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滞留沙溪2024.9.11

涧边草

<p class="ql-block"> 9月11日继续在沙溪逗留。沙溪虽然是一个鲜为人知小镇,但值得打卡的地方也是不少的。今天决定去茶马古道博物馆和远在宝石山去看看。首先去看博物馆,因为博物馆下午闭馆时间较早。</p> <p class="ql-block"> 今天早上,渤海客栈的老板给我们煮了鸡蛋,熬了豆浆。我们吃过早饭便约司机带我们去茶马古道馆。</p><p class="ql-block"> 大约八点半就到了博物馆门口。冷冷清清的,大门没有开,我从侧边小门进入,小小的院子,看不到一个人影。“有人吗?”“有人吗”我提高声音问了两声,走出来一位年轻小哥,说要九点才开馆,工作人员也要九点才来上班。告诉我们可以在旁边城隍庙里转转。这寺庙曾经是沙溪白族十八个自然村寨的聚集地。正面是高大照壁,照壁前是一个空旷大操场,据说是古时候白族人在春耕布置农事或是秋收庆典的地方。正对照壁是一个大戏台。从戏台侧边过去还有一个宽阔后院,因为没人讲解,我们也就瞎转了一圈,出来了。照壁右侧一排二层楼房,现在展出了中国瑞士一些摄影师的摄影作品。</p><p class="ql-block"> 这些就是我看到的城隍庙。</p><p class="ql-block"> 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沙溪城隍庙吧。</p> <p class="ql-block">  沙溪地处滇藏茶马古道的咽喉,这里曾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唐南诏时期吐蕃不断冲突,战事累累,鳌峰山成为当时的古战场。这里纵横二十公里贯穿于沙溪平坝,极目远望可以看到亘古的山脉犹如列列屏障,以东南西北为出入口,因此古代沙溪称之为险要的关隘,分别设卡堵住了兵匪侵袭。</p> <p class="ql-block">  沙溪是一个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剑川文风蔚起,城内文武人士代代兴盛。显然,剑川城开始置城墙,称之为古治城,以防兵匪攻城。传说中白莽现身解围,功绩可颂,剑川尊崇有功劳的贤人,把他们列为本主。作为一个地方的神祗莫过于本境福主,古治城开始建盖城隍庙,对城隍进行叩拜,祈求四季平安,当地人年年要举办城隍庙会,并规定每年农历三月初五为会期,乡绅都开始祭拜,统一献城隍。整个剑川原有一座古城隍,沙溪人办事献本主都要到县古城隍,因路途遥远十分不便,要到县城隍,往返住行需要几天时间,耗财费力又费时。</p> <p class="ql-block">  作为城隍庙相当于地方执政长官,掌控本地一切要务,为一方之主,被尊为神祗。在当地老百姓心中显然占有重要位置,它是白族地区唯一的福主,沙溪城隍庙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1930年大理海东建筑师李文秀应沙溪绅士之请,率子侄前来沙溪建造了大照壁,此照壁由土基垒砌而成,很牢固坚稳,虽然多次地震也安然无恙,仍矗立于鳌峰山上,沙溪城隍大照壁于1931年完工,并成为大理地区乃至云南各地不可多得的最大照壁。 此照壁高13米,长15.87米,厚1.65米。城隍庙坐南朝北,照壁设置于北面,自西向东形成了高达的建筑体,墙面以石灰拌糯米面刮了好几道工序,墙面用牛皮灰粉刷而成,至今整座墙体基本不变形。照壁按白族传统建筑结构,为青瓦白墙,绘制花鸟、人物,正中题写“永镇山川”四字,原字体仿大理崇圣寺照壁,为原清翰林学院洱源人赵时俊为崇圣寺照壁书写的,当时就读于大理师范的学子拓贴仿到沙溪照壁上。</p><p class="ql-block"> 沙溪鳌峰山的城隍庙修缮筹资,完全依靠民众卷子捐粮,倡议者善捐就本地江尾村女巫婆吉璋母,显然作为沙溪城隍庙的功劳属吉璋母,她的确也为沙溪城隍庙做了件功德,沙溪曾于元代置夜市,而鳌峰山城隍庙是清朝建筑而成,说明此地原来是一块大空地,可容纳千万人聚集唱滇戏。据老人讲,沙溪古时兵匪随时侵袭,百姓时时遭殃,担惊受怕过日子,百姓生活不得安宁,后来吉璋母跳神有名气,当地人随时请她祈福平安,但必须步行到剑川县城的古城隍庙做香火。</p><p class="ql-block"> 吉璋母生意虽然红火,也非常辛苦,她想在鳌峰山空地建盖一座隍城庙。于是,把平时积攒的资金捐出,还到各村各户化功德,当地百姓也热情支持,纷纷捐资捐物,投工投劳,城隍庙终于完工,方便了沙溪人士拜祭城隍庙,并每年三月初五举办盛会来敬献城隍。城隍庙修建后,吉璋母生意更兴隆。当地人开始三日三夜地办会,涉赌摆赌,也开铺做生意,卖石货唱白曲,演乡戏,非常热闹。</p> <p class="ql-block">  隍祠占地一亩五分,坐东朝西以一进两院,殿前建有戏台,年年唱乡戏,大殿内塑有城隍老爷像,时时供奉,香火不断,大殿右侧建后花园,左边小殿主要奉祭历代战事亡者,外院北面建围墙和大门。 </p><p class="ql-block"> 从整个剑川一带来看,唯一沙溪乡镇有城隍庙,其他地方没有设置城隍,沙溪城隍大照壁也实属罕见。当地人参拜城隍是非常虔诚的,每年节日、喜事、生子、求学、出门等要献城隍,过路人也要拜一拜,磕磕头烧支香以表达对本境邑主的崇拜。这种行为它涉及沙溪人对本主崇拜是永不磨灭的事情。他们心中的神者能让他们确保平安、纳福财来,并且让福主赐予他们心中的美好愿望。沙溪人愿望是添福增寿,平平安安过好日子其安慰自己的灵魂。这就是长期以来白族人心里的愿望,城隍是他们心中的赐福神祗。</p> <p class="ql-block">  九点钟管理员来了,是一个旅居沙溪的外地小姑娘,大学毕业到云南旅游,喜欢沙溪这地方于是就通过招聘考试应聘到这里做管理员,今天是她上班第一天,我们是她接待第一波游客(其实就两个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参观的其实是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茶马古道馆。</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小巧博物馆,重点介绍了西南地区滇藏和川藏的茶马古道。博物馆就一排环形房子,位于一所小学外侧,如今小学里已经没有了学生,学校的房子便归并给博物馆,作为管理办公区。</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外侧走廊墙上是木雕茶马古道全程。</p><p class="ql-block"> 茶马古道是一部在世界屋脊上行走的传奇史诗,穿越了世界最壮丽的地形地貌,经历了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推动了最多彩的文化交融。茶马古道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贸易交通网络,不如说是一个抽象的历史文化概念﹣﹣地脉、商脉、文脉三位一体,凭借着茶所具有的天然亲和力和凝聚力,在千百年中构建了汉、藏等多民族血脉交融的文化认同,在记忆与追寻中继续着生命的美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茶马古道穿行在地球的最高点,它的绝大部分延伸在两三千米乃至于六千多米的广大高海拔区域,纵跨10多个纬度,横跨20多个经度,穿过中国最高的两大高原﹣﹣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穿过横断山脉、唐古拉山脉和伟大的喜马拉雅山脉,跨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袭江、岷江、大渡河和雅鲁藏布江,是一条挂在悬崖上的神秘的天路。</p> <p class="ql-block">  在一道道险山激流的缝隙里,在一片片浓荫蔽日的丛林里,在一座座人迹罕至的雪山上,一队队人背马驮的商队穿行而过。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茶马古道的不同路段对应着不同的运输载体。骡马是茶马古道最主要的运输载体,但在雪线以上地区行进时,必须依靠牦牛帮短途配合骡马运输,而在藏茶制造中心雅安的周遭,则是依靠背夫向西穿越川西高原。</p> <p class="ql-block"> 井然有序的制度。</p> <p class="ql-block">  茶马古道遍布整个大西南,它不仅仅是商道,穿梭在西南高原天路,也是沟通各族人民文化之路。</p> <p class="ql-block">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便租车直奔石宝山石窟。石宝山石窟很有名素有北敦煌南剑川之说——剑川说的就是剑川县的石宝山石窟。</p><p class="ql-block"> 石宝山山石窟称石钟山石窟,又称剑川石窟,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西南25千米的石钟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宝山景区内,南面为沙溪古镇。开凿于南诏、大理国时期(唐宋时期)。</p><p class="ql-block"> 石钟山石窟分布于石钟寺、沙登箐和狮子关三个区域。共有17个窟,其中石钟寺区8个窟、狮子关区3个窟、沙登箐区6个窟。造像139躯,岩画1处,碑碣5通,造像题记40则。南诏时期仅见于沙登箐1号、雕弥勒、阿弥陀佛等。其他窟龛属大理国时期。主要有表现南诏王的“全家福”和诸大臣议政群像、大日遍照佛、明王、大黑天、毗沙门天王、梵僧像、阿嵯耶观音等,地方特色浓厚。是研究南诏、大理国佛教艺术、本土信仰以及与中原、吐蕃佛教关系的重要资料。</p><p class="ql-block"> 1961年,石钟山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了游客中心买了票,就乘坐观光车开到石钟山石窟景区,走了很长一段山路才到了石窟景区入口。</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到的第一号石窟,是南诏第六代国王异早寻议政图。此龛为宫殿式窟,正中头戴莲花金刚宝顶、身着圆领宽袖长袍、面目慈祥端坐于龙椅的是南诏第六代国王异牟寻(公元779年一公元808年在位)。《新唐书》说异牟寻"有才智、颇知书、善抚众"。在南诏+三代国王中"文治"贡献最突出,公元794年的"苍山会盟"和"贞元册封",标志着南诏与大唐重归于好,得益于和唐朝的友好往来,南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本窟真实再现了南诏国宫廷生活中的一个场景,生动地刻画出南诏王者、将相和侍从的衣冠相貌及礼仪用物器具,是研究南诏国历史的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第二号石窟:南诏第五代国王阁罗凤出巡图</p><p class="ql-block"> 本窟龛檐结构为行宫式窟,富丽堂皇的宫殿式雕刻正中头戴塔顶珠冠,身着圆领宽袖长锦袍,袖手端坐于龙椅上的是南诏第五代国王阁罗凤(公元748年一公元778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基本完成了南诏统一大业,但由于诸多因素的交织,唐王朝分别于公元751年和公元754年两次发兵攻打南诏,史称天宝之战,阁罗凤在《南诏德化碑》中详记了天宝战争的起因经过,一再表明了南诏不得不与唐作战的苦衷。本窟雕刻精致,16躯人物造像高低相间,场面宏大,错落有致,布局严谨,刻画人物性格突出,是石钟山石窟中历史文物价值和雕刻价值极高的一窟。</p> <p class="ql-block">  后面依次观赏了三四五六七八号石窟。每一个石窟旁边都有比较清楚的介绍,加上管理员的详细讲解,对石钟山石窟有个大致了解。</p> <p class="ql-block">  主体石窟对面的狮子关山上还有三个石窟,其中一个是雕刻的一个波斯人,据说为了纪念他为这里的石窟做出了贡献。沙登箐的六个石窟由于还有一点距离,再加上那些石窟比较分散,我们便放弃了。</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石钟山石窟,我们乘坐观光车开到宝相寺山脚下。有些累了,不太想去了,可听说宝相寺是一座悬空寺庙,很是好奇。便买了猴粮——去往宝相寺的石级路边常有猴子🐒出没。</p><p class="ql-block"> 宝相寺,原名“祝延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镇,地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石宝山·沙溪古镇景区”内,始建于元代,被誉为“云南悬空寺”。</p><p class="ql-block"> 宝相寺依山建在一堵高耸险峻的大石岩壁上,寺附岩窟,由大门、正殿、十子十妹殿堂、东西厢房、花园、玉皇阁组成。宝相寺拥有一些具史料价值的碑刻楹匾,并且是被国务务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石宝山歌会”中心举办地。</p><p class="ql-block"> 1993年11月16日,宝相寺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从山上下来看看时间还早,便来到闻名遐迩的玉津桥打卡。</p><p class="ql-block"> 玉津桥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镇沙溪古镇旅游景区,是一座单孔石桥,桥长35.4米,宽5米,净跨12米,拱高6米。‌这座桥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并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完成重建,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玉津桥不仅是‌茶马古道时期的重要通道,还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居民的出行,成为沙溪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桥的两侧设有石板护栏,桥面的青石板上还保留着马帮踩出的马蹄窝,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此外,玉津桥与古镇紧密相连,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至今仍然是游客了解沙溪古镇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在玉津桥各种摆拍之后,踏着这些被踩磨得十分光洁的述说着沙溪历史的古石路穿过一条条古街巷,回到了渤海客栈。</p><p class="ql-block"> 预备着要去泸沽湖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