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浪潮下的未来教育革新-《重新定义教育》《未来学校构想》随笔

“于”的记忆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明师班 于艳霞</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读《重新定义教育-未来学校》是2022年,作者以瞻仰性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未来教育蓝图,那时的我,更是以无比敬仰的心态去阅读着“未来学校”,书中关于“学习中心”的构想,颠覆了我对学校固有的印象,对“未来学校”心生喜欢却又觉离我们甚远。而今,与明师班再次共读本书,突然感觉两年时间好似“未来”以来,“学习中心”好像已经离我越来越近,2024年10月,在许新海博士的导读中,让我深度沉浸其中,“未来学校”中的学习中心,是一个充满活力、高度灵活,又极具包容性的学习空间。曾经以为的“未来学校”不属于未来,绝非触不可及,即将就出现我们眼前。此刻,更加敬佩朱永新教授的高瞻远瞩,更期盼未来学校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在人工智能已然成为最具挑战性、催化力和赋能特征的战略性技术,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广泛且强大的赋能作用。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渗透日益深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获得了强劲动力。朱老师在《未来学校构想 - 走向学习中心》和《重新定义教育-未来学校》这两部著作中,对人工智能给未来教育带来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正使教育领域经历着空前的变革,这些变革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发展方向。</p> <p class="ql-block"><b>一、人工智能-教育变革的催化剂</b></p> <p class="ql-block"><b>1. 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实现个性化学习</b></p> <p class="ql-block">  在当下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领域的变革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协同共生。人工智能技术依据学生的学习习惯、优势与劣势,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资源。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助力他们发展个性和能力。例如,智能系统可以向学生推荐契合其兴趣和潜力的拓展课程,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p> <p class="ql-block"><b>2. 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迈向引导者,做到角色重塑</b></p> <p class="ql-block">  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教师得以从重复性和机械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和全面发展之中。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开展教学研究,设计更具成效的教学策略,进而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陪伴者,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因材施教”。</p> <p class="ql-block"><b>3. 优化教育资源,助力提升教育质量</b></p> <p class="ql-block">  人工智能有助于整合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智能算法为学生推荐最适宜的学习资料。这不但提高了教育内容的利用效率,而且有利于教育管理者开展教学评估,持续优化教育过程,保障每个学生都能获取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p> <p class="ql-block">  近期,我对某线上教育平台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了解。他们利用智能平台为学生授课、导学和伴学,在作业批改、教学评价等环节都做得极为精细,借助智能技术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吸引了大量学生积极参与。这些平台借助人工智能改变了教学的评价、管理和育人方式,推动了教学的变革。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必将全覆盖校园,颠覆现有的办学管理模式。正如朱老师在书中所述,未来学习中心将会应运而生,形成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新样态。 </p> <p class="ql-block"><b>二、人工智能朝向未来教育阴霾重重</b></p> <p class="ql-block"><b>1. 教育公平问题:技术鸿沟的阴霾笼罩</b></p> <p class="ql-block">  尽管人工智能为教育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怎样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享受这些资源呢?目前仍有许多乡村学校面临资源匮乏之困,如何与未来教育接轨,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因此,因地域、经济等因素导致的教育资源和技术鸿沟问题,亟待我们关注和解决。</p> <p class="ql-block"><b>2. 教师变革阵痛:适应新要求的艰难之路</b></p> <p class="ql-block">  人工智能时代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并掌握相应技能。教师需要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学会利用人工智能开展教学创新,更要拓宽自身眼界,以更宏观的视角投身教育事业之中。因此,我们必须打破固有思维。作为乡村小学的校长,我要以实际“行动”应对“变革”。即便学校面临重重困境,我们仍在努力为教师创造“走出去”的机会。2024年,老师们积极参加省、县级各类培训学习,作为新教育实验学校,选派4位教师前往厦门参加新教育年会,11月中旬,将选派几名教师前往海门参加新教育海门开放周活动。相信通过观摩学习再实践,逐步带动教师主动求变,利用自身能力改变教育环境,一定会迎接未来教育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当下对乡村学校的评价非常单一,以往乡村学校的育人导向是要依靠分数站稳脚跟;而今,我们必须要把它进行一个转换,后乡村时代的教育需要培养具有乡土情结的“走的出、回得来”的未来乡村建设者,这就是“后乡村教育”的育人方向;乡村教育需要创新,需要懂教育、懂乡村、懂未来、需要沉淀与呈现,更需要包容与开放。</p> <p class="ql-block"><b>三、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康庄大道”</b></p> <p class="ql-block">  未来教育是人机结合的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是对教育具有最强颠覆性的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推进教育创新改革,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知识的建构者,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教师要创设真实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深度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二是做价值的引导者,浸润学生的精神世界。人工智能的本质,决定其教育应用的本质在于“教书”,而对于育人无能为力。因此,教师要把重心从“教”转移到“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是做人机的统一者,运用人工智能教学。人工智能取代教师简单工作,把老师从重复性、机械性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不仅实现了智能化备课,还通过人机协作实现了“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以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和有效运用来改变教育方式,这是通向未来教育的必由之路。</p> <p class="ql-block">  朱永新教授的著作让我们对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融合有了深刻的认识。人工智能将从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资源供给等方面重塑教育,让教与学变得更加个性化、高效与丰富多彩。直面未来教育,我们应当积极应对挑战,沿着清晰的发展路径前行,让教育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绽放新的活力,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充满希望和无限可能的未来。最后,我想用朱老师书中的一句话结束我的分享:“只有看清这个趋势的人,才能真正站立潮头,才能执未来教育之牛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10.29晚</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