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十章 一言难尽的大学</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变革联产承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宅基地拆旧建新</div> 1981年下半年,一场始料未及的巨变发生了,生产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br> 我正处在大一上学期,不曾亲身经历这场变革。父亲来信说,你晚一年考上就好了,家里损失可大了,最直接的损失就是宅基地面积减少了。我的户口农转非了,分田到户没了我的份,<br> 联产承包的资产由4部分组成:水田、旱地、宅基地和生产资料。依政策规定,生产队可把村子周边和公路沿线的水田单独划一部分出来做宅基地,按人头分到各家各户用于建新房。宅基地凭抽签序号依次仗量,天时地利全凭运气,跨越田埂和转角地带的宅基地就有可能由几小块组成,不便于整体规划使用。<br> 为减少下下签的概率,父亲找叔父商量,两家宅基地和二为一抽签,然后再一分二,这样既有利于整体规划建房,奶奶的宅基地也顺便纳入两家分半使用了。父亲的建议叔父没有采纳,也没给出理由,显而易见叔父不愿与父亲做邻居。<br> 父亲比叔父大10岁,小时候得到了父亲的疼爱,叔叔不愿读书,有时躲到稻田里逃避上学,父亲经常背他到学校。这些成绩后来成了父亲“居功自傲”的资本。父亲脾气不好,酒后有骂人、摔物甚至打人的坏毛病,叔叔是他的出气筒,已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br> 果不其然,我们家抽到了下下签,200多平米的宅基地由3小块组成,分别为110+90+30平米。30平米的地块呈等腰三角形,两面为水沟,一面与他人宅基地相连,对我们家来说完全没有使用价值,被迫做个好人,填平充当公共通道,方便邻居堆放柴物。110平米地块夹在别人宅基地之间,建房只能留出狭窄的巷道通行,不方便大件物品的搬运,后来前后两家建房都选择用后墙面对我们家,致使我们家房子通风采光都不好,阴暗潮湿。<br> 更为不幸的是,还因建房的事与前面的邻居打了一架,父亲极为沮丧来信提及了此事,但没说明打架的具体原因、过程以及“惨烈”程度,到了寒假两家重归旧好,我也就没再过问此事了。邻居家里3男3女都己长大成人,“打虎亲兄弟”,叔叔虽然“参战”了,但双方实力差距明显,“上阵父子兵”,父亲当时一定希望我能在他身边助一臂之力,可是“鞭长莫及”。我们两家是老邻居,同住在土改分得的大房子里,还是沾亲带故的远房亲戚,对方的一家之长还是父亲学砌墙的师傅,有恩于我们家。以前我们两家小孩子吵架的时候,只要他们说出“如果不教你爸爸学砌墙,你们家的生活就会怎么怎么样”之类的话时,我就语塞无应答了。一时的冲动不可能成为世仇,亲情和邻里之情才是我们两家和睦相处的主旋律。我们三子妹成家后都不在父母身边,父母晚年得到了他们家不少的照应,我心存感谢,也尽可能礼尚往来,给予了一些回报。<br> 分田到户后,拆除老房子,用拆下的砖瓦、木料建新居成了大势所趋。土改分得的大房子即将倾覆,容不得经济条件差的人家行动迟缓,相处几十年的老邻居都将住进各自新建的房子里。<br> 我上大学花光了家里仅有的积储,没有钱建新房谈何容易?父母和妹妹凭着勤劳的双手,就地取材,赶在春节之前硬是把新房建了起来。门窗、房梁和楼板等木料拆自旧房子,表哥是木匠,请他简单加工就用上了;基脚和窗户以下的墙体,用鹅卵石做材料,来自村旁的河床,用板车作运输工具,父亲拉妹妹推,一车一车拉回来;窗户以上的墙体用自制的泥砖(俗称水砖)做材料,来自刚分到户的水田,用模具做成方块,凉干后使用。盖瓦的桁条早几年买了,旧房的瓦片已不能使用,不得不购买新的。父亲的砌墙手艺第一次为自家服务,他当大工,母亲妹妹做小工,一砖一瓦完成了新房的建设。<br> 我们子妹3人,妹妹居中,弟弟还在读初中,父母忍痛割爱,让妹妹辍学帮家里干活。弟弟贪玩不上进,读完初中也辍学了,荒废了一个读书机会,早知如此还不如让妹妹读书,勤劳的妹妹说不定也能考出去。父母为此很内疚,我打心眼里感激妹妹,是她助我完成了学业。<br> 寒假归来,我坐享其成,在新居里过的春节。新居伴我度过了四个寒暑假,弟弟结婚后,新居又变得拥挤了。<br> 新居实在是简陋,没几年光景,泥砖经风吹雨打开始脱落,瓦片逐渐移位开始漏雨,窗户上的塑料薄膜老化破烂不避风寒。2002年6月,家乡遭受50年一遇的洪灾,五里峡水库突然放水泄洪,顷刻间洪水漫过堤岸进村了,新居窗户以下浸泡在洪水之中。经过这次浸泡,新居墙体虽然没有倒塌,但它已变成危房了。2020年春季,连日大雨过后的一天,倾注父母心血的“新房子”坍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