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如歌的行板》作者:王蒙

霞光之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作者:王 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朗诵:霞光之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制作:霞光之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片:网 络</b></p> <p class="ql-block">柴可夫斯基好像一直活在我的心里。他已经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他之所以容易被接受,多是因为那些流畅的旋律和其中蕴含的情感。比如《花的圆舞曲》,比如《天鹅湖》,行云流水一般,浑然天成,又明丽多姿,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不过,我更喜欢他那些感伤的作品。喜欢那无奈中的洒脱,痛苦中的美丽,冷漠中的凄婉。我总觉得在他沉重的叹息中,有一种特别的妩媚与舒展,这种风格像是——我只找到了——苏东坡。他的乐曲——例如第六交响曲《悲怆》,开初使我想起李商隐,苍茫而又缠绵,绮丽而又幽深,风流而又温柔……再听下去,特别是第二乐章听下去,还是得回到苏轼那里去——他能自解。艺术,不正是一种解脱吗?它帮助人们避开外界的嘈杂和纷扰,守护着内心的喜悦和悲凉。</p> <p class="ql-block">在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既有同样的美丽和隐忍,又有一种才华的光芒在闪耀。他缔造着这样的音乐世界,呼吸着这样的旋律,想必一定也是热泪盈眶且得意洋洋吧。这就是才华,它让我们悲从中来又无以言表,它让世界满目疮痍又一脸无辜。有了它,一切悲哀的体验都成了诗的花朵;有了它,所有痛苦的记忆 都笼上了温暖的光晕。它是上苍给人类的,首先是给这个俄罗斯人的最珍贵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音乐,是多姿多彩的。贝多芬的雍容华贵,带着更多的理性与和谐;莫扎特对我来说 则是青春的天籁;马勒的绝妙和神奇,像一个美丽的陌生人……只有柴可夫斯基,他抒的是我的情,他勾勒的是我的梦。他让我知道珍惜——珍惜美丽、珍惜才华、珍惜艺术、珍惜生命,他是一个真正催人泪下的作曲家。</p><p class="ql-block">人间真情本无价!即便年华逝去、垂垂老矣,夜阑人静时,当《如歌的行板》响起,你还会落下那青葱岁月的泪水。只要在人间,你就不会完全麻木。</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王蒙,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span>大学</span>、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文新学院院长。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曾获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与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等荣衔。作品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p> <p class="ql-block"><b>【人物介绍】</b></p><p class="ql-block">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出生于伏特金斯克市,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p><p class="ql-block">他的代表作——《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你一定听过。</p> <p class="ql-block"><b>乐曲《如歌的行板》简介</b></p><p class="ql-block"> 这首常用于弦乐合奏或小提琴独奏的《如歌的行板》,原是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于1871年写作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而《D大调弦乐四重奏》也正因有这个杰出的乐章,才特别受到世人的钟爱。《如歌的行板》 的主题,是1869年夏,柴可夫斯基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当地的泥水匠处听来的,这是一首小亚细亚的民谣。由中国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和乐队合作的这首曲子赋予了如泣如诉,如歌如诗的感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