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8号)</p> <p class="ql-block">福州鼓山有着“石鼓名山”的美称,山上奇石林立,古树环绕,自古便有“来闽中必到石鼓”的说法。登临鼓山,除了山中自带的清凉感,鼓山的摩崖石刻着实给了我惊喜。</p> <p class="ql-block">鼓山的登山古道为闽王王审知所辟,全长3.5公里,铺设2600多级台阶,成“之”字形,蜿蜒而上,因台阶设计合理,有“黄金尺度”之称。</p> <p class="ql-block">我们选择乘缆车上山,往返70元一位。</p> <p class="ql-block">登上眺望台,福州市貌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拥有秀美自然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鼓山,引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现存摩崖石刻576段。篆、隶、行、草、楷等各体齐全,有蔡襄、李纲、朱熹、梁克家、赵汝愚等人手书真迹,对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鼓山十八景公园,收门票10元一位,入公园内都是上行台阶,仅走了一小段,果断放弃退出,直奔涌泉寺景区。</p> <p class="ql-block">山道上,无数奇峰怪石闯入眼帘,道旁古树蔽日,摩崖石刻荫蔽其中,真的是一步一景。</p> <p class="ql-block">自宋代以来,鼓山优渥的自然风光便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客在此留下摩崖石刻,或是托物言志、或是记录游踪、亦有赞美自然之景。</p> <p class="ql-block">这些石刻遍布鼓山各处,在登山古道、十八景公园、灵源洞、白云洞等处皆可看到。</p> <p class="ql-block">在爬山运动之余,抬头欣赏历经岁月沧桑依然留存于世的石刻,亦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自宋以来,蔡襄、李纲、朱熹、赵汝愚等名人都在此留下手书真迹,这里又被誉为“东南碑林”。</p> <p class="ql-block">沿途绿荫夹道,古亭串联其中,千年古道两旁,有不同朝代的文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让今人跟随古人的脚步,体味他们登高望远的心情,见证名人雅士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石鼓名山,被誉为中国的“东南碑林”,于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中我们已来到涌泉寺景区。</p> <p class="ql-block">涌泉寺山门古朴庄严,门前石狮与众不同。</p> <p class="ql-block">涌泉寺的正大门的大殿很宽大,门前的广场也很大。</p> <p class="ql-block">殿门两旁各有一座千佛陶塔,为全国现存最高最大的陶塔,用作镇寺之宝。</p><p class="ql-block">塔为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用陶土分层烧造,然后拼合累叠而成。古人用陶土烧造的塔一般在1米以下,此类以陶烧造的高度接近7米的大型宝塔,在国内十分罕见。</p> <p class="ql-block">涌泉寺山门东边可通往鼓山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通道尽头,右边红色的石砌拱门上书 “灵源深处” 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鼓山灵源洞,这里是鼓山摩崖石刻最集中、最知名的区域。</p> <p class="ql-block">傍崖而下石阶60余级,可见中裂一涧,宽约3米,深约10米,有似石洞,故名“灵源洞”。</p> <p class="ql-block">在灵源洞前的蹴鳌桥下,朱熹所书的“寿”字,以其4.15米的高度,3.05米的宽度,成为鼓山单字最大的摩崖石刻。这个“寿”字不仅承载着朱熹的书法艺术,更蕴含着“藏寿”的美好寓意。</p> <p class="ql-block">鼓山摩崖石刻——福州的书法宝库,这些摩崖石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品众多,堪称“完整的书法石刻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 沿着灵源洞石阶而下,重重叠叠的山石形成了石墙。历经岁月洗礼上面苔痕遍布,但古迹依然清晰可见。身处其中仿佛和古人来了一场穿越古今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关于喝水岩,坊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1000多年前神晏法师在此坐禅,因水声太吵,便挥动禅杖,大喝一声,涧水改道东流。因此喝水岩的“喝”这个字不读喝(hē),而读(hè),意为大声喝斥。</p> <p class="ql-block">“山水知音”就是清代田园诗人魏杰所题,不少来这里游玩的旅人都会在这石碑边上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鼓山的历史长河中,最早的摩崖石刻当属宋庆历六年(1046年)蔡襄的游览题字。这幅高310厘米、宽190厘米的石刻,记录了蔡襄与三位同僚共游鼓山的历史瞬间,楷书的24个字,至今仍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福州鼓山,不仅是自然风光的集大成者,更是深厚文化底蕴的见证者。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与墨迹,将山石化作纸张,凿锤变为笔触,于天地间挥洒出一幅幅诗情画意的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石刻字体有篆、隶、草、楷、行书,形式有榜书、题名刻、纪游刻、记事刻、诗刻、祁福刻等,具有重要的艺术和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用石头记载历史,用石头承载文字,乃不朽之作。福州“石头记”无疑是一部宏文巨著!</p> <p class="ql-block">古人为何要在石头上刻字?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与当时刻者的情感寄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信息不易保存的时代,摩崖石刻成为了记录历史、弘扬文化、寄托信仰的重要方式。</p> <p class="ql-block">它们或颂扬功德,或抒发情怀,或传播教义,或纪实史事,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而对于当今社会而言,摩崖石刻不仅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的重要参考资料,更是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p> <p class="ql-block">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文人墨客在石壁上所留的摩崖石刻,在岁月沉淀中历久弥新。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起漫步鼓山在青山绿水间和历史对话,共同探寻古人留下的印记,感受“闽山第一”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现场还有专业人员正在对摩崖石刻进行清洗和描红。</p> <p class="ql-block">鼓山摩崖石刻,以其悠久的历史与深邃的文化,成为了福州不可磨灭的记忆符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