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贵池民歌传四海——传承人姜秀珍</p><p class="ql-block"> 姜秀珍,女,1935年10月生,安徽贵池人,中国民间文学刊授大学毕业。中共党员,全国著名民歌手,国家二级歌唱演员。任过芜湖师范大学中文系、艺术系兼职教师,全国第四届文联委员,中国民协第二、三届理事及常任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歌谣协会理事,安徽省第二届文联常委,省作协第二届常务理事,省民协第二届副主席,安徽省第五届人民代表,文艺界省级劳模。</p><p class="ql-block"> 曾出席全国第三、四、五次文代会。1965年出席全国青年业余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79年9月30日应国家民委特邀出席全国少数民族民间诗人、歌手座谈会,同时出席在人民大会堂听叶帅作建国三十周年大庆报告会,并同少数民族歌手向建国三十周年大庆献礼演出。</p><p class="ql-block"> 因民歌在人民生活中有着特殊地位,它代表人民的心声,反映人民的愿望,培养美的情操,所以自古到今罗城人民男女老少都喜欢唱民歌。他们是锄头不离手,山歌不离口;“一天要是不唱歌,三岁小孩急白头”……姜秀珍就是出生在罗城歌乡,成长在罗城歌海的牛背上。她放牛、砍柴、讨野菜跟着大人学唱上百种山歌小调。如“赶慢牛”、“插秧号子”、“洗菜台”等。她风里练、雨里唱,练就一付好喉嗓,1949年家乡解放后,她就参加了罗城业余剧团、并任副团长,白天生产、晚上唱歌演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颂扬新人新事,受到群众欢迎和好评。 </p><p class="ql-block"> 1958年8月她将罗城民歌唱到省城合肥江淮大戏院,参加安徽省第一届音乐周会演。因她嗓子好,一炮打响!省电台请她录音向全省播放。会演结束后还将她留下参加全省巡回演出,从此罗城民歌响彻江淮两岸。</p><p class="ql-block"> 1959年3月,她又参加安徽省音乐舞蹈会演,她不但独唱、领唱、还帮省艺校演员们和唱。这下引起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各级领导重视,同安庆地区文化局等部门多次到罗城开赛歌会。1960年7月18日,她带着罗城人民千颗心,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三次文代会。她高兴地唱道:</p><p class="ql-block"> 罗城民歌唱万代,没有哪代登舞台;</p><p class="ql-block"> 过去女孩要唱歌,族长将你嘴打歪。</p><p class="ql-block"> 而今我也好唱歌,党当珍珠捧出来。</p><p class="ql-block"> 派我参加文代会,田头唱到中南海……</p><p class="ql-block"> 7月23日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和朱德总司令等中央领导在中南海接见代表们照相。那是她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当晚就写了一首歌:</p><p class="ql-block"> 今天首都好风光,中南海出现双太阳,</p><p class="ql-block"> 伟大领袖毛主席,接见代表同照相。</p><p class="ql-block"> 荣幸欢聚党怀抱,幸福喜歌唱不完,</p><p class="ql-block"> 满园红花千万朵,迎着太阳齐开放。</p><p class="ql-block"> 喜讯带回家乡去,唱得山歌漫海洋……</p><p class="ql-block"> 她的歌声引起郭沫若、老舍、贾芝等主席的注意,决定要她在人民大会堂发言。8月8日,她边讲边唱向党汇报,受到领导和全体代表一致好评。全国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夸她是金嗓子。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诗人柯仲平当时赋诗送她:</p><p class="ql-block"> 安徽歌手姜秀珍,美妙之音真动听,</p><p class="ql-block"> 古今歌者知多少,怎比此唱独超群。</p><p class="ql-block"> 周杨部长握住她右手说:小姜是“安徽的刘三姐”。陈毅外长握住她的左手说:对,是我们安徽的“刘三姐”。(因为陈毅在安徽云岑任过新四军代军长,对安徽人民有感情。)</p><p class="ql-block"> 大会发言后首都几家报纸记者前来采访,人民日报在8月13日抢先发表文章《呆丫头变成女歌手》中央电视台特邀她同少数民族歌手一起在电视台唱歌向国内外转播。她站在电视台激动地唱道:</p><p class="ql-block"> 各族歌手欢聚电视台,好似万朵鲜花一起开,</p><p class="ql-block"> 我们中国人民好福气,翻身喜歌唱响全世界。</p><p class="ql-block"> 罗城民歌好似呼春鸟,今天晚上展翅飞四海……</p><p class="ql-block"> 8月13日,在人民大会堂二楼宴会厅,她向敬爱的周总理敬酒时,总理同她碰杯握手时,问她是哪个省的,什么专业?她激动地唱道:</p><p class="ql-block"> “家住安徽幸福州,从小山歌不离口,</p><p class="ql-block"> 一日三餐歌拌饭,夜里睡觉歌枕头……”</p><p class="ql-block"> 周总理听了爽朗大笑说:“好!回去后‘为人民多编多唱’”。周总理教导记心头,从此她到哪里去,山歌就在那里留·····</p><p class="ql-block"> 1964年5月她随安徽省代表团赴华东会演,参加第五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庆祝“五二三”演出时,罗城民歌最受欢迎,台上一报幕,台下就鼓掌。她的嗓子清脆嘹亮,罗城民歌曲调优美动听,同“茉莉花”相比美,很受上海观众欢迎。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都即时转播。文汇报、解放日报同时发表文章,赞美罗城民歌。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学英文版同时向国外宣传介绍她和罗城民歌。</p><p class="ql-block"> 当时罗城民歌轰动全国,红得发紫。北京大学中文系段宝林教授带他的学生、中央音乐学院耽生廉教授带他的研究生、人民日报文艺部长傅作义的大女儿傅东同志等,都前后来罗城采访民歌,收集民歌、学唱民歌。中国民间文学编辑部吴超、张紫晨、安徽文学诗歌组长贺羡泉等诗人赶到罗城开赛歌会。人如潮,歌如海。诗人们夸:“罗城民歌好似美酒”,她对“荣幸醉倒北京客人”。吴超临走时唱道:</p><p class="ql-block"> 罗城民歌好又多,北京带来大稻箩,</p><p class="ql-block"> 稻箩这次装不下,明年再用火车拖。</p><p class="ql-block"> 贺羡泉诗人唱道:</p><p class="ql-block"> 罗城好啊罗城好,罗城好歌有多少?</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出十里远,甜歌仍在耳边绕……</p><p class="ql-block"> 人民文学出版社诗歌组长刘岚山诗人专程赶到罗城同她对歌:</p><p class="ql-block"> 周围团转是高山,有个罗城在中间,</p><p class="ql-block"> 公社歌声关不住,声声飞上九重天。</p><p class="ql-block"> 她对:</p><p class="ql-block"> 罗城山歌是动听,歌声引来北京人,</p><p class="ql-block"> 不是歌手嗓子好,党的光辉照她心……</p><p class="ql-block"> 他们一共对了五首歌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引起国内外诗人来找她对歌。河南省诗人王怀让在诗刊上同她对歌,王唱:《我把太行山当鼓擂》、她对:《我将长江当琴弹》。日本友人福田一郎看到人民日报上对歌,马上寄来友谊信和诗歌:</p><p class="ql-block"> 贵池姬路千里隔,鸿雁传书结友情,</p><p class="ql-block"> 中国日本原是亲,两国人民心连心。</p><p class="ql-block"> 长江水连富士山,世世代代友情存。</p><p class="ql-block"> 1973年3月,中央电台邓老师特来罗城录民歌。她和刘正荣领唱,男女歌手和唱、独唱、小合唱。共录十多首民歌带回北京,在“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用13个国家文字语言向港、澳、台和世界各国华侨广播。1985年4月,台湾的留学生陈钦怡来贵池采访罗城民歌,她唱了五首录下来陈钦怡带回台湾。</p><p class="ql-block"> 1998年2月,德国柏林音乐学院鲁道夫教授来贵池座谈罗城民歌。她唱了三首,鲁道路夫竖起大母指叫道:好极了!感谢你唱了这么好听的罗城民歌!我这次没有白来。他将录音带回国。</p><p class="ql-block"> 总之,几十年来罗城民歌一直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2007年12月,在池州市委宣传部支持和市文联的领导下,成立了罗城民歌研究会,聘请姜秀珍为终生荣誉会长。中宣部原副部长贺敬之同志写来贺字“罗城民歌之乡”,省民协主席温跃渊同志特为“池州市贵池罗城民歌研究会”写会名。</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来姜秀珍培养了男女歌手上百人,现在能登台演唱的得意门生有刘正荣、包彩荣、宁秀风等。她们曾多次参加安徽省民歌会演,算是第二代歌手。</p><p class="ql-block"> 2008年4月25日,“江淮情”艺术团来池州慰问演出时,姜秀珍领着第三代歌手:钱立芳、钱华、李芳芳、吴丹同台演唱《朵朵山花摇春波》获得好评。2009年9月29日,姜秀珍应邀参加安徽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江淮情,中国心”献礼演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来,姜秀珍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中国文学英文版》、《民间文学》等报刊发表了上千首(篇)诗歌、散文。作品被收入《当代短诗选》、《诗选》、《中国新文艺大系》、《中国新歌谣选》等。著有诗歌集周扬部长题写书名《一个女歌手的歌》,1989年获第二届全国民间文学作品三等奖。此书已选送到北京鲁迅文学院、中国当代文学馆收藏。1987年10月论文《谈民歌在人民生活中有着特殊地位》获首届中国“长江歌会”民歌研究优秀论文奖。1991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特颁发贡献卓著荣誉奖。《大王洞美得像姑娘要出嫁》1994年4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94文学新作二等奖”。2008年12月31日荣获安徽省首届老作家突出贡献奖。姜秀珍的名字被录入《中国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文学大辞典》、《中国古今中外女名人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人物辞海》、《中华文艺家大辞典》等。</p><p class="ql-block">(本文来自:安徽省文化馆)</p> <p class="ql-block">九十岁生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