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渌江书院

伊人

<p class="ql-block">我对传统文化之类的东西是很感兴趣的,在澧陵,参观完澧陵陶瓷文化后,就来到了渌江书院。渌江书院位于醴陵市西山山腰,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始建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宋明时期皆为学宫,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被正式命名为渌江书院。渌江书院是醴陵历史上办学规模最大、办学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并唯一保存至今的书院。</p><p class="ql-block"> 曲径通幽</p><p class="ql-block">站在渌江书院的门牌处照个像,留个影,然后就沿着石阶,婉蜓而上,进入书院的路弯弯曲曲。小路边,树木苍苍,郁郁葱葱,一口池塘在枯水季节已然干涸见底,从门牌到书院正门,真是曲径通幽,静得只听见人们的脚步声,使人感受到环境之静谧,这份宁静确实更适合于书院的氛围,学校就是需要安静,优美的环境才能让人读得进书。这也许是书院建于此的一个重要因素吧。来到渌江书院的正门,我们看到书院前面有一千年古樟。古樟下刻有明王守仁在醴之诗:“老树千年惟鹤住,深潭百尺有龙蟠。僧居却在云深处,别作人间境界看。”右下方有洗心泉,清澈见底,水味甘甜,可消暑气。左前有宋名臣祠、靖兴寺,可通渌江书院。</p><p class="ql-block"> 中规中矩的建筑</p><p class="ql-block">渌江书院,建在西山山腰,整个书院格局是中规中矩的,中间依次往里是三个厅堂,分三层(进),第一层(进)是头门。“道崇东鲁,秀毓西山”。八字对联嵌镶在正门两旁这付对联体现了渌江书院对儒家学说(东鲁代表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尊崇,以及其所处西山之地的灵秀之气孕育了书院的人文底蕴和优秀人才。二根柱子上有“沅澧共澄鲜,独此间渌水钟灵,到处源泉香出醴;衡庐依咫尺,缘吾侪丹梯接武,及时溪谷蔚为陵”的烫金长对。第二层(进)是讲堂,柱子上依然有对联,"讲学追前哲,求放心,致良知,义利必严,院同堂省察克治,率兹往训;培才冀大成,先器识,后文艺,明新有本,统异日功名事业,裕此匡居"。讲堂为书院讲学之所,古时一些大家来此传道授业,就在此开讲,讲堂并不大,可见当时建立书院时考虑的办学规模并不大,最多融纳几十个人而已,第三层(进)为礼殿,也称内厅,是祭祀孔子的场所,此房地位最为尊崇,内厅正中间,供奉着孔子的塑像,凡是求学者都必须到此拜跪孔子,因为中国历史上,孔子被尊称为圣人,是老师的老师,是师祖。绿江书院内厅的两侧,有二间小房子,右边一间为山长的卧室,左边的一间为山长的会客厅,即现在所讲的书院院长的住处和会客处。整个书院以二进为中轴线,对称式建筑,两边各建有学生宿舍,现在左边学生宿舍成了展览厅,介绍渌江书院的历史,人物及发展过程,展览厅有5个,随着讲介员的介绍,我们一行初步了解了渌江书院的历史和一些重要人物。右边有一排房子为书院的图书馆和学生宿舍,整个书院里面还有一块大空地,应该是学生课外活动的场地,即为现在所谓的操场吧。操场内有几棵大树,应该有一定历史了,将书院映衬得绿绿葱葱,使得书院的空气更加美好,环境更是优上加优了。</p><p class="ql-block">我参观过一些书院,象岳麓书院,频洲书院,石鼓书院等,其主体结构均没有渌江书院这般集中,渌江书院最大的特色就是书院建筑中还有二座寺庙,一座是唐代古寺靖兴寺,是因唐朝开国名将李靖将军和夫人红拂女佳话传世至今。寺中有李靖将军和红拂女夫妇并肩相依的雕像,栩栩如生,恩爱形象无比动人。岁月流转,历时千年香火旺盛,一对“壁人”在此生死相依。红拂女当年因随夫南征,染病醴陵不起,埋骨醴陵西山。红拂墓历经千多年沧桑,经历了多少次改朝换代,几经后人修复,至今屹立醴陵西山。红拂墓前有汉白玉红拂女雕像,红拂女头顶双髻,身着披风,腰悬宝剑,凝视远方,剎是英姿。另一座寺院叫宋名臣祠,也叫三公祠,是二十世纪初渌江书院山长与醴陵教谕为纪念醴陵三位宋学杰出名臣吴猎、杨大异、皮龙荣而倡建的,用来敦勉渌江书院生员学子,继承前贤理学三公事业。这二座寺院为渌江书院增添了动人的传说和许多生动的旅游资源,使渌江书院的人文历史内涵更丰富多彩,更富神韵。</p><p class="ql-block"> 名人倍出</p><p class="ql-block">讲介员介绍渌江书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书院名人倍出。渌江书院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并有名人掌教的传统。朱熹、张栻、吕祖谦、王阳明先后到此讲学,晚清重臣左宗棠曾在此任山长。宁太一、傅熊湘、李立三、左权、蔡申熙、朱克靖、宋时轮、李明灏、陈明仁等一大批近现代名人也曾在此求学。从古到今,人才倍出,渌江书院培育大批社会精英,为各个时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渌江书院必将因历史人物而被历史所记住。渌江书院也为众多历史名人而更加人气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