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长城第三关——居庸关。</b>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它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地处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峡谷地形险要,两侧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风景绮丽,被称为“居庸叠翠”,并列入“燕京八景”之一。<div> 居庸关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燕国就在此设立要塞。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期,关城建筑与长城连在一起。此后经历唐、辽、金、元等朝代,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明朝时期,居庸关达到了发展的巅峰,明成祖朱棣曾评价其为“北平之襟喉也,百人守之,万夫莫窥”。居庸关长城的建筑雄伟壮观,地形险要。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由大将军徐达和副将军常遇春规划创建。关城坐落在峡谷之中,两侧高山耸立,关城设有南北两门,南门筑有瓮城。</div><div> 居庸关同样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与嘉峪关相似,但是两关的东西位置不同,且居庸关比嘉峪关修筑时间更早。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div><div> 万里长城是国之灵魂和屏障,尽管时至今日他已经失去了作用,但在冷兵器时代它是防止北方游牧民族侵扰的重要屏障。但他也有屈辱的历史故事,如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明英宗第四次北伐时,明朝军队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东10公里)败于蒙古瓦剌军队的事变,又称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大军南下攻掠明朝边境,首领也先亲率蒙古骑兵攻占大同,大同告急。明英宗朱祁镇好大喜功,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亲征,在土木堡与也先部队交战。明朝军队指挥混乱,主动出击后又班师,受到瓦剌军队夹击大败,王振被杀,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战争结束后,也先乘胜追击准备侵占北京。时任兵部侍郎于谦采用坚壁清野的办法进行了北京保卫战,守护了困境中的明王朝。 同样他也没有阻挡住蒙古铁骑统一中原。到了清朝之后万里长城就彻底失去了作用,因为大清王朝时期北方的各民族就都归属于华夏版图了。</div><div> 我很喜欢长城,喜欢站在长城上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那战鼓隆隆的鼓声;喜欢细细的品味金戈铁马的战马的嘶鸣声;喜欢静静的感受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29军奋勇杀敌的枪炮、军号声。记得前些年几乎每周都要爬一次长城,有时候工作中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就会一人驾车爬上箭扣长城,在上面静静的坐一会,待烦恼消退,放声高喊几声予以释放心中的烦闷。长城国之脊梁,国之文明的历史记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