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们在文学写作中使用的文字,应是比历史更久远,更耐人寻味的事物。当下,我们普遍是网络语音输入,或用AI进行二度写作。这样快捷的写作与传播,却经过了历代漫长的摸索研发,方成今日大观。</h3></br><h3> 我曾在邓州作家讲堂里说,AI写作终会在文学领域,掀起一场深刻的文字革命。是因为,它的脚步可回溯到很久之前,古人由早期的甲骨文记事写作,替代了更早的陶器刻画符号。这样大幅度的变改提升,并非可以停下匆匆脚步,不再前行。后来,文字又由更便捷省力竹简木椟,替代了原料少写作难的甲骨文。</h3></br><h3> <h3> 历史还没有为此打住不前,很快又用了纸张印刷,淘汰掉了竹简木椟,正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今,数字化网络写作在十多年前粉抹登场,为广大写作者提供了快餐式的写作与发表。于是凡能上稿的业余作者或爱好者,都眼花面熟地跨入了网络写手的平台。</h3></br><h3> 正在网络大军轻装上阵,万花争相二月艳的时辰,AI写作降世了。她不像历史上文字变改那样不动声色,那么潜移默化,她是以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光速式节奏,替代了文学的键盘创作。这一拨新事物,来得让不少中年打愣,让更多传统老作者止步,并让另类撰稿人吃惊。可是,你还没有看到的是,她并没因你的无奈而放慢脚步,而是不顾一切地闯进文案书房,闯进微信平台,没等你清醒过来,她就登上舞台,在那里发声播言,还将要冲当文学的主角地位。</h3></br><h3> <h3> 这是人类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时刻,已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中上演。从甲骨文到竹简文字再到印刷出版,终于达到新质生产力,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过去纸上写稿的作家都知道,写一稿改出来,需要十天半月,发稿也得数月半年,那样的慢节奏,为文学发展带来了什么节奏。而网络与AI写作,不仅写时便捷省力,发稿也及时,最快的投稿后十分钟发布出来,再推送转发多个群,很快会有比杂志多数倍的阅读量。这放低了发稿门槛,也为文学园地带来了蓬勃生机与活力。更将以文化创新与融合力,深刻影响着文学的走势。</h3></br><h3> 回顾早期的新石器时代,人们于陶器上刻划符号,只是早期文字的萌芽状态,能大概记录下原始生活,如祭祀、战争、气象、狩猎的只言片语。而到了当下,需要写作抒情者很多,可写可叹的事物也很多,只言片语是满足不了人们写作需求的。现在的云计算,云空间与云储存,都在说文案者需要怎样的具备与积累。显然,古代或近现代的任何文字记录方式,都达不到这种现象。</h3></br><h3> 所以,AI写作的到来,是不可小觑的,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与时代无缝连接的配置。我们要跟上这个时代的文学节奏,就必须认识AI,并利用她的先进性,进行写作,让其尽快成为当下日常的写作状态。用来提高文字写作过程的智能化水平,让互联网时代的文学写作模式,得到更大突破。</h3></br><h3> <h3> 为什么传统作家的农耕意识写作,与叙述方式不受待见,而一度被称为“烂剧”“泡沫剧”“无脑剧”的科幻,穿越,玄幻剧情,成了新新人热捧的对象!这当然也有文化底蕴不同,生活阅历的不同有关,但当代新质生产力日新月异,才是带来传统与当今人文冲突的根本原因。旧的农耕文明秩序正逐步瓦解,新的文明秩序尚未构建完备,在此空前的历史时机,新的文学风向该如何理解,如何表达?这是作家应该探索的问题。</h3></br><h3> 不管旧的写作有多少怀旧的情绪,文学创作方式和传播形式,最终会完全颠覆掉传统,这是不争的事实。现在不用电脑手机写作的作家很少,不会用最新写作工具,几乎就是告别了写作,远离了时代。纸质投稿形式与发表,正在不断停闭消失中,因为投一稿要等数月才见登载,纸质报刊还没有消失的,也已在消失的路上了,这是提醒传统写作者改变认知,也为新质文学写作的方便快捷,提供了发布推转的自由空间。</h3></br><h3> <h3>作者简介:陈国军,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跨界悦读公众号主编,《家乡》杂志社签约作家,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平煤神马作协会员。</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