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过的日子

振叔

<p class="ql-block">座落在顺德东部与广州一水之隔的伦教镇,夜景璀璨,环境优雅,美如诗画。日夜绕城而过的顺德水道,孕育了中国文化名人“伦教三老” 和珠宝大王周大福。同时,它又是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十师二团32位伦教藉知青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一夜秋风一夜冬,伦教聚会情更浓。今年的“霜降”之夜,瑟瑟的秋风刮了一个晚上,早上起床略有寒意,气温在一夜之间,已悄悄入冬。</p><p class="ql-block">当天,居住在顺德、广州、南海的二团六连部分知青和军垦子弟,相约在伦教镇的 “天天有喜” 大酒楼小聚。小编一大早赶到现场,当看到一张张熟识的面孔时,那如歌的往事立即湧上了心头。众人饮茶聊天打开了话厘,尽情分享许多过去难忘的记忆。这些经历和感受,就是一生都挥之不去,人情世故替代不了的知青情结。</p><p class="ql-block">在伦教吃过午饭后,接着去大良清晖园游览拍照,下午4点钟活动结束,度过了开心难忘的一天。</p><p class="ql-block">上图是别具一格,架设在105国道上的佛山地铁3号线伦教地铁站。</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余翠迎、梁小霞、翁爱珍、吴银妹、郑琼芬。</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张兆棉、徐广振、余婉桥、冯润基、何汉荣。</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一年三月参加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南海藉知青徐广振,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回城,在二团六连当了整整八年胶工。</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一年三月参加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十师的南海藉知青梁小霞。她先后被分配到二团六连、二团十连。</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O年参加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十师的顺德伦教藉知青翁爱珍,她被分配到二团六连至返城。</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O年参加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十师的顺德伦教藉知青冯润基,他先后被分配到二团六连、310队、师直八一糖厂。</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O年参加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十师的顺德伦教藉知青吴银妹,她先分配在二团六连,后调师直化肥厂。</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O年一月参加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十师的南海盐步藉知青张兆棉,他先后被分配到二团基建队、二团六连、三分场 310队。</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O年参加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十师的顺德伦教藉知青何汉荣先生,他是二团武装连的班长。</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四年毕业分配到二团六连,后调五分场小学任老师的八一军垦子弟郑琼芬女士。她父亲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广东剿匪战斗、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一年参加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十师的台山藉军垦女工余翠迎女士,她先后被分配到二团六连、师直糖厂。</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一年参加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十师二团六连的台山藉军垦女工余婉桥女士,她在返城之前一直都在二团六连工作。</p> <p class="ql-block">吃过午饭后,大家来到 “游人皆赞叹,美景胜天堂” 的清晖园游览。清晖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建于明代的园林,原是顺德首个状元黄士俊的府邸。他官至礼部尚书,是明代岭南官位最高的广东人。因他为人耿直,官场上一直失意,后来家道中落,府邸荒废,被大良藉举人龙应时购得,后来归属他的长子所有。他的长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斥资扩大修葺后,将它送给了母亲居住,并将庭院取名为清晖园。他取自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诗中“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清晖园的设计理念是南北相融。它既揉合了苏州园林的江南灵气,又吸收了北方皇家园林的大气手笔。园内瀑布飞溅,小桥流水,假山水榭,连廊幽径,奇花异草,四时皆春,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清晖园的木雕是岭南一绝。它与广州陈家祠的木雕一脉相承,都是木雕中的天花板,广东民间工艺的瑰宝。</p><p class="ql-block">木雕的材料多采用坤甸、酸枝、花梨等木质坚硬,纹路清晰等优质木材。据了解,佛山市禅城区素有木刻之乡的美誉。它以刀功细腻,图案新颖,线条清晰,栩栩如生,质量优良而蜚声海内外。有资料显示,清晖园精彩纷呈的木刻,均出自禅城艺人之手。</p> <p class="ql-block">“柳影绿围三亩宅 藕花红瘦半塘秋” 清晖园一步一景美如诗画,它每幢建筑的玻璃窗更是令人拍案叫绝。这些玻璃虽然都是进口货,但经过我们的能工巧匠二次加工;即,割磨、着色、车花、蚀刻,便旧貌换新颜,每一件玻璃都变成了珍贵的艺术品。其中,有八件蚀刻了清代羊城八景的玻璃,是全国仅有的孤夲,被视为是国宝级的文物,更是清晖园的镇园之宝。</p> <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前,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共有二十三名知青,来到了二团六连。大家因为有缘才相聚在一起,当年众人年纪尚轻,思想单纯,无猜无忌,亲如一家。如今数十年过去了,回想起这段大家一起走过的日子,觉得特别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二团六连知青</p><p class="ql-block">顺德藉:冯润基、翁爱珍、吴银妹、李秀娴、梁结贞、梁灼芳、陈建华、李大超、陈锡泉、陈照厚、梁炳坤、黄少珍。</p><p class="ql-block">南海藉:徐广振、梁小霞、许慰芬、肖洪略、何丽芬、劳燕琼、张兆棉、叶沛球。</p><p class="ql-block">揭阳藉:罗楚书、劳锦木。</p><p class="ql-block">广州藉:谭参明。</p><p class="ql-block">“故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数十年前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知青战友,有些已经离开了我们。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安好。</p> <p class="ql-block">当年笑靥如花的伦教藉知青翁爱珍小姐。</p> <p class="ql-block">来二团六连时只有十多岁,正值青春好年华,如花似玉的粱小霞小姐。</p> <p class="ql-block">二O二O年顺德知青纪念赴琼五十周年,出发去肇庆砚洲岛旅游前,在顺德大会堂前留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吴银妹、翁爱珍、梁灼芳、宋淑玲、张兆棉。</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徐广振、陈建华。</p> <p class="ql-block">二O一七年在伦教今成酒楼小聚,二团六连知青合影。前左起:吴银妹、翁爱珍、梁小霞、李秀娴。后排左起:徐广振、冯润基、张兆棉。</p> <p class="ql-block">一九九七年回八一参加四十周年场庆,在二团六连与昔日的老战友合影。前排左起:谭参明、管苏云、杨镇裕、钟科兴、冯国生、钟盛贵、刘保生、徐广振。后排左起:黄振勋(队长)、尤庆忠、梁军达、肖方安、蔡文贵、赖树全。</p> <p class="ql-block">当年风华正茂的二团六连的军二代小花。半个世纪前,她们在南海知青来六连的当天晚上,跳起了自编自导的舞蹈《捡胶泥》等节目欢迎我们。光阴似箭,岁月如歌,如今她们都已退休在安享晚年。</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十师,是兵团的龙头企业,年产干胶1千多吨。而六连的干胶产量则占了全师的30%,是全师经济效益最好的连队,没有之一。</p><p class="ql-block">六连有14个割胶班,割胶工 160多人,年产干胶约3百吨,经济收入超1千万元。而开割期每天四点半钟起床,披星戴月割胶的胶工,当年月薪人均不足60元(小编是27.30元)。也就是说,全连 160位胶工年薪仅11万元,却创收了1千万元,我们二团六连割胶工的奉献精神,比太阳还有光辉。</p> <p class="ql-block">连队快乐的女炊事员。我们吃了多年的大锅饭大锅菜,当年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忘不了连队逢年过节杀猪宰牛,食堂排起了打饭打肉的长队,人人面上都洋溢着欢乐笑容的暖心场面。</p> <p class="ql-block">我们十师战士的标配物品——军用水壶。这个铝质军用水壶非常坚固,在夏日似火的海南非常实用。</p> <p class="ql-block">二O二O年在肇庆市西江河畔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左起:南海知青杜监时、张兆棉、顺德知青胡彪(宋师长警卫员)、周力、南海知青徐广振、顺德知青陈建华。</p> <p class="ql-block">一九九七年回八一农场参加四十周年场庆,在“创业者”的雕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一九九七年在老队长潘祖森的芒果园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二O一八年参加南海九江聚会的六连工友合影。前排左起:左1不详、邓广英、黄勤灿儿子、徐广振、冯润基、翁爱珍、宋淑玲。后排左起:大妹、余灼安、罗万有、黄伟发、張兆棉、黄勤灿。</p> <p class="ql-block">二O二二年去南海叶问故乡罗村镇,与数十年未见的叶沛球先生小聚。左起:徐广振、叶沛球、张兆棉、关悟始。</p><p class="ql-block">关悟始、叶沛球是当年小编的室友。</p> <p class="ql-block">二O一八年八月回六连参加大聚会,在海口美兰机场合影。连队的聚会非常成功,虽然适逢倾盆大雨,但大雨难锁聚会情,到会的各届嘉宾竟然达到800多人。由此可见大家对老连队的感情非常深厚。</p> <p class="ql-block">八一农场的一支电声乐队前来聚会现场助兴,并演唱了多首粤语金曲,但一曲情真意切的《真的爱你》把聚会气氛推向了高潮。</p> <p class="ql-block">参加聚会的70岁以上长者,领到了已移民海外的310队子弟,雷海先生慷慨赞助的100元红包。雷海先生身在海外但心系连队的义举赢得了连队上下的点赞。</p> <p class="ql-block">我们连队三位劳苦功高的老军垦战士,左起,炊事班长钟科兴、三班长張广山、原收胶员后调师供销科的许书学。</p> <p class="ql-block">六连的大聚会精彩纷呈,许多分别了数十年的工友,不远千里赶回来参加聚会,许多久别重逢的人,一见面就喜极而泣,互相祝福互道珍重。</p><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今夜星光灿烂!串串礼花映红了连队的夜空,这是我们连队有史以来最高光、最美丽的一夜。聚会在腾空的串串礼花和祝福声中圆满结束。</p> <p class="ql-block">小编在连队生活了八年,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身后的胶林。回城后对连队时刻牵挂于心,在梦里忘不了割胶的情景,挥之不去的是连队的人和事。连队艰苦的生活能磨练人,感谢连队对自己的帮助培养。</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五年在大连参加全国家电订货会在旅顺留影。</p> <p class="ql-block">参加二OO五年广东省金银珠宝首饰商会换届大会,小编有幸当选为商会理事,与商会常务副会长关伟忠、秘书长姚夲雄等领导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九九二年召开全国订货会议,在广州梅花村酒店与销售团队成员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一九九三年在沈阳军区金城宾馆,接受央视“新闻联播”专栏记者的采访。</p> <p class="ql-block">一九九三年在沈阳军区金城宾馆,召开广州市国营兴达电器总厂新产品新闻发报会上发言。</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机关报《兵团战士报》这是每周班务会必组织学习的报纸。当连队文书把它发到班里时,大家就会争相阅读先睹为快。</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八一明湖,湖面无风镜未磨。它是八一农场一张亮丽的名片,更是八一人的骄傲,如今,昔日的兵团十师已经旧貌换新颜。我们全体八一知青,为自己曾经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洒下过辛劳的汗水,贡献了青春而无悔,因为我们把八一农场视为是自己的第二故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