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扬刀唐古拉山脉的勇士——记参战老兵于长春

李木

<p class="ql-block">  当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刀光剑影的沙场已高楼耸立,烈士长眠之地已鲜花簇拥,共和国的旗帜在大地上高高飘扬!</p><p class="ql-block"> 当贫穷和饥饿已经成为过往,人民大众过上了有饭吃,有田种,人人平等的生活。消灭了压迫,消灭了剥削,消灭了欺<span>侮</span>。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大厦高高矗立!</p><p class="ql-block">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之一,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蒸蒸日上,各族人民空前团结,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东方!</p><p class="ql-block"> 当你听我诉说这些情形时,你一定会说,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啊!可是为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为了中华民族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无数革命先烈,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英勇奋斗,才赢得了今天我们正在享受的一切,请你不要无动于衷,不要没有任何意识和感想,因为只有你认识到这些平常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你才会明白那些为理想和初心而英勇献身,慷慨赴死,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和他们队伍中的战士,你才会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热爱这个国家,感激共产党,崇敬革命前辈和先烈们。</p><p class="ql-block"> 我这里要说的是一位参战老兵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于长春,一位八十七岁的参战老兵,曾在内蒙古骑兵第五十团服役五年。至今身体硬朗,精神矍铄,默默无闻地生活在乡村的一隅,和他八十四岁的老伴儿过着简朴无华,平淡无奇的生活。你能想象,这位老人曾经是横刀跃马,平叛杀敌的英勇骑兵吗?!</p><p class="ql-block"> 你不知晓这位老人在战斗中身体多处受伤,血洒战场,缺血性低血压缠绕他终身。</p><p class="ql-block"> 你不了解这位老人在运动中,在工作岗位上曾经受到不公正待遇,他忍辱负重,不失本色,不忘初心,甘当一名普通的工人。</p><p class="ql-block"> 你想知道他和他的骑兵<span>连</span>的战友们驰骋战场,英勇杀敌,无私奉献的光荣事迹吗?听我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于长春,1938年9月20日出生,现居住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大兴农场。籍贯是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麦新镇人。1957年初应征入伍,成为内蒙古骑兵第五师十四团的一名战士,后担任师部秘书。1958年6月~1963年10月参加了祖国大西南四川,甘肃,西藏一带剿匪平叛战斗。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身体右腿和左耳后两处负伤。在剿匪平叛的战斗中,他出生入死,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1964年于长春老人退役回到家乡,在通辽市开鲁县麦新镇武装部工作。一年后到妻子家乡——赤峰市翁牛特旗大兴农场做管教工作。大兴农场实行厂社合一后,于长春老人在大兴乡企业部门工作直至退休。</p><p class="ql-block"> 于长春老人家境贫寒,母亲在他七岁时就去世了,他的二哥在1948年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名援朝老兵。他在初中毕业后积极响应保家卫国的号召,毅然应征入伍。</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于长春老人参军入伍的1957年,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势力暗中联合美国,印度等多方反动势力在我国西北地区布局,企图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叛乱,所以1958年的甘肃,青海,西藏多地发生叛乱。</p><p class="ql-block"> 1957年初夏,于长春所在部队接到命令,调令内蒙古骑兵师十三、十四团两个团赴青海参加平息叛乱,当时于长春刚刚参军,还是一名新兵,接到命令后,他立即和战友们一起被聚集在赤峰,进行集中军训,仅仅进行了七天的时间,新兵们学会了打枪等基本要领,就开始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于长春和骑兵师十三、十四团的全体官兵坐上了火车,一直走了七八天,到了兰州。骑兵团从赤峰出发时是带着几十辆马车的,到兰州后离开了公路,车辆无法通行,所以几十辆马车均不准带,留在了兰州。于长春和他的部队下火车后完全由汽车运载发往西宁,一辆汽车上正好运一个班的人、马、物品,到了青海后就参加了剿匪战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期间于长春老人参加了著名的玉树州囊谦县剿匪战役,和战友们一起对掀起武装叛乱的各路叛匪进行了坚决无情的打击。</p><p class="ql-block"> 在青海省承德县一次剿匪战役中,于长春老人带领他的后勤连队,去给前方部队送给养。在途中与叛匪头目仁钦才仁(是承德县原县长)率领的3000多名叛匪相遇。在叛匪还没来得及分清我军情况,没有出击时,于长春老人果断命令连队率先出击,迅速对叛匪形成了包围之势,在山头架起了机枪,发动了攻击,把叛匪团团地围在了山涧中。在于长春老人的指挥下,活捉了匪首仁钦才仁,歼敌230多人。缴获了叛匪携带的所有后勤物资。其余叛匪均被俘虏。这场以少胜多的战斗结束后,于长春老人因指挥部队出其不意,攻击不备而生擒匪首, 荣立二等功,受到西北军区的嘉奖。</p><p class="ql-block"> 据于长春老人回忆,他所在的骑兵第五师十四团,1960年冬在新疆平叛的一次战斗中,曾在雪山顶上与叛匪僵持了20多天。于长春老人所在的骑兵连奉命追击叛匪追到一座高山上,高山被大雪覆盖,剿匪部队失去给养,他们就忍痛杀死战马,生吃马肉,因为雪山上尽是雪,没有柴火,战士们每晚都坐着睡觉,生吃马肉搅得胃里做呕,但饥饿难耐,只好吐了吃,吃了又吐。马吃光了,连马皮也削着吃了。他的许多战友静静地倒在了雪地里,永远地长眠在新疆那座雪山之中。后来骑兵连奉命从山上撤下来时,战士们都是身上裹着被套,从山上一点儿一点儿滚到山脚下的。到山下后又徒步走了好几天的路,这期间没有任何可以充饥的食物,战士们只能啃冰,吃雪支撑前进,最后走到一个叫圈儿湖的地方,才见到草地。部队宿营后,晚上袭击了一小股叛匪,从叛匪手中缴获了一些羊,宰杀后,饥饿了许久的战士们都想饱餐一顿,可卫生员传达首长命令,不让大家吃,只允许喝肉汤,第二天部队后勤给送来了粮食,饭做熟后同样是不让战士们吃饭啊,只允许喝粥,并且是隔三、四个小时才允许喝一碗粥,这种半饥半饱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半个多月时间,从雪山上下来的战士们才被批准正常吃饭,而那股跑到雪山上的叛匪最终部分饿死,其余部分下山投降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于长春老人说,那些牺牲在雪山上的战友根本无法掩埋,只能记下他们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于长春老人说,在那场剿匪的战役中,新疆,青海,甘肃的土地上都埋葬着他战友的尸骨,都滴洒着他们骑兵师战友们的鲜血……</p><p class="ql-block"> 于长春老人的右腿小骨被子弹打穿,造成大失血,因抢救及时才保住了性命,使他落下了终身贫血的毛病。</p><p class="ql-block"> 于长春老人退役后始终在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工作。他尽职尽责地守护着他和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安稳宁静的生活,他从不和人炫耀自己参战负伤的光荣历史,他和身边活着的战友如亲人般相处来往,他非常感慨的说:和那些倒下去的战友比,我是幸运的,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p><p class="ql-block"> 于长春老人参战老兵的待遇,直到2001年内蒙古民政厅拿着档案,找到了他,才予以正式落实。</p><p class="ql-block"> 是那些长眠在高耸入云的唐古拉山麓的英烈和于长春老人及战友,流血牺牲建立了新中国,如今这个国家没有战乱,没有饥饿,没有压迫和剥削,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国度的人怎能不感恩?!不满足呢?!</p> <p class="ql-block">(根据于长春老口述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