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壮哉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

盘龙山人

<p class="ql-block">西行游记五</p><p class="ql-block"> 悲哉、壮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p><p class="ql-block"> 序 言 </p><p class="ql-block">为了解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甘肃河西走廊遭遇惨败之谜,从甘南北下游览了临泽境内的七彩丹霞后,就急匆匆的赶到了当年西路军与马匪苦苦鏖战的主战场——高台县城!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位居高台县城东环路168号处。纪念馆整体布局呈 “7” 字形,依中轴线由西向东依次递进排列,其主体建筑浩然凛凛、大气磅礴。</p><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为朱德元帅亲筆题写。李先念在高耸入云的纪念塔上题写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两位伟人墨宝交相辉映,映衬出纪念馆的格外庄严与肃穆!</p><p class="ql-block">在纪念馆里展出的大量实物、原始图片与电报原文中,真实地再现了当年西路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以及中共中央高层领导毛主席、周恩来等,为营救西路军所做出的努力和鲜为人知的内幕!</p><p class="ql-block">而且还有西路军组建的历史背景,以及发生在那场高台城之战的悲壮与惨烈。</p><p class="ql-block">所以,我想把这段即将被即将被一代人忘却的历史,根据纪念馆所展出的详实历史资料以及西路军之死的历史背景,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以深表对西路军英勇战士的敬意与缅怀。</p> <p class="ql-block">一、关于西路军与西路军组建背景:</p><p class="ql-block">河西走廊,古简称河西、雍凉。是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200公里不等的西北东南走向、长条型堆积平原的一条长廊。</p><p class="ql-block">是古凉州、雍州属地丝路西去的咽喉。更是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与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自古以来就是米粮富足、征战不断的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西路军史记载,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胜利会师到达延安后,为了执行打通西往新疆“苏联国际援助通道”的战略计划,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于当年的11月11日,正式命令河西红军部队组建西路军,同时批准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p><p class="ql-block">任命陈昌浩任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特、李卓然等5人为常委,熊国炳、杨克明、王树声、李先念、陈海松、郑义斋任委员。军政委员会为西路军的最高领导机关,“统一管理军事政治与党务”。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军总计21800人,其中机关、医院、女兵、伤病员及勤杂人员占30%左右,具备战斗力的部队仅一万余人。</p><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出发的八万多人,在到达陕北延安后三大主力加在一起,仅剩余不足万人。后经在延安进一步的扩大,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也仅三万余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情况下,组建一支两万多人的队伍西征,由此可见,当时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对西路军西征给予相当的重视与厚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纪念馆文字记载,西路军组成后,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兵分三路向西挺进。三十军为第一纵队在右翼,由一条山地区向大靖前进;九军为第二纵队在左翼,由镇虏堡地区向古浪前进;五军为第三纵队,经关家川等地在九军之后跟进,徐向前率总部和直属部队随三十军行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时盘踞河西的部队装备精良马家军有13万余人,对西路军实行围追堵截,面对装备精良的马家军,西路军在敌我势力悬殊极大的情况下,顶着寒风吹起的漫天飞沙,踏上了与马匪博弈的英勇悲壮的西征之路。</p> <p class="ql-block">西路军自一九三六年十月下旬渡河西征,二万一千八百余人,历时一百九十天,行程数千公里,经数百次英勇搏斗和激烈战斗,但最终由于敌我双方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实力悬殊过大,尤其总体战略思想以及对马家军实力估计不足等失误,致使西路军全体21800人在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后,几乎是全军覆没于此。最后抵达新疆星星狭与中央派出的营救代表陈云、滕代远会合时仅剩四百八十余人,包括直接返回延安的同志,共计不足千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悲壮的高台之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台县位于甘肃省西部,是兰新公路的咽喉要道,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高台城南是海拔4000余米的祁连山脉,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城北是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巴丹吉林大沙漠。我军要西进,首先必须占领高台,才能打通西行之路。所以,高台之战是西路军必须面对的一场生死之战,但也是我军战史上少有的毁灭性的惨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台之战惨烈异常,在这场悲壮无比的守城血战中,红军将士以最简陋的武器与10倍于己之敌展开了一场实力悬殊的拼杀。当西路军遭遇马匪围困高台而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由于中国工农红军军委自身力量薄弱,无法对西路军进行实质性的救援。而西路军在武器装备与后勤军需无从保障的情况下,西路军是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处境十分困难!而守卫高台县城的西路军,主力部队在饥寒交迫、弹药不足、伤亡严重的情况下,战斗力已经消耗殆尽!坚持战斗的大多是伤残战士与后勤女兵。他们在高台孤城苦苦坚守长达半个月之后,最终被马匪攻陷!在高台被失守后,西路军将士们仍以一街一巷为阵地,以自己战友的尸体作为掩体、宁死拼杀!鲜血洒满城内每一条大街小巷。在高台之战中,我军不仅失去了一大批对党忠诚的革命战士。同时还失去了一批英勇善战的优秀指挥员。特别是川陕苏维埃主席熊炳辉,杰出的战将董振堂军长等高级将领。(董振堂军长被杀害后,人头被高挂在高台县城楼上)1956年,叶剑英元帅在高台悼念英烈时,慨然赋诗:“英雄战死错路上,今日犹怀董振堂。悬眼城楼惊世换,高台为尔著荣光。”高台之战,西路军除了大量牺牲在苦战中的战士外,被俘虏与流落民间的男女战士,数以千计。尤其是被俘的女红军战士,她们受尽了马匪非人性的虐待、侮辱与折磨!其遭惨杀害者无以数计。但他们无限忠于党、献身于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将被共和国永远载入史册!</p> <p class="ql-block">三、党中央对西路军的营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路军是一支红军主力,是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重要红色武装力量。是那年那月更是我党为数不多的重要本钱之一。所以,毛主席及中央军委,自始至终都极大的关心和关注着西路军的命运。 </p><p class="ql-block">“西安事变”后,西路军又是国共和平谈判上的一个重要砝码。所以,早在西路军西进遭遇受阻而折回东返遭到马匪围堵之前,党中央对西路军就已经多方展开了政治营救和军事营救。</p><p class="ql-block">在西路军纪念馆原载影像图文所示:</p><p class="ql-block">1月22日,毛泽东急电正在与国民党谈判的潘汉年,要其与蒋介石商洽:“红军在肃州附近部队,现已因粮食困难,不得不东回,并非增援西安,请蒋勿误会,并商蒋如能停止马步芳进攻,则让马军让出凉州以西各城,使其自有粮可食,该军自可停止东进,如蒋同意,则请速办。”</p><p class="ql-block">1月24日,毛泽东再电潘汉年:“徐向前部如在河西,可照蒋意在凉州以西,但请蒋劝电马步芳让出凉州、肃州等城,以便就食,并令马部停止攻击徐部,如向河东开则另外指定防地,此点望速复。”</p><p class="ql-block">同日12时,又与张闻天、朱德、张国焘联名致电周恩来与博古。周、博:</p><p class="ql-block">西路军进入高台、临泽地区,西面是穷十八站,至少暂时不能西进,二马因装备精良、人数众多、十分猖獗。要求你们要把二马弄好!并要求四军、三十一军西去援助。</p><p class="ql-block">军委已屡电指出其弱点,但一方面我们应尽一切可能援助之。</p><p class="ql-block">二马方面西安尚有办法可想否?可否要于学忠对马步芳来一威胁,谓不停止进攻,红军主力即将攻击青海,如停止进攻,则西路红军可以甘州为界,甘州以东不相侵犯。如何,盼复。洛、毛、朱、张。</p><p class="ql-block">2月18日20时,毛泽东致电周恩来:“请多方设法找人去青海,西路军问题解决甚关重要”!</p><p class="ql-block">21日15时,再电周恩来:“西路军甚急,目前已到不能不出兵援助之,募得款方可成行”,“甚盼于二、三日内带款回延,此二十分急迫”。注:(当时周恩来在西安)</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的展出中,还原文再现了目毛主席发给周的电报:</p><p class="ql-block">“据悉,马爱钱,请速筹50万大洋,去见马步芳,让马撤去对西路军的堵截,指示西路军停止西进”</p><p class="ql-block">22日13时,毛泽东电复河东部队前敌指挥部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任弼时和周恩来:“西路军已至极危险时候,其原因正如彭、任所述,如该军失败则影响甚大”,“增援军拟以十五军团、三十一军(或四军)、二十八军、三十军及骑兵第一团组成之,以伯承任指挥,张浩同去”,“估计增援军到达靖远(或狄道),西路军严重情况即可减少,到达永登即可解围,彼时西路军即向安西增援,或仍东回,或向甘凉取货物,并改造西路军”。</p><p class="ql-block">20日, 党中央派代表周恩来委派马德涵(马步芳的老师)先生,并由张文彬、马宪民同志陪同去武威与马步青交谈,提出不要杀害红军被俘人员,要求释放扣押在武威的红军补俘人员。 </p><p class="ql-block">三月二十七日 洛甫、毛泽东、朱德、张国焘致电周恩来并彭德怀、任弼时,指示为解救西路军危局与马步芳、马步青“讲和”,请二马停止对西路军之进攻,并让“以最快速度办妥”此事。四月底 周恩来同志通过回族爱国人士马德涵先生与伪青海主席马麟交谈,要马麟从民族利益出发,制止对被俘红军的杀害。</p><p class="ql-block">在此以前,中央曾电示在南京的潘汉年转告蒋介石:西路军东进,并非增援西安,而是就粮困难。如蒋介石令马步芳停止进攻,让出凉州及其以西各城给西路军,使该军有粮可食,西路军即停止东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中央及中央军委,在抢救西路军上已经竭尽了全力,但终因当时敌我势力悬殊过大,延安方面的声音之微弱,加之马匪部队气焰嚣张,所以,根本不把红军部队放在眼里等因素,致使各种挽救措施均未奏效,最终导致西路军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全军覆灭!</p> <p class="ql-block">四、马家军残暴劣行引发的公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纪念馆馆载文章披露,马家军攻陷高台后气焰甚嚣尘上。对高台几近屠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做。高台全城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进城三天时间前后捕获、残害红军伤病员和群众2400多人,城东北角和城南沙滩处,活埋红军数百人。一部分被俘红军战士,被送往张掖、武威、青海后均惨遭杀害;高台千百余间民房被焚烧,所有的街巷几乎变成一片火海。有不少妇女、红军女兵被奸淫屠杀,所有民财被抢掠一空!其惨状目不忍睹。马匪的暴行实乃罄竹难书!</p><p class="ql-block">根据史料记载,马步芳、马步青组建的马家军,本来就是马步芳训练出来的一支野军!在中国近代史革命战争中,是最残酷无情、最凶悍残暴、最嗜血成性、最充满兽性的一支军队。西路军战士几乎全部是惨遭马步芳的马家军杀害!其部对红军及老百姓犯下的罪恶,简直就是血债累累、罄竹难书。是一支不灭其“难以平军恨平民恨”的残匪!</p><p class="ql-block">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马家军对待红军俘虏使用各种极其残忍的手段,进行凶残和灭绝人性的残害!不仅严重违背了国际战俘公约,而且强烈的激起了中国工农红军战士对马匪的深仇大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起马步芳马家军的凶暴残忍,使我回忆起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因考察一个项目,我意外的走进了祁连山深处的甘南裕固族自治县。在县城与一个高中校长聊起来了西路军,他满怀激怒的心情带我到一条遍布火山岩的沟里,他告诉我说,这条红色的沟就叫“红军沟”!</p><p class="ql-block">当年西路军的一个营,在天寒地冻的十冬腊月里,一群脚穿草鞋、身着一身褴褛单衣的伤病与女兵,艰难地行军在这条沟里。在他们已经完全丧失战斗力的情况下,在这里遭遇了追赶他们的马步芳的骑兵部队,这些部队身穿皮衣皮靴,头戴皮帽与手套,骑在马上手挥大刀,对围困在这条沟里的几百名男女红军战士,进行灭绝人性的血腥残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位校长双眼含泪的对我说,L老师,在那种情况下这哪是在打仗!那简直就是纯属杀戮!</p><p class="ql-block">几百名红军战士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红军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整条沟的山岩与土地!</p><p class="ql-block">所以,本来这条火山岩沟就是红色,而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些死去的红军战士,故而把这条洒满红军鲜血的沟改名为“红军沟”!</p><p class="ql-block">对马匪对西路军与老百姓欠下的累累血债,在西路军纪念馆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马匪对西路军的残暴加害行为,在毛主席的心中一直是耿耿于怀的一个难解的结。所以,在解放兰州战役时,为了结对西路军惨遭杀害的这个结,为红军战士报仇雪恨!中央对战役总指挥彭德怀下令,对马家军“拒绝投降”而将其全部歼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月10日,我从甘南的合作市北下到达临夏市时,我发现那里有一个叫马公馆的地方。经访问得知,马公馆即马步青在临夏的老家。所以,听到这个消息,我专程租车到马公馆的地方去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马公馆是一座占地面积一千多平米的单层建筑,院落布局措置有序,雕梁画栋,整个建筑在古朴中透出豪华之气!那恢弘的建筑气势一看就知道,这绝非一般的民间建筑!</p><p class="ql-block">但遗憾的是,在马公馆里没有见到一个关于该公馆的文字介绍。而现在那里挂了一个“临夏市博物馆”的牌子。</p><p class="ql-block">经询问博物馆工作人员得知,原来关于这个马公馆有个简单的文字介绍,由于马步青对西路军和老百姓犯下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1955年在老百姓的强烈要求下被当地政府撤去!</p><p class="ql-block">文革中红卫兵强烈要求砸掉它,因为这个建筑有一定的文物价值才得以保留!由此可见马匪之罪恶之极与民愤是何等之大!</p> <p class="ql-block">五、关于西路军死因纷扰之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究其西路军之死原因真相,在当时中共内部就存在很大的争议。在共和国诞生之后,针对西路军失败原因,在各种评论文章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尤其是在极左思想的影响下,甚至在一些国家级刊物上,把西路军的失败与张国焘逃跑路线联系在一起,把西路军的失败归咎于西路军执行了张国焘路线的结果,并对西路军的失败,进行大量有悖事实的不公正评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历史终于拨开了迷雾,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特别是邓小平、陈云同志的关怀下,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做出了“西路军西渡黄河与转战河西走廊,是执行中央军委命令的结论”。</p><p class="ql-block">这一实事求是的历史结论,进一步证明了西路军之败,罪不在那些为共和国而战的英雄们!正如叶剑英元帅在高台悼念英烈时慨然赋诗中所言:“英雄战死错路上”的正确结论。</p><p class="ql-block">这一结论还以了浴血奋战的西路军战士一个清白与公正。更是对西路军全军战士以及战亡英灵的一个莫大告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告别“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p><p class="ql-block">为了对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更全面的深入了解,我在高台县城停留的两三天内,其中大部分时间呆在纪念馆里。在我离开高台的那天下午,当我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出博物馆时,已是大漠夕阳西下的时候。抬头望去,河西走廊落日的阳光反照在直插白云的纪念塔上,使纪念塔在落日的余晖中,凸显的更加悲壮与伟岸。</p><p class="ql-block">我静静地站在高大的纪念塔下,展馆中一副副高台血战的画面又次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怀着一颗虔诚与敬仰的心,在纪念塔前深深地弯下腰来连鞠三躬。而后献上了在纪念塔旁边礼品部买到的一束白色的鲜花!以深表对西路军烈士的缅怀与敬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悲哉!壮哉!致敬英勇不屈的西路军战士,英雄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为悼念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所赋西路任重道远,马匪堵截围追。祁连山下血战,高台万人未归。砂砾枯骨遍野,大漠血贱纷飞。浩气勇贯长虹,英雄千古永垂。</p> <p class="ql-block">七、写在游记之外:</p><p class="ql-block">高台县是一个面积达4300多平方公里,人口仅有16万。高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虽然已经被国家列入“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等称谓。</p><p class="ql-block">尽管如此,而我在西路军纪念馆呆的几天内,并没有大量的游客“到此一游”。在略显冷清的纪念馆里,偶尔看到的是像我这样寥寥无几的零散背包客。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距此仅有20公里左右的七彩丹霞景区,却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据景区人士介绍,七彩丹霞景区现在是淡季,每天接待量仅不足两万人,旅游高峰期,每天接待游客高达七八万!而这些游客游玩七彩丹霞后,去往近在咫尺的高台西路军纪念馆的游客,几乎是少之又少!</p> <p class="ql-block">西路军纪念馆与七彩丹霞景区现象的反差之大,不由引发我无限忧思。</p><p class="ql-block">发生在中共党史上有关西路军这段悲壮历史,已经淡出了一代人们的视线。甚至更年青一代根本不知道西路军为何軍队!</p><p class="ql-block">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的确如此,我们的民族不管任何时候,绝不能够成为一个忘记英雄的民族!</p><p class="ql-block">仅以此游记文字记载,深表对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英雄们的深深缅怀与无限敬意!</p><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为中国革命做出的牺牲与贡献,将永远被载入共和国史册而彪炳千秋!</p><p class="ql-block">根据日记记载,整理编辑于2020年5月4日星期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