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按】:分享一篇由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讲师,民族学博士,严梦春撰写的学术论文。此文"从临终关怀的宗旨和目的出发,结合回族的宗教信仰和丧葬仪式,探讨了回族临终关怀与宗教信仰、生死观之间的脉络关联;同时指出,回族为濒危病人提供的宗教性的临终关怀形式可以应用于当代医学教治的临终关怀活动。"较全面系统地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介绍和探讨,是篇非常不错研究成果,值得一读和学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回族的死亡观与临终关怀传统</b></p><p class="ql-block"> 严梦春</p><p class="ql-block">(北京邮电大学 民族教育学院,北京 100096)</p><p class="ql-block">摘要:中国地城广阔,民族众多,关于死亡,每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固有的观念和习俗。只有将医学的临终关怀教助和地方民族文化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医学科学临终关怀的美好初表。回族临终关怀的理念和行为实践植根于伊斯兰教的文化土壤,同西方医学意义上的临终关怀有很大区别,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性。本文从临终关怀的宗旨和目的出发,结合回族的宗教信仰和丧葬仪′式,探讨了回族临终关怀与宗教信仰、生死观之间的脉络关联;同时指出,回族为濒危病人提供的宗教性的临终关怀形式可以应用于当代医学教治的临终关怀活动。</p><p class="ql-block">关键词:回族:伊斯兰教;生死观;临终关怀:启示</p><p class="ql-block">中图分类号:B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0292(2013)04 -0074-04</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增加、慢性病增多等社会发展过程中种种问题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关注死亡的尊严。</p><p class="ql-block"> 希望能够对回族的临终关怀传统予以挖掘和探索。</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 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增加、慢性病增多等社会发展过程中种种问题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关注死亡的尊严,越来越需求临终关怀服务。那么什么是临终关怀呢?临终关怀是对无法治愈的临终者采取全方位治疗、看护、心理辅导等措施,使临终者病痛减轻,能够安详、平静、尊严地离世,同时也使家属获得心理安慰以减轻失去亲人的痛苦的一种护理方式”。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讲,临终关怀是不同族群关于死亡的文化体验仪式。</p><p class="ql-block"> 然而,事与愿违,起源于西方的临终关怀在中国未经实行,就与各民族的地方文化和宗教信仰发生了冲突而无法实行。'在中国,临终关怀医院一直都遭遇尴尬,很多医院无人向津,常常负债经营。'”笔者认为,中国民族众多,文化习俗各异,各民族对于临终关怀都有着自己的文化体验;医学科学的临终关怀工作除了依靠科学的临终护理技术,还应该侧重不同地城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吸收各民族文化习俗中关于临终关怀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只有将西方的临终关怀模式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才能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临终关怀工作模式,否则临终关怀的良好初衷在中国很难实现。</p><p class="ql-block"> 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都在探索中国各民族的临终关怀传统,希望对医学的临终关怀模式有所借鉴, 比如蒙古族、彝族、羌族、汉族等都已有相关的研究成果,笔者在此希望能够对回族的临终关怀传统予以挖掘和探索。</p><p class="ql-block"><b>一、回族的死亡观与死亡关怀</b></p><p class="ql-block">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 临终关怀主要是帮助临终者理解死亡、坦然地接受死亡。人们如果不能理解死亡甚至害怕死亡,在告别人世时便不可能平静和愉快, 相反却是痛苦和恐惧的。在伊斯兰教的经典教义中,平等观、前定观以及“两世吉庆”的思想指导和规范着穆斯林的日常行为,这些思想也极大地影响和决定了回族穆斯林的死亡观及其临终关怀的形式和内容。正是从小接受着伊斯兰教的死亡教育,回族穆斯林群众很早便知道珍惜生命,努力生活。同时,对待死亡也显得坦然和从容。</p><p class="ql-block"> 首先,伊斯兰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生命,包括人的生命,都是真主安拉创造的结果。因为“<b>我们确是真主所有的,我们必定只归依他</b>”(《古兰经》2:156)。回族穆斯林有六大信仰,即信安拉、信使者、信经典、信天使、信后世以及信前定。其中,前定是指真主的安排,“<b>不得真主的许可,任何人都不会死亡:真主已注定各人的寿限了</b>"《古兰经》3:145 )。有了“前定"信仰,回族穆斯林便认为安拉决定着人类生命的长短,人是无法改变它的,“<b>人人都要尝死的滋味</b>”(《古兰经》3:185 )。因此,回族穆斯林把死亡看成是生物的必然现象、人的必然归宿。</p> <p class="ql-block"> 其次,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族穆斯林认为现世生命毕竟是有限的,“<b>其实,后世是更好的,是更久长的</b>"(《古兰经)87:17)。与后世生命相比,“<b>今世生活,只是欺骗人的享受</b>”(《古兰经》57:21)。人活着不仅要实现现世生命的价值,更要追求后世生命的价值。而死亡是连接今世和后世的桥梁,安拉“<b>使人生,使人死</b>”(《古兰经)50:43)。因此,回族穆斯林把死亡称作“归真”,“<b>我们确是真主所有的,我们必定只归依他</b>”(《古兰经》2:156 )。而且伊斯兰教认为今世的宗教修行以及对真主的虔敬与否决定着后世的价值,也决定着生命的永恒价值。不论富裕还是贫穷,只有虔信真主的人才能进人天堂。因此,虔诚的回族穆斯林平日里是心安的,临终之际更是坦然与安详的,因为来世美好的“天园”正在等着他。</p><p class="ql-block"> 第三,回族穆斯林对于死亡的态度,还会因为人生充实的奋斗历程以及勤恳努力的生活符合伊斯兰教义而更显坦然。比如,过去许许多多回族商人不畏惧青藏高原艰险的环境而生存下来,一方面认为自己的命是真主前定了的,走到哪也不用怕;另一方面认为经商是符合主道的行为,《古兰经》中有20 多处提到“出外奋斗”者,“大地上寻找财富者”,充分肯定了经商是真主所喜爱的职业,认为商人是高尚的;经商是为主道而战,有真主与他们同在,纵有千难万险也不感到孤独和害怕。在生死的终极考验面前,这种力量对商人们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b>你们不要灰心,不要忧愁,你们必占优势,如果你们是信道的人。</b>”(《古兰经》3:139)因此,回族穆斯林面临死亡时,是安详的、平静的、无怨的和坦然的。</p><p class="ql-block"> 第四,在日常用语中也经常会体现出回族穆斯林的这一死亡观,如,“真主给我寿命的话”、“真主保佑”、“真主啊”、“真主允许的话,什么事都没有”、“没有真主的允许,什么事都干不成”“真主给你也容易,拿走也容易”、“人是真主造的”,在不能解释或无法推测什么事情时会说“真主知道”等等,平日里也经常会将“无常”(去世)等语言挂在嘴上,足见回族穆斯林在生活中,对生死往往显得比较豁达和从容。</p><p class="ql-block"> 总之,因为回族穆斯林较早地接受了死亡教育,把对死亡的恐惧和痛苦在平时就减到了最低程度,所以无论平日还是临终之际,人们似乎早已对死亡做好了准备, 即便死亡真的来临,人们也能坦然面对、从而平静安详地告别人世。</p> <p class="ql-block"><b>二、伊斯兰教宗教仪式与临终关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医学为代表的世俗观念一般认为,人死如灯灭,肉体一旦死亡就可宣布人的整体也消亡。然而世界各个宗教几乎都认为,“灵魂就是人类的第二重生命。灵魂是它使之生的那个个体中的生命和思想的本原,它能够在这个身体死后继续存在并在人们面前出现"(4)。明、清时期,中国穆斯林学者认为,“生死谓之有无”,安拉造化生物,赋予人“生、觉、灵”三性, 而草木鸟兽却只有前二性, 而无灵,故其枯朽灭亡称为“死”,而人则应称为“无常”, 以示有别。回族穆斯林认为一个人的生命到了最后时刻,即灵魂离开了肉体,走向死亡。因此,在这种死亡观的影响下,临终之际的相关伊斯兰教宗教仪式便是对患者及其家属给予的灵性层面的关怀与照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穆斯林的临终关怀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信仰的关怀。不论人们平日是否严格履行五拜、封斋等宗教功课,也不论其日常行为举止是否严格遵循《古兰经)的教海,只要在弥留之际笃信真主,而且向阿訇口头承认, 就被认为具备了基本信仰。“</span><b style="font-size:20px;">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确信真主和使者,以及他所降示给使者的经典,谁不信真主、天神、经典、使者、末日,谁确已深入迷误了。</b><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兰经)4:136)当临终者还保持清醒时,阿訇或者身边的亲属会提醒他集中意念,一心向主,此时,阿訇会轻柔地提醒他在心底默念“作证词”:“</span><b style="font-size:20px;">我作证,除安拉外,别无神灵。我作证,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b><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果临终者因为身体原因无法亲自念诵,可由亲属代其念诵。这样做是为了让临终者在明醒“伊玛尼”,即有信仰的情况下离世,这样便可帮助亡者的灵魂顺利找到归宿。由此可见,对信仰的关怀贯穿回族穆斯林整个生命的结束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讨白”是帮助临终者进行“忏悔”的仪式。回族穆斯林非常重视作“讨白”,因为这样可以帮助临终者认识到自己一生中犯的过错,从而能够改正错误,弃恶从善,认主独一。“</span><b style="font-size:20px;">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向真主诚意悔罪,你们的主或许免除你们的罪恶,并且使你们入下临诸河的乐园。</b><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兰经)66:8)仪式的过程中,在病人忏悔和反省自己的同时,阿訇和亲属们会在一旁为临终者祈祷, 祈求真主饶恕病人的罪过。除此之外,人们还会劝慰临终者,放下思想负担,坚定信仰,一心归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口唤"是中国通用汉语地区的穆斯林日常宗教生活用语,意为“同意”、“承诺”,表示在安拉的意欲下实现或允诺可以办到的事。穆斯林在临终之际, 都要与亲威朋友们互要“口唤”。平日里,如果双方发生过矛盾,产生过仇恨,那么临终之际,就要相互说明原因,以消除彼此的误会,宽恕彼此的错误,化解相互之间的隔阂。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使临终者的心灵得到抚慰,轻松愉快地告别往事,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生者化解痛苦,获得安慰。</span></p> <p class="ql-block"><b>三、回族建斯林的临终传统与情感关怀</b></p><p class="ql-block"> 临终关怀就是在人道主义的关怀下,帮助病人了解死亡和接受死亡,让他们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过得有尊产、有意义。在最后离开世界时,能够安详,能够心无挂碍。另外,也给亲属以支持和慰藉,使他们直面亲人离去的事实,从而坦然接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化解情绪上的危机。”回族穆斯林临终之际的一系列情感关怀方式,使临终者保持了尊严,提高了生命质量,从容面对生命的最后时刻。</p><p class="ql-block"> 首先,回族穆斯林不主张强行对濒死病人进行“延命治疗”。亲属一旦从医生那里得知病人到了濒死时期,便不再让医院进行抢教,而是将病人带回家里。因为,在回族穆斯林看来,延长生命的治疗是违背“前定”信仰的,也是不可能的,强行对濒死之人进行治疗只会使病人更加痛苦。医院是治病的地方, 不应该在此等待死亡。如果治愈无望,就应离开医院,回到家里。在现代医院,我们经常会看到医生本着所谓“人道主义的精神”,对已到颜死期的病人进行“抢救”,亲属被哄出病房、病人面对的是医生陌生的面孔和冷冰冰的仪器。很多时候,等亲属再见到病人时,已是病人的尸体。总之,与之相比, 回族穆斯林的临终关怀是何等的尊严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其次,遵从“养儿防老”观念,主张在儿子家离世。临终关怀往往是从临终者日常生活、亲情和人之常情等方面来满足临终者心底的或最后的愿望的。孝悌为儒家思想的精髓,含义较广,包括对长辈的礼从、赡养、临终的照护和丧仪的承担。除病残外,人的一生一般无须子女过多的照顾,仅在最后阶段需子女的关怀。孟子在《离娄篇》中就强调:“养生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所谓“养儿防老”的“防老"即防死时无人照顾之意。无论帝王庶民,皆以临终关怀为“孝"之体现。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内地,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 回族穆斯林在临终之际也往往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影响,尤其临终之际,再困难,老人也要在儿子家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临终关怀理念认为,要想使临终者实现安详死,就要使人们在临终前尽可能没有孤独、绝望、恐惧等负面情绪,而“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恰恰能够满足人们临终时害怕孤独的心理需求。</p><p class="ql-block"> 第三,家中亲人围绕,与临终者安详话别。出于各种原因,临终者一般都会有一些遗愿,如果能够帮助他们实现其心愿, 临终者就会平静无憾地离世。回族穆斯林在临终之际,亲属都要想法告知他的亲朋好友前来与病人告别。这时,亲朋和阿匍会共同陪伴在临终者身旁,默默为他(她)祈祷,轻柔与他(她)话别,直到临终者去世,场面庄严而温馨。总之,这样的临终关怀传统使临终者了却了心愿,维护了尊严,从而能够安心离世。</p><p class="ql-block"> 第四,帮助临终者克服精神压力,给予临终者情感支持。因为人是有情感的,与亲人的生离死别是临终者最难割舍的情怀。回族穆斯林临终之际, 家人和阿訇往往会努力帮助临终者处理好遗嘱,尽力使病人放下人情世故,会反复告诉病人一切都不要挂念,一切都交由真主来定夺,自己只需一心一意回归真主。在这样的情感支持下,虽然病人的病情无法改变,但是病人的情绪得到了控制,慢慢变得不再忧郁,不再牵挂,逐渐轻松起来,以致安然离世。</p> <p class="ql-block"><b>四、回族穆斯林的丧葬仪式与死亡关怀</b></p><p class="ql-block"> 回族穆斯林对生命的关怀不仅体现在“生前”, 也体现在“死后”。当临终者去世以后,身旁的人要帮其闭眼合口,将其手脚自然贴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理顺亡人的发须,使亡人头向北、脚向南、面稍向西仰卧在专门的停床上。这样做是为了使穆斯林牢记真主,自己即将回归于他。</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要为亡人洗“埋体”?,以使亡人身心俱洁地归依到真主的阙下,获得真主的喜悦。亡人净身后,将其移到准备好的“卡番”布上,先右后左,层层包裏。然后将亡人抬到清真寺,举行“殡礼”,代亡人向真主作最后一次礼拜。最后,“埋体”被抬到墓地,此时亲人会跳进墓穴躺下,用自己的身体来检视这个最终的归宿是否合适,这也是回族穆斯林向亡人最后表达关怀的一种方式。抬进墓穴后的“埋体”要稍稍偏向西边,因为回族穆斯林认为,这样可以使亡人顺利地归一真主。在整个丧葬仪式上,回族穆斯林一般都会内外保持肃静,因为伊斯兰教认为此时人虽气绝,但心神恍惚, 绝不可高声暄语和号哭呼叫, 以免扰乱亡者之心,影响亡者安详顺利的归真。</p><p class="ql-block"> 另外,土葬、速葬、简葬的原则也体现了回族穆斯林对亡者与亲属的关怀。回族穆斯林土葬时,不用棺椁,而是直接将尸体接触地面埋葬。因为人们认为真主用泥土造出人,人死后躯体贴近大地,变成泥土,是自然和美好的。《古兰经》在其经文典故中的“阿丹"就是安拉以泥土造化的世间第一人,为人类始祖,是安拉的使者之一。所以,中国穆斯林流传着一句话,叫作“土里来,土里去”, 即是这个意思。回族穆斯林还主张从速掩埋亡人,(古兰经)中说:“当他们的定期来临的时候,他们不得延迟一霎时,[当其未来临的时候],他们不能提前一霎时。”(16:61)回族穆斯林认为,“亡人奔土如奔金”,停灵时间太长,必然会伤害亡人遗体,使之不能尽早“人土为安”。速葬一方面可以节省人力、物力、精力和时间,减轻死者家属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尸体因长时间停放而腐烂变质。亲人被安拉“召归”,周围的穆斯林并没有丝毫恐惧,尤其是经过了净仪、殡礼等宗教仪式后,觉得亡人干净、圣洁、尊贵,跟活着的时候一样可亲可敬。回族穆斯林主张简葬,有句回族谚语说得好:“无论穷、无论富,都是三丈六尺白布。”因为“真主赞许的是一个人是否虔诚,是否具有很好地德行,而不是他在临终时带走了多少财产"31。相反的,遗体下葬前还要由家属从亡者本人的积蓄中拿出尽可能多的钱、物,赠送给衣食无着的穷人,以赎生前的罪过。</p><p class="ql-block"> 回族穆斯林在丧葬仪式上主张简单朴素的做法,不仅体现了回族穆斯林豁达的生死观,也体现了回族穆斯林孝老敬亲、互帮互助、卫生清洁的纯朴精神。人类学家马凌诺斯基认为:“临终仪式所产生的效果证明,一个濒死的人面临死亡这种巨大冲突的时候,非常需要情绪上的慰藉;而对于其亲属而言,死后的丧葬仪式则可以为他们摆脱因亲人逝去而带来的巨大精神危机。"<span style="font-size:15px;">(21)</span>因此,回族穆斯林的丧葬仪式既是对临终者“灵魂”的抚慰,更是对家属失去亲人的精神的慰藉。</p> <p class="ql-block"><b>五、回族临终关怀的现实意义及启示</b></p><p class="ql-block"> 回族穆斯林的生死观以及临终关怀传统使得临终者在致死的疾病困扰中得到情绪上的关照,其功能在于使临终者以平和的态度对待死亡,避免病人因临终急救带来的痛苦而无尊严地死去:避免家属因即将失去亲人的痛苦而情绪失控,引起潜在的精神或行为上的危险。</p><p class="ql-block"> 如今,伊斯兰教信仰对回族穆斯林的生死观和临终关怀仍旧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为该民族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这些做法对于濒临死亡的人们提供了心灵和精神上的慰藉,是一种成功的临终关怀实践。这些做法,对于其他族群的临终关怀事业是一种有益的示范。对这些传统和做法进行归纳整理,运用到当代医学救治的临终关怀活动中,完全可以对这一事业提供有效的帮助。人类学家德兰(William H. Durham)认为:“人类具有生物和文化双重属性,二者需要同时并举,相互支持。才可能得到共同发展”。)根据这一论断,笔者认为,现代医学的临终关怀实践应考虑如下因素,才能真正实现其良好初衷。</p><p class="ql-block">1.医学科学的临终关怀工作应结合本土文化。庄孔韶先生指出,在中国,不同地域的民族中,人们对生死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信仰和习俗,比如,中国中原地区有佛教和道教,东北有萨满教,西北有伊斯兰教,西南地区有小乘佛教,南部有各种民间信仰,这些宗教信仰的背后都有着不同的临终关怀传统。如果不考虑各地区民族的信仰,那么临终关怀工作将很难正常开展。因此,在中国,临终关怀工作者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信仰和习俗,理解那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理,只有将西方医学科学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才能将临终关怀美好的理念落到实处。</p><p class="ql-block">2.不同地区的医学院应开设区域文化课程。目前,临终关怀工作已开始涉及人类的灵性层面,但是医生在工作中依然将医学科学作为唯一标准,来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他们过于专注医学科学,往往忽略了不同病人有着不同的信仰和文化,从而忘记思考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是否应该采取同样的看待方式。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p><p class="ql-block">“医生面对濒死的患者,究竟应该'以疾病为中心’、'以粗略的人类共性的患者个体为中心'还是‘以携带不同文化与信仰的患者为中心'”?(”基于这样的认识,如果全国各地医院的医生都不考虑不同地域人们的文化差异性,那他们就会难以理解他们所在医院所服务的地区人们文化与习俗、心理与情感,那么临终关怀工作的效果就完全难以保证。从当前中国医院的临终关怀实践来看,单纯崇尚科学的医学救治原则基本上没有考虑不同民族的文化、伦理和宗教,更谈不上在这方面良好的沟通和实践。不排除一些具备先进理念的医生具备一定的人类多元文化伦理的理念,深知文化伦理的重要性,但是受益更多的还是那些大中城市的人们。少数民族聚居区,尤其是县镇基层的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民俗伦理,在临终关怀工作中还难以在医学科学程序中落到实处。因此,笔者赞同庄孔部先生提出的在不同地区医学院应开设区域文化课程的建议,这样便可补充医生地方性文化知识的不足,以促进更人性化的临终关怀工作的开展。</p><p class="ql-block">3.医生面对患者的疾病和死亡应充分尊重宗教生死哲学。临终关怀最基本的内容是让人们理解死亡并接受死亡,只有理解死亡,不畏惧死亡,人们才能平静、愉快地告别人世。“从目前世界各国推行临终关怀的实践过程以及临终关怀的发展历史来看,高度发达的医疗科技可以实现人类的尊严死亡,但是人类的安详死亡却必须借助于宗教哲学的智慧。”<span style="font-size:15px;">[7]</span>宗教哲学对人类生命价值的认识有其独到之处,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在强调生的意义的同时并不避讳死亡,对生死的认识超越了人类思维的界限,显得宏伟而豁达。如果我们在对待濒死者的时候,单纯地依赖科学的医学技术,而忽略宗教文化因素,就可能无法实现我们进行临终关怀的初衷,甚至可能对临终者及其家属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无法体现临终关怀的核心价值。</p><p class="ql-block"> 各民族、各宗教中的生死智慧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只有将科学与宗教哲学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临终者的生命质量,真正实现对临终者的“关怀”,使人类在生与死两方面都能获得高品质。中国地城广大,民族众多,信仰各异。这些文化如何与临终关怀实践更好地结合,有待于我们持续的思考和探索。</p> <p class="ql-block"><b>注释:</b></p><p class="ql-block">①中国的西方正好对着麦加圣地的天房。②即亡者的尸体。</p><p class="ql-block">③即包裹亡人的定制的白棉布。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1]廖玲,羌族临终关怀与羌族宗教[J].敦煌学辑刊, 2011(2).</p><p class="ql-block">[2]富晓星,张有春.人类学视野中的临终关怀[J].杜会科学, 2007(9).</p><p class="ql-block">[3]阎安.中国临终关怀现状及其发展探索J].科学·经济·社会, 2010(3).</p><p class="ql-block">[4]参见泰勒,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转引自富晓星,张有春,人类学视野中的临终关怀[J].杜会科学,2007(9).</p><p class="ql-block">[5]蒋贞慧.回族丧郭习俗中的宗教因素[J].商洛学院学报,2007(3).</p><p class="ql-block">[6]庄孔部,现代医院临终关怀实践过程的文化—专题导言J],杜会科学,2007(9).</p><p class="ql-block">[7]郑晓江.宗教之生死智慧与人类的灵性关怀[N].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12).</p><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 洮 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作者简介:严梦春(1973-),女,回族,宁夏银川人,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讲师,民族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点开下↓边链接浏览往期精彩:</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i></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a0ohz4?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4988111"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网页链接</a>《小丑表演历来有之》</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v18p7c?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4988111" target="_blank">网页链接</a>《丁集红色将(校)军谱》</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2utpwx?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4988111" target="_blank">网页链接</a>《秦绅的七宗罪》</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3rx3nfa?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4988111" target="_blank">网页链接</a>《回民治丧期间的礼仪》</p> <p class="ql-block"><b> 丁集绿源茶庄经营有: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兰花、安吉白茶、黄金芽等名优茶叶,品种齐全,价格优惠,高中低档均有,必有一款是为您准备的,欢迎新老客户光临惠顾!地址:丁集菜市场正门斜对面绿源茶庄!🍵🍵!</b></p> <p class="ql-block"><b> 小编:张曙东,网名绿源庄主,一位三十多年从事种茶、收茶、制茶、售茶的山野制茶人。热忱地欢迎新老客户光临惠顾!</b></p> <p class="ql-block"><b> 本店,长年茶叶对外快递发货,如您需要,请留言或加微信(18075075398手机同号)联系。谢谢您的浏览和支持惠顾!㊗️平安健康快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