的树不大。但灌木丛生,藤蔓缠绕,使人有了一点森林的感觉。不久下起了雨。当时的路还是泥土路,经过艰苦的爬山。终于来到”后花园”。</p><p class="ql-block"> 所谓”后花园”,就是在黄狮寨上看到的南面那一遍山。只不过这里是往西看 ,更靠近这一片千姿百态独立的山,这些山就像撒落在人间的盆景,陈雨过后,一缕缕薄雾萦绕于山间,宛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说明:此图片为网络下载,与我在”后花园”所见相符。)</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三个男士也在此留影。从左到右: 本人、万、胥老师。</p><p class="ql-block">可惜胥老师于前几年”走”了。</p> <p class="ql-block">全体老师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女同事分别是胡老师(万老师夫人)、史老师、邓老师。</p> <p class="ql-block">(5)游”迷魂台”</p><p class="ql-block"> 又经过泥泞的山路,来到了”迷魂台”的景点。此处乃一悬崖,十分险要,又可以见到在”后花园”所见之景色。我们在此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三位男士在”迷魂台”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女儿在”砂道沟”小潭戏水)</p><p class="ql-block">(6)观”天生桥”、”天悬白练”瀑布。</p><p class="ql-block"> 不久到了”天生桥”,这属张家界精华景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一块厚约5米的天然石板,横空“架”在两座山峰之上,把东西两峰连接。高度、跨度和惊险均为天下罕见,故称“天下第一桥”。</p><p class="ql-block"> 又走了一段泥泞的路 来到了”白练瀑布”风景点。这里的瀑布不是以多、宽取胜,几丝细流,悬挂在深山之间,与周围幽静的环境,山下黑黑黢黢的森林相应成趣。可惜没有拍下照片。</p><p class="ql-block"> 然后下山,走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泥泞小路上了旅游道。又走了一会儿。在一个大石头上。看见了”砂刀沟”三个字,我们才知道这个地方的地名(在网上得知,现在把我们游的这几个景点统称为”砂刀沟景区”)。石头下有一小潭,谭中有鱼。其情景竟然与《小石潭记》相仿。大家决定在此歇歇。把西瓜放在水里面”冰镇”一会分食之。</p><p class="ql-block">在此拍下了丁丁在潭中戏水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8月8日上午游了腰子寨,这里的景点是最差劲的。</p><p class="ql-block"> 12点左右返回驻地,休息一会儿就乘车离开了。下午6点左右到达大庸火车北站。 </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张家界不像现在开发得那么好。我们就只游了这些地方。 </p> <p class="ql-block">  (在象山公园大门的集体留影) </p><p class="ql-block">(三)游桂林</p><p class="ql-block"> 8月8号晚上8点左右,乘上南宁到柳州的列车(晚点两个多小时才上车)。这趟列车人不多,都找到了座位。经过十多个小时运行,8月9号上午12点左右到达柳州。下车后,换乘上海到南宁的特快。经过两个小时左右的运行,于下午5点左右到达了神望已久的、名声在外的桂林市。</p><p class="ql-block"> 一下火车就有很多人来招揽住店,但是我们为了节约,就住在铁中1.8元一晚的简易住处。</p><p class="ql-block"> 然后上街,伙食很贵。我们不想吃干饭,和丁丁每人吃了每份0.8元一碗的鸡肉粥。然后逛了夜市,人很多。</p><p class="ql-block"> 8月10日。游象山公园。山顶有明代建的普贤塔,没有修缮。其他没有看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从公园下山,来到河边沙滩上,对着被誉为”桂林市的城徽”的”象鼻”留影</p> <p class="ql-block">(插曲:2024年8月24日。37年前我旁边的小姑娘,带着他的两个女儿,故地重游。”象鼻”前的沙滩已经变成了河流,没有了我们当年的摄影角度了。)</p> <p class="ql-block">(插曲)同上。</p> <p class="ql-block">  (在伏波山留影)</p><p class="ql-block"> 下午,走了一段路,又坐了几站公交车,来到了伏波山公园,登上山顶俯瞰全市,可看到桂林清秀如画的水光山色。</p><p class="ql-block"> 下山后在入园处看介绍,傍晚的时候,在此处暮色中看渔舟点点。被称为桂林的十景之一:”渔舟晚棹”。</p><p class="ql-block"> 还知道了半山风洞后面的岩壁上有大书法家米芾的自画像、宋高宗中的亲笔题字。于是又返回,经人指点。见到了有一尺长,五六寸宽模糊的米芾影像,也见到了宋高宗的字,书法并不好。不过想想几百年前在这儿留下来的遗迹,也是很有意思的。</p> <p class="ql-block"> ( 在”叠彩山”留影)</p><p class="ql-block"> 然后来到了叠彩山。上山第一个亭子,一幅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亲笔书写的他本人撰写的对联,引起了我的兴趣,品味起来 ,感觉老先生的水平很高,只是因为疲倦,没有抄下来。离开以后还觉得感到可惜。但是后来在七星岩抄一下了他的另一幅长联,相比之下才觉得此联乃小巫见大巫。</p><p class="ql-block"> 再上一亭,有一风洞,洞口有沈尹默题写的”叠彩山”三个大字,右侧有咱们四川老乡陈毅元帅名句"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的题刻。于是在此拍照留念。在此处还另有一碑,上书”康有为讲学处”。据介绍,康有为曾两度来桂林讲学,都住在叠彩山的景风阁里。</p><p class="ql-block"> 过了风洞,登上了明月峰 。峰侧刻有1963年,77岁朱德与87岁徐特立等人登上此峰的唱和诗。朱德诗云:“徐老老英雄,同上明月峰。登高不用杖,脱帽喜东风。”徐特立和道:“朱总更英雄,同行先登峰。拿云亭上望,漓水来春风。”觉得有意思,也抄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 图片为独秀峰留影)</p><p class="ql-block"> 游独秀峰</p><p class="ql-block"> 从叠彩山下山来,吃了一碗桂林米粉,又向独秀峰进发。</p><p class="ql-block"> 此山,在原来的信封上有画,我曾经剪下收藏,神望已久。我们四处找,后来在广西师大内找到,原来这里并没有作为旅游景点开发。可能一是因为他在广西师大内,二是这山非常的险。由于没有开发,就没有正规的登山台阶,我们还是手脚并用的爬上了山顶。由于没有开发,上面有一房子不知何用,堆满了粪堆。</p><p class="ql-block"> (在百度上搜索,现在已经开发了,还需要门票。)</p> <p class="ql-block">  (图片为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网络下载)</p><p class="ql-block"> 晚上我们住到了万老师的高中同学,在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教书的杨老师家。受到了盛情的招待。干饭,稀饭,肉,小菜一应俱全。</p><p class="ql-block"> 8月11号早上,杨老师热情的带我们到他们的学院食堂早餐。从家到食堂要翻过一座小山。他们学校利用此山在山上修了亭子,我们又到山上玩了一圈。喀斯特地貌的山到处都是风景。</p> <p class="ql-block">  (照片摄于芦笛岩溶洞)</p><p class="ql-block"> 8.11号,早餐后到芦笛岩溶洞游玩。要想一睹溶洞的尊容,首先得付1.5元的买路钱(比张家界门票还贵),然后排队进入洞内。平生第一次进入溶洞。看见大量绮丽多姿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等钟乳石,还打了五光十色的灯光,很感新奇。</p> <p class="ql-block">  (在七星岩集体留影)</p><p class="ql-block"> 然后游七星岩公园,进门要经过一道桥,叫花桥。王立先生在对联中提到了这座桥。这桥被誉为“中国桥梁建筑奇葩”的桂林最古老的多孔薄墩连拱石桥,古称“花桥虹影”是桂林新二十四景之一。过桥以后顺着指示牌走,这里有很大的草地绿化得很好,行走在桂花树当中 ,不久见一石碑,记录此处有一棵桂花树是中日代表团前几年植下的纪念树。</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段的山路,就来到了七星岩的溶洞。这个溶洞是在桂林的所有溶洞中最长的。也有很多钟乳石,但是没有像芦笛岩一样有灯光的烘托,就显得很一般。</p> <p class="ql-block">史老师带着丁丁在七星岩留影。</p> <p class="ql-block">  (在骆驼山集体留影)</p><p class="ql-block"> 从七星岩溶洞出洞以后,来到骆驼山,这也是桂林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骆驼山原名酒壶山,因其形状酷似伏地的骆驼而得名,同时也因其形状像一把古式酒壶而被称为壶山。骆驼山的外观极为独特,从东侧看像一把古式酒壶,有壶身、壶嘴和壶柄,而从南侧看则像一只单峰骆驼,形象逼真。</p> <p class="ql-block">(网络下载,《一代宗师王力》画像) </p><p class="ql-block"> 在骆驼山留影后,进入大门。经过环绕的山路来到了依山而建的一个亭子,匾额是赵朴书题写的”小广寒”。在这个亭子的柱子上见到了王力先生撰写的长联,觉得很好。当时就把它记录了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甲天下名不虚传:奇似黄山,幽如青岛,雅同赤壁,佳拟紫金,高若鹫峰,穆方牯岭,妙逾雁荡,古比虎丘。激动着倜傥豪情:志奋鲲鹏,思存霄汉,目空培塿,胸涤尘埃,心旷神怡消块垒。</p><p class="ql-block"> 冠寰球人皆向往:振衣独秀,探隐七星,寄傲伏波,放歌叠彩,泛舟象鼻,品茗月牙,赏雨花桥,赋诗芦笛。引起了联翩遐想:农甘陇亩,士乐缥缃,工展鸿图,商操胜算,河清海晏庆升平。”</p> <p class="ql-block">  (网络下载,黄庭坚书法)</p><p class="ql-block"> 还有上山的路,我们没有往上走 ,下山来到月牙山看”桂海碑林”,又要门票才能进去,其他老师早不愿意看,带着丁丁走了。听说有黄庭坚、米芾的碑刻,大名鼎鼎的书法”宋四家"(米芾、蔡襄,苏轼,黄庭坚)居然有两位,我个人也得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进门一看,是一天然的是凹洞。游客不多。门口有一书画店,看见有国画、字画悬挂着,于是前往打听价格。那卖画的中年男子可能看我那个样子土不拉几的。于是以一种不屑的语气问我:打听来干啥?是不是要买?我告诉他不买,只是了解一下。他说:有什么必要呢?过了会儿又说:如果你要的话给30块。我说:”不贵嘛。”,他有些意外的说:哪里还有更贵的呢?我告诉他,峨眉山伏虎寺没有裱的都卖120元,成都杜甫草堂要卖200多元。他一听态度马上就有所转变,与我聊上了。并且向我介绍他身边的一位服务员就是我们四川老乡。当我向他询问黄庭坚、米芾的碑刻在何处时,他完全与我们初次交流的时候判若两人,非常热情的给我指点。</p><p class="ql-block"> 见到了黄庭坚的《五君咏》,书法笔画峻拔雄健,犹如刀削斧劈一般,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布局讲究,透露出淡淡的文人气质。因为对其他的人不是很熟悉,也没有时间,所以没有一一的欣赏其他碑刻。即使这样也觉得觉得不虚此行。当我欣赏完毕,出门的时候,书画店老板还主动的与我招呼道别。</p><p class="ql-block">米芾的碑刻没有找到。</p> <p class="ql-block">网络下载”黄庭坚书法”</p> <p class="ql-block">(在漓江游船上留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月12号,从杨老师家出来,先找到了住处——乐园饭店。原来准备今天就去游阳朔,但是没有买到门票就游了市区。冲洗了在张家界的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游漓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月13日凌晨5点就被胥老师叫醒了,因为旅游票是的时间是6:30。洗漱后找吃的。由于太早,很多饮食店才起火,好在有一家有沙包(像包子,只是馅儿是米豆粉加了糖做成的),然后又回到旅馆在门口等车。6:30车还没有到。又过了一个多钟头,我们乘坐的”环球旅游的五号”车才来,车很简陋,空调都坏了的。我们需要乘50多公里的路到杨堤码头乘船。出城不远。看到了”桂林陆军学院”,这可是白崇禧,李宗仁起家的地方啊。</p><p class="ql-block"> 路上汽车特别多,基本上是首尾相连,而且全是旅游车。</p><p class="ql-block"> 到了杨堤,由于前面有不少的车,我们只能下车走一段路到江边。沿途有不少摊点在叫卖。再看漓江中,游船黑压压的满江均是。</p><p class="ql-block"> 上船找到座位后,再到船头船尾看了看,船尾厨房正在做饭。还有厕所,但是很臭。 江水很蓝,可惜并不清澈,还时而有碎的菜叶飘在上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0点左右开船了,打开了登上船顶的门,很多人一拥而上。于是激动人心的漓江之行便真正开始了。沿途两岸奇峰涌来,叫人接应不暇。相机不停的按动快门。只是我们只有一部相机,胶卷也有限,留下的照片不是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临近阳朔(十来里吧),两岸群峰更见奇异。船上也开饭了(游票中包含一餐午餐),三两米饭,几片白冬瓜,几十豆腐干。仅此而已,要吃其他菜就另外掏钱买,价钱极贵,一条小小的鱼,六块钱。吃饭以后抓紧欣赏两岸的奇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女儿于漓江游船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与女儿一起在游船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  (网络下载的阳朔图片)</p><p class="ql-block"> 到阳朔了,下船以后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 ,要去找”环球五号车”。人又多,来不及细细的品味”甲桂林”的阳朔山水,就在街上走了一下,来到一个饮食店,这个店子很脏,但是顾不了那么多,还是吃了一碗绿豆稀饭。然后继续找车。终于在阳朔公园停车场车群中找到了。离开车还有二十来分钟,又去逛了一下小摊。在农民小摊上买了五毛钱的煮花生。回到车上吃。</p><p class="ql-block"> 行程中本来还有大榕树和月亮岩这两个景点。 导游借口道路不通,就没有去。回程只用了一个多小时,4:30就到了桂林市区。</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乐园饭店休息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到街上吃了点东西,又逛了一圈儿就到火车南站。准备乘上海到昆明的79次特快离开桂林。</p> <p class="ql-block"> (在黄果树瀑布留影)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四)游黄果树瀑布、龙宫</span></p><p class="ql-block"> 上海到昆明的79次特快离开桂林。正点到达是晚上10:30。列车晚点到0点以后才来。而且人多得来无法形容,差点儿没有挤上车。上了车也只能在门口停住了。在放茶桶的架下将背包铺一下,让丁丁睡在那茶桶下。这趟车的人绝大部分是赶长途的,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座位。只有中午到餐车坐了一会儿,就这样站到了安顺。</p><p class="ql-block"> 8.14号。到安顺下车时,那心情比死刑犯获释还要舒畅得多。到安顺机务段招待所住下。大夏天的,看到招待所床上还铺的是床单,还有比较厚的被盖,感到有点儿好奇。但是等到晚上立马就觉得这哪里像是夏天?就是春秋的气温。因为疲倦睡着那样的床上舒服极了。</p><p class="ql-block"> 8.15号。游黄果树瀑布,龙宫。</p><p class="ql-block"> 早上在招待所吃完饭。搭上了一个个体户的车。经过两个多小时到达了黄果树瀑布。车还在山顶上,就能见下面深谷内云雾蒸腾,响声震天。</p><p class="ql-block"> 下车后买了门票。先玩半山腰的水帘洞。人从通道里面经过,可以看到千军万马般的瀑布怎么从眼前冲过的。</p><p class="ql-block"> 出来后我们向山下走去,远观瀑布的壮景。在与瀑布遥遥相对的地方,有徐霞客的雕像一尊,翘首凝望着瀑布。雕像下面基座文字记载了徐霞客到此的时间:”戊寅年(明崇祯十一年 ——1638年),农历4月23日,徐霞客到此考察” 以及他在《徐霞客游记》中对此壮景的描述:”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 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但从其上侧身下瞰,不免神悚。”叙述精彩。</p><p class="ql-block"> 回到山顶的停车场,找了一个车到另外一个有名的景点——龙宫。龙宫,是一溶洞 ,因为有水从上方流来,人要进洞,只能乘小船。洞内有石钟乳等,好像也有灯光点缀,但是不能与芦笛岩相比。</p><p class="ql-block"> 本来可以乘小船回去,但是我们走山后绕道回去,经过一石林,倒别有趣味。</p><p class="ql-block"> 在”龙宫”入口的下方有一个很大的水塘,关满了从龙宫里流出的河水,两旁栽满了垂柳。右上方正在修建一宾馆,门口是两根滚龙抱柱,正在雕刻。我估计现在已经是很著名的宾馆了。</p><p class="ql-block"> 返回安顺的途中。看到了一些全是石片为瓦的的房子,好像这是布依族的房子吧?还看到了这些民族兄弟,衣着很粗俗、生活很简陋。在车上还听售票员说,这个地方的民族,春节期间有打架的习俗,而且打伤了人或者打死了人更好,这预示着来年将要丰收。据说这打架,公安局都不管(不知真假)。</p><p class="ql-block"> 因为邓老师要到重庆学习。 回到招待所吃了晚饭,就准备离开安顺,乘车到重庆。 </p> <p class="ql-block">(网络下载. 重庆杨家坪)</p><p class="ql-block">(五)到重庆</p><p class="ql-block"> 安顺到重庆的列车上,又是人多得来水泄不通。好在上车不久。史老师带上丁丁打听到了几个人要在贵阳下车,于是就站在侧面坚持了一个多小时,到贵阳就好啦。</p><p class="ql-block"> 虽然有了座位,但是因为丁丁睡在椅子上,我们连背也不能靠一下。一坐下以后,几天的疲倦就袭来了,欲睡不能的滋味儿真难受。</p><p class="ql-block"> 凌晨3点左右车到了遵义。当灿烂的阳光照入了车厢,列车已经进入了四川境内(当时重庆还属于四川管)。一种回家的感觉油然而生。再配上这阳光,人也觉得清爽起来。由于晚点,列车是下午1点多才到达重庆。</p><p class="ql-block"> 下车以后先到卫生间水龙头处去洗了一下漆黑的脸。然后凭免票,签回资阳的坐签。</p><p class="ql-block"> 邓老师热情的邀请我们到他二姐家去休息一下,于是我们一行疲惫且脏兮兮的人。(我们自嘲是土匪下山了)来到了大坪杨家坪 。受到了主人的热情欢迎,我也顾不上身上的脏,也不怕主人不高兴,倒在床上十分香甜的迅速的就进入了梦乡。梦中被叫醒了,只见桌子上肉,炒菜,干饭,稀饭齐备。</p><p class="ql-block"> 饱餐一顿就道别。</p> <p class="ql-block">(网络下载,潮土湾家属区老图片)</p><p class="ql-block"> (六)返家</p><p class="ql-block"> 8.17号凌晨三点过,到达资阳 站,离我们潮土湾家属区,还有十来里路,当时没有交通工具,又不愿意在此多耽误,于是步行回到了家。</p><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的旅行是十分节俭的,也就比较苦。虽然我们比地方的教师工资要高一些,但是毕竟是工薪族,也没有多少底子,我们六位老师都是要供养子女的。好在我最年轻只有30多岁,其他老师也只有40多岁,能吃下这些苦头。我的女儿尤其很乖,跟着我们一起吃苦,从来不吵不闹。</p><p class="ql-block"> 由于是”改开”以后,旅游兴起不久。各个景点的设施都不完善,管理上也不到位,完全不能与现在相比。</p><p class="ql-block"> 但,回忆起来,脑子里留下到都是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