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晨,被雨声唤醒,在温暖的被窝里滚一滚,脑子自发在想一会穿什么衣服,哪双鞋能蹚水,孩子去学校穿的鞋怕不怕湿,窗台上叮叮咚咚的是不是漏雨……,诸如此类,全是琐碎生活。</p><p class="ql-block"> 心境与之截然相反的,是我生平最爱之一——“夜阑卧听风吹雨”,静夜听雨,浮现的画面全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当然,庸俗如我,纵情听雨的前提必须是饱与暖,二者缺一不可,我没有杜甫的胸怀,大概率不会在布衾冷似铁、屋漏无干处的情形下还想着大庇天下寒士。这样一对比,同一张床,同一个人,早上听雨是人间烟火,晚上听雨是诗与远方,概因早上要起床谋生,而晚上只需视睡如归,确实境由心生。</p><p class="ql-block"> 通过投入大量精力刷短视频学知识之后,学会了怎么形容大雨——“像杉菜与道明寺分手那天”、“像依萍找她爸要钱那天”、“像祺贵人怒骂甄嬛被打死那天”、“像贺涵去给罗子君送伞那天”,收获颇丰。但是作为一个年轻时候没有智能手机所以被武侠小说熏陶了超高度数的中年人来说,雨中行走时,耳边偶尔会响起郭靖与黄蓉的对话“靖哥哥,前面也下大雨,跑过去还不是一般的淋湿”“正是”,这是前途注定忧患伤心,避无可避;失意遇雨,有时候会突然想到小镜湖青石桥上那一场将乔峰彻底浇灭的倾盆大雨,从此“塞上牛羊空许约”,这是造化弄人,生死皆苦。</p><p class="ql-block"> 从年少时偷偷摸摸看,到成年后从从容容看,“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最少看了两遍,奇怪的是竟然一本都没买,生动诠释了“书非借不能读也”。年轻时最爱神雕,后来慢慢爱上射雕,不是不喜欢《笑傲江湖》,只是其中的求而不得、阴差阳错以及隐忍妥协都真实地令人害怕,连看小说都不敢往深了想,相比之下还是《鹿鼎记》轻松,读之全无负担。随着年龄与阅历递增,不敢说深度解读,但确实看待人物与事件好像越来越立体,脸谱化的好与坏之后都有不同的心路历程,好像能够理解慕容复的复国执念、杨康的左右摇摆、李莫愁的心狠手辣和梅超风的心酸痴狂,甚至于裘千尺的恨、程英的痴、江南七怪的义亦能品味思量,更可笑的是,连中年黄蓉的心力交瘁、晚年欧阳锋的颠倒人生都能共情一二,当然,到目前为止对颠婆康敏依然费解,对尹志平还是不能原谅(哈哈哈哈哈)。</p><p class="ql-block">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在金庸世界里,江湖与夜雨相互成就。当然,若来到古龙大师的江湖,那夜雨必然伴随着杀戮与烈酒、裸女和朋友,又是另外的人和另外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很庆幸,和这些故事一起听雨。很庆幸,此刻饱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