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简称“辽”,位于东北地区的南部,南面濒临黄海和渤海,两海之间斜插着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遥相呼应;辽宁采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的含义取名。<br> 辽宁省历史悠久绵长,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九门口长城、五女山山城、沈阳故宫和昭陵、福陵、永陵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是清文化发源地,还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抗美援朝出征地”等红色文化发源地。<br> 1997年8月参加再提高培训到访大连,抽空游览了棒槌岛、旅顺白玉山、圣亚海洋世界等;<br> 2002年9月因工作关系到访沈阳;<br> 2013年2月、12月因工作关系再次到访大连;<br> 2016年10月受大学同学之邀,到访沈阳、盘锦、抚顺、本溪等地。<br> 一、大连<br> 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金融和旅游城市,东北对外开放的龙头和窗口。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我们游历了棒槌岛、旅顺白玉山、圣亚海洋世界等地。<br> 👆老虎滩,查网有一美丽的传说,龙王的女儿和名叫石槽的青年为除猛虎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最终虎牙落到海里,成了虎牙礁;虎尾甩到旅顺港湾,成了老虎尾;虎头成了半拉山;虎身瘫在海边,成了虎滩。石槽受累而死,变成礁石。龙女见夫已死,痛不欲生,卧在夫身边,化成美人礁...... 👆圣亚海洋世界 👆旅顺白玉山景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变迁,从军事重地到旅游胜地,见证了日俄战争、中日关系等历史篇章。如今,它集历史教育、观光游览、休闲娱乐于一体,不仅有纪念日军侵略历史的白玉塔(原名表忠塔),还有海军兵器馆、奇石馆、百鸟园等文化娱乐设施,让游客在感受历史沧桑的同时,也能享受自然美景与多彩的文化体验。 👆棒棰岛源于距棒棰岛海湾600米处有一座无人小岛形似“棒棰”,故名。建国后首批四大国宾馆之—大连棒棰岛国宾馆就坐落在这个神奇美丽的棒棰岛海湾之中。 👆这里拥有公认的大连市区清澈的海水和干净的海滩,海岸风光相当迷人,是有名的休闲名地。 👆大连是一座美丽、迷人的海滨城市,这里有照不完的美景,遗憾的是因工作关系匆匆而过,留下的影像资料也不完美,希望有一天能认真的游玩这座城市,认真的拍摄这座城市,不留遗憾。 二、沈阳<br> 沈阳市,古称盛京、奉天,辽宁省省会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清朝发祥地,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皇太极建盛京城,并在此建立中国清朝,沈阳一跃为清代两京之一的盛京皇城,开始成为东北中心城市。新中国成立后,沈阳成为中国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有“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我们游历了北陵公园(清昭陵)、沈阳故宫、张学良旧居、清福陵等地。<br> 👆北陵公园(清昭陵)是沈阳市最大的公园,也是一处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的绝佳游览地。这座公园不仅以其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更因其作为清太宗皇太极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所在地而闻名遐迩。 👆公园大门 👆花坛 👆皇太极塑像 👆牌楼 👆正红门 👆神道 👆隆恩门 👆角楼 👆留个影 👆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始建于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它不仅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关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清朝迁都北京后,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共经历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三个建造时期,历时158年。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入关以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相继十次“东巡”时作为驻跸所在。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中路和西路。东路包括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场所。西路则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俗称午门。建于天聪六年(1632年)之前,为盛京皇宫中皇太极续修的早期建筑之一。原称大门、正门。崇德元年(1636年)定宫殿名时称大门为大清门。郭沫若题写了“沈阳故宫”门额。它是一座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房顶满铺琉璃瓦,饰以绿剪边,尤其是大清门山墙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个墀头,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镶嵌而成,纹饰为凸出的海水云龙及象征吉祥的各种动物。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陛见臣下,宴请外国使臣以及处理大政的常朝之处。崇德元年(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东巡”诸帝于此举行“展谒山陵礼成”等庆贺典礼。 👆崇政殿室内的宝座、屏风等陈设,并非清太宗时期的原貌,而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根据皇帝的旨意重新设计制作的,堂陛之内的屏风宝座,是乾隆特命仿北京故宫乾清宫所用加以缩小精心制作的,宝座、屏风各以九条龙作为主要装饰,全部罩以金漆。屏风上的四言十二句铭文,与乾清宫屏风上的完全相同。陈设在龙椅前后的鹤式烛台、熏炉、塔式香亭、端、“太平有象”等,都是乾隆年间宫中精制的珐琅礼器。 👆颐和殿 👆凤凰楼坐落于沈阳故宫中路建筑群的中轴线上,始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1627-1635年),为黄琉璃瓦绿剪边、重檐三滴水、围廊、歇山式建筑。凤凰楼共三层,其建于3.875米人工堆砌的高台上,进深面阔均为5间,整个建筑平面近乎正方形。此楼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 👆清宁宫为五开间前后廊硬山式。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居住的“中宫”。正对宫门竖立祭天的“索伦竿”,此均为源自满族民间的传统风格。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缘剪边,前后皆方形檐柱,柱头饰兽面,檀枋施彩绘等,则是吸收汉、藏民族建筑艺术。 👆西所 👆迪光殿与颐和殿相对应,是东巡盛京时皇帝和后妃的行宫,称为“西所”。西所的建筑面积与东所相同,前部格局也大致相似。第一进院两侧各有值房三间。入垂花门,第二进院中是与颐和殿同式的迪光殿,室内安放宝座屏风,并有“继序其皇”、“迪光怄六韵”等乾隆御书匾联,皇帝东巡驻跸期间即在此处理政务、批阅奏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又于殿前东、西各建配殿三间,供随驾的内阁、军机处及各部院值班大臣使用,以免耽误军情政事的上传下达。 👆保极宫是皇帝居住的寝宫,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位于西所迪光殿后,是皇帝东巡时在盛京驻跸的寝宫和召见王公大臣之处。保极宫内正中暖轩上方,高悬嘉庆御笔“高林万象”匾,意思是皇帝居于万物之上,在暖轩中央设龙纹明黄坐具一副,清帝东巡时,就在此召见亲近王公。 👆继思斋,在保极宫的后面 👆崇谟阁,在继思斋的后面 👆东路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俗称八角殿。始建于天命十年(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初称大衙门。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 👆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满族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的反映。其东侧五亭由北往南依次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侧五亭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十王亭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贝勒、大臣议政及处理政务之处。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显示了满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 👆西路的扮戏房和戏台,前为扮戏房五间,即演戏时的“后台”,室内北墙有通往戏台的上下场门。扮戏房以北戏台两侧各有游廊七楹,东侧西向,西侧东向,南北分别与扮戏房、嘉荫堂之两山相接。此乃皇帝于此赐宴赏戏时王公大臣等设座之处。正北为嘉荫堂五间,主要是作为赐宴赏戏时皇帝临御之处,其东西稍间均有暖阁,亦可于此小憩。嘉荫堂正前方庭中即为戏台。 👆文溯阁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而建。名称依乾隆皇帝《文溯阁记》所述有“溯涧求本”之意。该建筑是仿照明代大藏书家范青在宁波所修建的天一阁而建造,外观两层,实为三层,每层六间,取《周易》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是沈阳故宫西路的主体建筑。 👆仰熙斋 👆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9月,民国五年(1916年)张作霖正式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的建筑体系。各个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主要有大青楼、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建筑。 👆张作霖于民国三年(1914年)秋天开始动工修建这座三进四合套院和西院北部的两组四合院。民国五年(1916年)秋,张作霖全家搬进四合院。 👆三进四合院位于张氏帅府的中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形。放眼望去,青砖珑瓦,飞檐兽吻,挑脊宝顶,雕梁画栋,朱漆廊柱,狮头石鼓柱础,石条台阶,方砖方石铺地,是中国传统的仿王府式建筑。房屋共13栋,计57间。在张作霖主政期间,四合院的前两进院为办公官邸,三进院为眷属私宅,传承了古代前朝后寝的封建帝王宫殿建筑风格。 👆1920年代初建在四合院东侧的青砖洋楼建筑,称大青楼;以及于此前专为张作霖五夫人张寿懿建造的“小青楼”。这时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奉系败而告终,张作霖退居东北,宣布自治,并自封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大青楼也就成为这个新政权的政治活动中心。 👆大青楼是张氏帅府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为仿罗马式建筑,因该楼采用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楼顶层有观光平台,是民国时期奉天城除凤凰楼外的最高点。整体建筑规模宏大,外部立体浮雕和内部主要房间的壁画装饰都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大青楼堪称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作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办公场所。曾历经两次直奉大战、东北易帜、处决杨、常、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 👆老虎厅 👆第一会客厅 👆张学良办公室 👆张学良与于凤至的起居室 👆假山南面门上刻有张作霖手书的“天理人心”匾额,北面为“慎行”。山上有亭洞和石阶,四周长满梧桐、皂角树,假山门洞正对大青楼正门处,为张作霖亲自指挥建造,具有防御作用。 👆小青楼位于张氏帅府的东院,由于地处张氏帅府花园的中心,又有“园中花厅”的美誉,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建成于民国七年(1918年),因其采用青砖青瓦建筑而成,俗称小青楼。它是张作霖为他最宠爱的五夫人寿氏专门修建的。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返回沈阳,在皇姑区附近被炸伤后,医治无效死于小青楼下。 👆小青楼内景 👆小青楼前假山亭子 👆赵一荻故居,俗称“赵四小姐楼”,位于张氏帅府的大院的东墙外,为一座二层中西合璧式建筑,因民国十七年(1928年)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间,张学良的红粉知己赵一荻(人称赵四小姐)曾在此居住而得名。赵一荻故居独立成院,整幢小楼装饰很好,这里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描金彩绘,又有雕刻廊柱等欧式建筑艺术的特色。其室内陈设以法式家具为主。 👆帅府办事处亦称帅府舞厅,因张氏父子经常在这里举办舞会而得名。位于帅府大院的东南侧,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是一座罗马式砖混结构带地下室的三层青砖楼房。帅府办事处曾是张氏父子接待重要宾客的外交活动场所。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时期,许多重要历史人物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帅府办事处在张氏父子内政外交上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西院红楼群,张学良主政后,鉴于张氏帅府已有建筑不敷使用,遂决定将其父所修的西院卫队营部、两套四合院及网球场拆除,在此基础上修建红楼群,即后人所说的“少帅府”。红楼群是张氏帅府规模最大、房屋最多的建筑。大楼以北欧古典主义风格为主要特点,属于英国都铎式和哥特式的设计风格。西院红楼群的建成,标志着张氏帅府园区这一庞大建筑群正式形成。 👆福陵碑亭。福陵位于沈阳东郊浑河北岸的天柱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因地处沈阳东郊,故又称沈阳东陵,为盛京三陵之一。 👆隆恩门 👆隆恩门及角楼 👆角楼 👆隆恩殿即享殿,是整个陵区的主体建筑,殿内设有暖阁,供放太祖努尔哈赤及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氏神牌。是大祭、小祭的主要场所。 👆方城 三、盘锦<br> 盘锦市,别称鹤乡、油城、湿地之都,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地处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辽河入海口处。我们游历了辽河口地质遗迹景区、红海滩。<br> 👆辽河口地质遗迹景区 👆合个影 👆坐船游览 👆苇海深深 👆浩瀚苇荡一望无际 👆芦花摇曳 👆红海滩地质遗迹 👆红海滩是大自然孕育的一道奇观。海的涤荡与滩的积沉,是红海滩得以存在的前提;碱的渗透与盐的浸润,是红海滩得以红似朝霞的条件。在这片绵延近3公里的滩涂上, 神奇的碱蓬草茁壮成长。它不需人工撒种,也无需人工耕耘, 每年4月长出地面,初为嫩红,渐次转深, 9、10月份由红变紫,美感达到鼎盛。在盐碱卤渍里,年复一年,一簇簇、一蓬蓬,酿造出一片片火红的生命邑泽。 碱蓬草 四、抚顺<br> 抚顺市,别称“煤都”,位于辽宁东部,地处长白山余脉,抚顺历史悠久,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抚顺之名取自明太祖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我们游历了战犯管理所旧址、赫图阿拉故城、清永陵。<br> 👆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位于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宁远街43号,1950~1975年间,先后关押、改造侵华日军战犯、末代皇帝溥仪等伪满洲国战犯及国民党战犯等一千多人。 👆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主楼楼高约17米,楼顶设有瞭望塔,可以将全监区各个角落及方圆十余千米周边环境尽收眼底。作为当今现存的保护比较完整的一处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胜利后关押和改造战争罪犯的场所,属世界性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已辟为陈列馆。 👆努尔哈赤出生地。赫图阿拉故城是一座拥有400余年历史的古城,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等众多清前时期的历史名人都出生在这里。赫图阿拉故城分内外两城。内城主要建有汉宫大衙门、昭忠祠、正白旗衙门、关帝庙、满族故居、罕王井、启运书院、文庙、塔克世故居等。主要古遗址有八旗衙门、协领衙门、刘公祠、城隍庙等。外城建有中华满族风情园。主要有满族历史文化长廊、满族民俗博物馆、满族老街、地藏寺、显佑宫,主要遗址有驸马府、铠甲制造厂、弧矢制造厂、仓廒区、堂子、点将台、校军场等遗址。 👆塔克世(努尔哈赤父亲)故居是努尔哈赤的出生地,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努尔哈赤出生于此。整个建筑体现满族民居的特点:“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展示了昔日的满族人日常生活用品,体现了“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大姑娘叼烟袋”,“满族三大怪”这一纯朴的东北特有的风情。 👆东北三大怪之养活孩子吊起来 👆昔日满族人日常生活的场景 👆房屋、索罗杆和烟囱,索罗杆是满族人祭天神杆。口袋房,万字炕,烟筒出在地面上。 👆正白旗衙门,地处汗宫大衙门东侧高台之上,是一处青砖青瓦硬山式四合院建筑。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正白旗衙门是正白旗旗主皇太极处理旗内军政事务的办公场所。正白旗衙门内现存正房五间,是赫图阿拉城保存较好的原始建筑。 👆汗王井位于赫图阿拉城内城中部,是城内唯一一口饮水井。井深丈余,井水充盈,俯身可取,清澈见底,清爽甘甜,严冬不封,酷暑清凉。这口井曾养育了八旗子弟兵,被誉为“千军万马饮不干”的汗王井。 👆汗宫大衙门及汗王寝宫 👆汗宫大衙门外形呈八角形,重檐攒尖式建筑,是当年努尔哈赤登基称汗、治理国政、研究军机、接纳使臣的地方。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 👆汗王寝宫位于汗宫大衙门东侧,四间建筑,东一间是汗王和大妃的寝室,西三间是汗王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据史料记载,汗王和大妃冬天睡在南炕,夏天睡在北炕,对面炕摆有炕桌、火盆等是汗王吸烟品茶的地方,西间有南北西三面相连的万字炕。 👆文庙是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修建的七大庙之一,也叫孔庙,是清代第一座孔庙。一个满族的首领对汉民族的文化先师如此虔诚,其目的是为了政权的统治的需要。 👆二十四孝石雕 👆满族历史文化长廊 👆清永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以上四代父祖的陵寝,它与沈阳葬努尔哈赤的福陵(东陵)、葬皇太极的昭陵(北陵)合称盛京三陵。因永陵建筑年代远在清朝定都北京之前,且墓主人辈份又高,因此永陵称“三陵之首”,是清王朝的关外第一陵。永陵始称兴京陵,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称永陵,寓意大清王朝“江山永固”之意。陵中葬有努尔哈赤六世祖猛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四人各设一座神功圣德碑楼,此外,努尔哈赤的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两人,也葬于陵中。 👆清永陵建筑吸收中原帝陵前设享殿,后为宝顶,周以方垣,均衡对称的陵寝体制,同时保持了清朝先世木栅为门的本色面貌,是满族文化最为浓郁的陵寝建筑群。 👆四祖碑亭,前院的主体建筑,肇、兴、景、显四祖四后神功圣德碑亭按中大、左大次序成一字排列,这在中国帝王陵寝中绝无仅有。 👆启运门 👆启运殿,又称享殿,是陵寝中的主体建筑,是清朝皇帝谒陵举行诣陵大典和平时祭祀的殿堂。 五、本溪<br> 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素有“燕东胜境”之称,也有“绿色钢都”“中国药都”“枫叶之都”的美誉,拥有“奇洞、名山、秀水、温泉、枫叶、民俗”六大名片,是东北抗联重要根据地,本溪的辽砚为中国三大名砚之一。我们游历了关门山、本溪水洞。<br> 👆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建于1994年,公园海拔310-1234米,森林覆盖率95%,辖小黄山,龙门峡,月台子,夹砬子,鸣幽谷五大景区,包含130处景点,是中国较为有名的枫叶观赏区,也是辽宁50佳景之一。 👆公园地处长白山系向南延伸的千山支脉北段,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310-1234米,有奇峰险崖49座。汤河流经园区,山体出露岩石主要有花岗岩、片麻岩、玄武岩,河谷分布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关门山森林公园的“枫王”,因为该树红的最早,落叶最晚,红的最鲜艳,姿态最飘逸,角数最齐全,而被誉为“枫王”。 👆本溪水洞是目前发现的世界第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被誉为“北国一宝”、“天下奇观”、“亚洲一流”、“世界罕见”。包含本溪水洞(九曲银河)、中国地质博物馆本溪馆、硅化木王国、衍水乐园、玉京山生态园和胜地风情园等景点。洞外盘缘山腰的古式回廊,别具风韵的人工湖和水榭亭台,使水洞内外景观相得益彰。 全文结束,感谢来访阅读,期待下一篇: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