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见史——《当历史可以观看》读后感

Water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摄影术发明以前,我们了解历史大多通过文字、图画、实物,以及出土的文物去触摸和感知过去,摄影普及之后,因为有了影像的记录,某些历史场景被回忆、被叙述,历史变成了可以观看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历史可以观看》 最初是冯克力为某杂志写的专栏文章,后集结成册,出版为书。这本书讲述了冯克力多年来征集、编辑老照片的亲历亲闻,以图说史,大到国家的命运,小到普通人的遭遇,每张照片后面都有一个或悲或欢的故事,而每个故事又是一个时代的切片。与收藏实物老照片的人不同,作者更注重的是“影像”,以及影像的历史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张拍摄于1900年的全家福,照片的主人别出心裁,将其藏在了居室拉门的缝隙间,才得以躲过“破四旧”一劫,完好保存下来。抄家之风 在“文革”期间如瘟疫一般,短短几个月里就迅速传遍了神州大地,无数个家庭在所谓的“破四旧”中蒙受其害。那时的抄家,因完全处于无法无天的状态,几与抢劫无异,从书信、证件、资料到字画、古董、首饰……几乎无所不取。照片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但作为“证据”,也在重点抄没之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张照片1935年,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即景,冬日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年轻女教师的面庞和孩子们欢快的笑脸上,温馨而祥和……。照片定格的虽只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瞬间,但所折射的时代意涵也是显见的。北伐结束,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到了1935年,社会尚称安定,各项建设逐次展开,如果没有两年后日本人的大举入侵,和平发展的局面得以延续,中国的社会进程完全会是另外一种样子。而这张记录民国首都民众寻常生活的照片,以及画面本身所透露出的安宁与祥和,正是那个时代的某种写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张照片摄于1936年的江苏镇江民众教育馆的宣传橱窗前的一幕:一位身着碎花旗袍的年轻女子,带着两个女孩,在镇江民众教育馆的宣传橱窗前驻足观望,一边在向孩子讲解着什么。而写在橱窗玻璃上那条宣传口号“养护儿童是父母与教师的责任”,则表达了社会对于儿童教养的共同认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张照片是1937年1月,山西文水县一所女子初级小学的师生合影。“文水县是毛泽东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的家乡,1947年十七岁的刘胡兰被国民党军以铡刀残忍地杀害,成为中国革命史上家喻户晓的著名烈士。而这张照片中所透露的宁静与祥和,与十年后刘胡兰殉难时腥风血雨的社会氛围,却迥然有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端坐中间的那位女子应是这所小学的校长,从穿着、气质上看,当是一位受过现代教育的女子、神情中透着自信与干练。照片上的女学生也都穿戴整齐,相貌端正,让人感觉很舒服。……大家知道,中国既有论资排辈的传统,更不乏男尊女卑的陋习,而那位女子,年纪轻轻,列坐于几个大老爷们之中,却未遑多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这张寻常的乡村小学的师生合影里,则不难看出民国年间妇女解放的种种端倪和时代前行的迥然步伐。在许多时候,时代的变迁与进步,并不体现在轰轰烈烈的运动里,往往是一些琐屑的生活细节,更能反映社会的深刻变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张照片1956年1月,上海召开工商界家属代表会,聆听有关领导宣讲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和政策。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与会者的穿着依然留有“旧时代”的痕迹,不失雍容与华贵,而她们的脸上却分明流露着对“新时代”的茫然与忐忑。照片正是通过她们的衣着和表情,以及弥漫于会场的氛围,定格了上海这座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在经济制度转换之际的种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张照片1969年,一个普通家庭的合影,他们胸前佩戴的那枚沉甸甸的领袖像章,正是那个时代的徽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张照片是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经过投票,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决结果一经公布,与会的中国代表乐不可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历史可以观看》这是解读历史老照片的一本书,本书作者正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图片故事为我们重新解读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变得更加丰满、生动,而那些经过了岁月积淀的照片也因此更有“意思”,而这“意思”不是别的,正是后来历史的演变所赋予、所附加于照片的那些价值。哪些照片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在经过了岁月的积淀之后,我们可能会看得更加清楚,甚至有时对同一张照片,今天和过去的观感会形同天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照片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以摄影影像为主要反映方式并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在档案展览中,照片档案作为承载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乃至社会记忆的一种媒介形式,是对历史、文化、传统等静态的展现,能够更好地传递载体背后的故事,充分发挥价值。加之照片资料极富视觉冲击效果等优势,在众多的大型档案展览活动中,使用符合主题的照片档案进行展览仍是档案展览的重要形式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6•9国际档案日”,我馆在人民广场举办的档案宣传活动,组织编研的《足迹记录》以及最近安排编辑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图册,都应用了大量的照片图片来见证金昌的发展变迁,每一张照片都带有其拍摄时代的特色,从不同层次都反映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照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照片给我们留下的记忆是丰富而深刻的,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让者,更是我们情感和文化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过读《当历史可以观看》这本书,让我们认识老照片的价值意义,透过照片背后的故事,用全新的视角去解续历史,这对我们在做好收集、整理、编研照片档案工作有所启示,我把这本书推荐给馆年轻人认真研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