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70年代初,我曾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二十三团十四连工作与生活。那时连队周围都是荒无人烟的沼泽地以及稍不注意拖拉机就会没顶的水泡子、“大酱缸”。方圆百里除了十里左右一个兵团连队,都是亘古荒原、杳无人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那“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年代,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啥野鸡、野鸭、野猪、狍子、狐狸、狼群随时随地都能遇到,冷不丁的还能遇上个黑瞎子(狗熊)啦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连队北边不远,有一条不用鱼饵扔个钩子就能钓到鱼的别拉洪河。那时机务上的拖拉机手在河边工作时,就会带上根缀着十几个大头针弯成钩子的绳子。一头绑个螺母往河里一扔,另一头固定在河边的树杆上,不用蚯蚓也没有鱼食,下班回来必能收获几条尺把长的鲤鱼、鲶鱼、鲫瓜子……。延河的南岸长着一长溜长满杂树毛子的杨树林子。那片林子的地方有个特殊的名字~“狼窝”。</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踏遍荒原~勘察,筹建新点、开荒的前期工作老照片。(网上下载的老照片)</b></p> <p class="ql-block"><b>那时常用的交通工具。(网上下载的老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唤醒沉睡的荒原。(网上下载的老照片)</b></p> <p class="ql-block"><b>2004年连队尚存的男宿舍。</b></p> <p class="ql-block"><b>2014年连队尚存的家属区。</b></p> <p class="ql-block"><b>2014年回连队,去别拉洪河看看。</b></p> <p class="ql-block"><b>2014年回访时在别拉洪河边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有一年,我连的一位老同志去河边砍柴时,在林子里发现了一个有七只小狼崽的狼窝。他看冬天小狼崽的皮毛非常柔软、浓密而且绒绒乎乎的手感很好,于是将七只小狼崽打死(那时狼太多,也没有现在的环保意识,所以打狼是允许的)。把六只小狼尸体挂在树上,其中一只带回连队,想给孩子做个帽子。这下不得了,可惹恼了老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那时北大荒的冬季,早晨七点钟天还没大亮,下午三点钟天就漆黑了。那只老狼天天在傍黑前就在连队里转悠。那段时间老同志家的孩子,二点前就关在家里不让外出。二点后连队的路上基本已经看不到人了。老同志家养的狗,都躲在狗窝里发出害怕的呜呜声不敢出窝。(这里要夸夸张副连长家的一只个不大、毛很长,却天不怕地不怕的黄色老母狗。整个连队只有它是唯一仍然敢在连队里转悠,而且是绝对没有一点惧怕的样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那时连队里的猪,一会儿被咬死一只,一会儿又少一只。甚至隔壁连队一匹三岁的儿马子都给咬死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那时的连队里虽有枪,但是除了两箱不能动的“战备弹”,没有能用的子弹。大概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真把大家给憋坏了。后来,三班长说,不管了,打开箱子用战备弹。从库房拿出战备弹与枪,那只老狼从此后再没出现。有人说,狼很狡猾闻到火药味就跑了,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此以后我们就把那个发现一窝狼崽的地方叫做“狼窝”。那片林子也就有了它的第一个名字,“狼窝”。后来,“狼窝”自然而然也就成了那块地方的地名一直延续至今。</b></p> <p class="ql-block"><b>狼窝所在的河边林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其实在北大荒像“狼窝”这样保留下来的地名太多太多。大家如果有机会到那里去转转,随时随地能看到留下那个年代印记的地名。</b></p> <p class="ql-block"><b>建三江火车站名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比如建三江地名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9年7月2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抚远地区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969年12月11日中央军委任命: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副师长王少伯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师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兵团六师师部驻地确定后,王少伯师长根据师部和所辖各团北靠黑龙江和松花江,东邻乌苏里江,横跨富锦、同江、抚远、饶河4个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本区域由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三条江环绕的地情地貌和自然环境,提议把兵团六师新确定的师部驻地这个地方称作“建三江”,寓意为艰苦奋斗、开发建设美丽富饶的三江冲积平原,下决心把六师建设成为塞北江南的鱼米之乡。</b></p> <p class="ql-block"><b>火车前锋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前锋~</b><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反修营与二十三团六营、六十团二十九连合并改名为前锋农场。</b></p> <p class="ql-block"><b>火车前进站</b></p><p class="ql-block"><b>前进~原60团,中国第一条农用铁路(当年的战备铁路)建成后最东端的终点站(现在的终点站已延伸至鸡嘴巴尖上东方第一市~抚远市)。</b></p> <p class="ql-block"><b>火车站名牌</b></p><p class="ql-block"><b>换新天~原61团,现在的创业农场。</b></p><p class="ql-block"><b>洪河~为后来新建农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要讲地名由来的故事,欢迎大家到北大荒转一圈,保证你三天三夜也说不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