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给你小鞋穿?</p><p class="ql-block">呵呵穿不了,因为它太小了。这件来自金陵故城的宋元或更早竹根雕小鞋,也叫履,长度仅为8公分。古代大匠取一类似黄金竹底部,削皮成履,前部浑然扁圆,矮帮,敞口,正中一条宽长阳线,使整个作品顿生立体感觉,宛然一只小巧玲珑的麻布履。作品为把玩件,为主人心爱之物,经年把玩,已经包浆醇浓,手感滑腻,竹丝露金光,似金丝楠木,色泽可人。履内土淀物尚在,那是六朝痕迹还是宋元跋涉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竹根雕艺术最早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南齐时期。《南齐书——明僧绍传》中,曾有齐高祖赠竹如意(如意笋箨寇)给明僧绍的记载。这表明在南齐时期,竹根雕已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并且受到了当时社会的认可和重视。</p><p class="ql-block">竹根雕真正兴盛于明末清初,清中期达到高峰,作为竹刻家族中的一个支脉,以生长在泥底下的竹根为原料雕刻加工而成的手工艺术品。</p><p class="ql-block">作为艺术品,这件小鞋制作精巧细致,造型小巧玲珑。因为时间久远,更弥足珍贵,<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竹根雕珍品</span>。</p> <p class="ql-block">鞋在古代中国的文化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一种日常穿着的必需品,还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和审美意义。在古代,鞋子的材质和样式常常用来区分社会等级和身份。例如,在商周时期,贵族才能穿色彩华丽的皮鞋或绸缎鞋,而平民和奴隶只能穿葛布、麻和草鞋。</p> <p class="ql-block">秦朝时期,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在鞋履中显现,男人穿方头鞋履,女人穿圆头鞋,以体现“天方地圆”的学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代的翘头鞋,鞋头高翘翻转,似云朵而得名,多为女性所穿。其实,早在南北朝,这种灵芝鞋或云头鞋,已经普及,但穿着者地位崇高。</span></p> <p class="ql-block">在唐代,鞋履被用作定情物,寓意夫妻同进共退,一起行走,一起休憩。从最初的草鞋、麻鞋、皮鞋到后来的丝鞋、布鞋,每一种鞋子的出现都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鞋的文化意义具有多重性。如三寸金莲缠足鞋,它最初是为了美,但随着病态审美和封建礼教的发展,成为了女性的枷锁,体现了男尊女卑的观念。但作为女方的陪嫁品,鞋又有辟邪的寓意,还有女子嫁到夫家后赠与男子,说是“以鞋辟邪,戒勿邪行”因“鞋”同“偕”谐音,意白头偕老之意,一般挂于帐前,象征夫妻恩爱。</p> <p class="ql-block">鞋还是民族团结的见证。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学习游牧民族的服饰以及射猎习俗,游牧民族的靴子传入中原地区,成为中华鞋史中最成功的引进变革产物。古代鞋履还与宗教信仰有关,如汉代的玉片缀鞋,依汉制在封建帝王显贵死后安葬时要穿金缕玉履,并配以金缕玉衣,以守住魂魄而死后复生。</p> <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鞋在古代中国的文化意义远远超出了其作为服饰的一部分,它们是社会地位、性别角色、审美趣味、文化传统、技术进步、民族融合和宗教信仰等多重文化因素的综合体现。</p> <p class="ql-block">小鞋是竹刻,又久存于南京,是所谓金陵竹刻吗?想说几句。</p><p class="ql-block">除了《竹人录》里提及金陵竹刻名称,至今真的没见几件所谓金陵竹刻留存于世,与汪洋大海般的的嘉定竹刻根本无法比拟。</p><p class="ql-block">说什么濮仲谦竹刻技艺巧夺天工,名噪一时。潘西凤和方絜也是金陵竹刻的重要人物,他们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使金陵竹刻艺术更加精湛。</p><p class="ql-block">这过于拔高了。这几位竹人与南京有一定联系,但根本就没啥大关系。</p> <p class="ql-block">郑板桥曾赞誉潘西凤为“濮仲谦以后金陵派竹刻的第一人”,并有诗云:“年年为恨诗书累,处处逢人劝读书,试看潘郎精刻竹,胸中万卷待何如?”</p><p class="ql-block">其实,潘西凤是浙江人,住过扬州,与金陵干系不大,不是郑板桥说过,就一定是。</p><p class="ql-block">方絜也是浙江人,同样被生拉为金陵竹刻大家,拉郎配。</p><p class="ql-block">濮仲谦倒是在南京呆过,苏州也住。竹刻技艺的确了得,当时有很大影响。但说他开创了金陵竹刻派别,就过了。他嫡传是谁?没见记载。作为派别,嘉定竹刻存量数以万计,金陵竹刻呢,你找出二十件试试?</p> <p class="ql-block">像这件竹根雕作品,就是个偶然的存在,与根本不存在的所谓金陵竹刻八竿子打不着。但它却是精品,这又不可否认。</p><p class="ql-block">作为曾经的江苏省竹刻研究会顾问,我否认金陵竹刻所谓派别的历史存在。我不是给金陵竹刻穿小鞋,也并不妨碍这件竹根雕小鞋的艺术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