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赢职场(91) 事留余地无后忧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刘宝麟</span></p> <p class="ql-block">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发起襄樊之战,曹魏守军曹仁部被困,曹操派于禁等率军救援。这一年秋天,连降大雨,汉水泛滥,平地水深数丈,于禁等七军被淹,于禁、庞德等魏将被擒,于禁等投降,只有庞德宁死不降,大义凛然之气让人动容,而关羽一怒之下将庞德斩首。曹操闻讯,痛惜不已,把庞德的两个儿子都封为列侯。</p><p class="ql-block">多年后,庞德的儿子庞会成为曹魏大将。虽然关羽已死多年,但庞会对关羽的仇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一直在掂记着如何报这“杀父之仇”。景元三年(263),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蜀汉后主刘禅投降。据《蜀记》记载,进入成都后的庞会,借机灭了关羽满门。</p><p class="ql-block">庞会的报复之举虽属个例,但也说明关羽当年做事未免太绝了。庞德作为忠义之将,与关羽情质相近,关羽对庞德惺惺相惜才是,即使不能劝动他投降,至少要留他一条性命。如果关羽刀下留人,不仅可以把庞德作为一种筹码,还能避免后来的满门被灭之祸。实际上,后来关羽父子被擒后遭吴将无情杀死,或与关羽这种不留余地的刻薄“做派”有一定关系。比如,孙权曾经派遣使节为儿子求娶关羽的女儿,关羽不仅不答应婚事,还辱骂来使,孙权非常愤怒。</p><p class="ql-block">人有远虑,则无远忧。河南巩义有一座纵跨明、清、民G三个时期的大型家族庄园,被称为康百万庄园。康百万家族又称河洛康家,明洪武年间,其始祖康守信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河南巩义康家店定居。之后,康家在此辛勤耕读,经商传家,家族渐渐兴旺发达,乾隆时进入全盛,渐成中原巨富。自六世祖康绍敬,至十八世康庭兰,康家兴盛了十三代四百多年,开创了“富甲三省,船行六河”的财富格局,成为豫商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康百万家族居住在河洛文化发源地,尊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了康氏家族浓厚的家规家训文化,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是其“留余”家训。</p><p class="ql-block">康百万家族第十五代传人康道平曾专门制作“留余匾”,上刻南宋名人王伯大的《四留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以教育子孙举善事、知进退、不可穷尽一切利益归己所有,而应临事让人一步,临财放宽一分,保持人与社会、自然关系的和谐。</p><p class="ql-block">人在职场,求绩、求位、求势、求利、求名,都无可厚非,但在思求、行求之时,眼里一定要有他人,既要成己之美,也应尽力避免或减少人怨他怒;眼里一定要有“远景”,既考虑到近得,还要顾忌到远忧。即便是合理的、合法的谋求、追求、争求,也要看看是否合情,该让的则让,该舍的则舍,该阙的则阙,不要只顾自己在家尽情“放歌”,而不管是否扰近烦邻,更不能为养自家的“牛”,而去毁别人家的“田”。</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军争篇》曰:“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只有给别人留下“生路”,自己的“后路”才能少障无忧。</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法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