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终将面对最挚爱的亲人甚至自己的离开。</p> <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我们对生老病死常常持着回避的态度,但衰老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怎样面对生命的枯萎老去,如何与这温暖世界来优雅告别,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我们应该学会与这个世界告别,如何向死而生,应该知道跨越生命最后的台阶,明白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是时候该面对这个话题了。因为只有好好的面对,才知道该如何生活,做到真正的向死而生。</p> <p class="ql-block">我学过医,在医院工作的时候,我每天在病房里的工作就是面对患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时家属和患者没有临终关怀的观念。而我们作为医务人员又不能完全道明白。即使说明白了,有些家属和患者都不能接受。所以我们还是需要更多知道死亡教育的普及,告知大家全部信息,和患者及家属共同决策。这一点从向日葵的读后感中就能体会到。希望我们重视优生的同时也重视优死!</p> <p class="ql-block">去年爸爸去世后,我看了这本书,看得我泪眼朦胧。我总是回忆起爸爸去世前,受病痛以及过度治疗带来的折磨、痛苦。我们对长辈做得太少了,临终关怀其实是很有必要的。</p> <p class="ql-block">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生命,也颠覆了“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传统观念。看完本书,想要写个遗嘱,告诉家人,如果我有无可救药那一天,请让我有尊严的优雅地走,请把我的骨灰埋葬在树下的泥土之中,不污染海洋,不占用空间!</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