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游世,物我坐忘 ‍——楚风书影系列:我读《庄子》及其它

周光辉

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两千年前的庄子,面对不堪的现实,乘大鹏御风而行,游乎四海之外,穿越历史的时空,带着深沉的哲思和飞扬的文采,引领我们进行着一场浪漫千古的逍遥之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用了两个来月的时间读《庄子》,从季夏到秋凉时节,神遇这位两千多岁的先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先是通读了中华书局出版、方勇译注的《庄子》,后又参阅了钱穆的《庄子纂笺》、《庄老通辩》,王景琳、徐匋的《庄子的世界》,颜世安的《庄子评传••游世与自然生活》,蜂屋邦夫的《庄子•迈向超俗之境》。本来想读【晋】郭象注及【唐】成玄英疏《庄子》,因难度大,留待以后复习《庄子》时再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庄子的思想穿透两千多年的岁月,我们沐浴其思想的光芒,但并不能领悟其全部的内涵。只希望庄子能用温和的态度原谅我对他的一知半解,尽管谅解世俗之人的浅薄并非庄子的个性。</span></p> 2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庄子的文章晦涩难懂,庄子的思想深奥玄虚。如果让我说实话,我读庄子的文章,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那是庄子在梦境中的梦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描述的至人不是人,真人不是人,圣人不是人,神人更不是人。以其描述的“真人”为例,《庄子•大宗师》篇中的“真人”是这样的:“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出不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这段话,我的理解是:古代所谓的真人,不懂得喜爱生命,不懂得厌恶死亡。不因为活着而欣喜,不因为死亡而抗拒。自由自在的去,自由自在的来。不追究自己的生命是从哪里开始的,也不寻求自己生命的最终归宿。生命中有的就欣然接受,生命中没有的就顺其自然。不动用心思去损害自然之道,也不人为地求助于天命。庄子心目中的“真人”,在这世上去哪里寻找?当然,除神人之外,至人也好,真人也好,圣人也好,都应该是有血有肉的人,只是非世俗之人。庄子要求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他们是庄子世界里人生境界非同一般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庄子》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内容上主要是由寓言、重言、卮言组成。所谓寓言,是寄托寓意的故事;重言是引用先哲时贤的言论;卮言是作者自己表述的话语。但你完全可以认为寓言不是言,重言不是言,卮言也不是言。其道非道,其德非德。道德之乡不是乡,建德之国不是国。物非物,形非形。生非生,死非死。《庄子》构建了一个深邃莫测的思想迷宫,你可以认为它是一部哲学著作,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说是养生之作也可以,说是保生之法也可以,说是全生之术也可以。仅就文学的角度来看,说是寓言也可以,说是神话也可以,说是杂文也可以,说是传奇也可以。其文章中虚构的人名,就让人如入神界之域,如坠九天迷雾,惊异为志怪之名、异兽之名。如:徐无鬼、南伯子綦、支离疏、伯昏无人、哀骀它、闉跂支离无脤、瓮㼜大瘿等。名字越怪,越是奇异之人。后世武侠小说中那些稀奇古怪的名字,或许是受到了庄子的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庄子对四肢健全的人并不怎么欣赏,倒是偏爱那些容貌丑陋不堪,甚或是身有残疾的人。容貌丑陋到什么程度?是那种弯腰驼背、五脏挤在背部,脸颊埋在肚脐之下,双肩高过头顶,可以说是丑到畸形了。庄子特别欣赏兀者,也就是只有一只脚的人。再就是骈拇枝指之人,也就是脚趾相连、手有六指之人。在庄子眼里,越是丑陋之人,越是“无用之用”的得道之人。他们懂得自然之道,无为之境。这是因为形内为一体,生死为一体,达到“坐忘”的妙境。“坐忘”是庄子哲学的重要概念,化形于外,化物于内。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忘仁义,忘礼乐,忘形相,忘生死,谓之“坐忘”。庄子对儒、墨学说的质疑,对尧舜善治的否定,对君主的鄙夷,甚至认为制度、法治乃至仁义都是国家治理的祸乱之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庄子不在乎你懂不懂,不在乎你接受不接受。读《庄子》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多面性阅读的体验。以《庄子•逍遥游》为例,“逍遥游”到底有着怎样的含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是逍遥快乐?是随心所欲?是精神自由?是绝俗孤傲?是隐逸逃遁?是反叛抗拒?一千个人可能就会有一千种答案。自古至今,注解《庄子》的版本数不胜数,钱穆的《庄子纂笺》就参考了一百五十多人的注疏本。从晋朝郭象的注解至今,各家的注疏有不尽相同之处。对庄子思想的研究,各流派也存在不同的分歧。最为难得的是,你当着文学著作来读也好,当着哲学著作来读也好,一部《庄子》影响了中国文学与中国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后代多少文学名家和哲学名家,在他们身上都能看到庄子的影子。一部不到七万字的《庄子》,创造出了五百多条成语,其中脍炙人口的有白驹过隙、越俎代庖、相濡以沫、朝三暮四、游刃有余、东施效颦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庄子》是读不透的《庄子》,庄子是永远不老的庄子。</span></p> 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两千多年前,庄子与惠子的对话,是中国最早的哲学思想的对话。在关于彼与此、大与小、生与死、是与非、同与异等概念上进行哲学思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庄子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是深沉的,是深沉的压抑,是深沉的悲悯,是深沉的反叛。他用构思极为巧妙的寓言故事,表达其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从底层社会的门缝里看到了其远至极的大千世界,他从肢体残缺、形貌丑陋的畸形人群中看到了所谓正常人精神与灵魂的缺陷,他从庖丁解牛、佝偻老人扑蝉、操舟若神的善游者、瓦注与木鸡中体悟自然之道的精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是庄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意思是:天地与我一并存在,万物与我同为一体。庄子否定事物的相对性,相对性概念会让人在理性的思维中迷失真性的自我。彼与此方生方死,是与非方生方死。“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至人也罢、神人也罢、圣人也罢,如果不随心而师,就难于以清明之心去观照万事万物,就不能回归“道通为一”的至高境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庄子•养生主》中说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寓意很深,看似说的是养生,又不仅是说养生。就算说是养生,庄子认为养生最根本的原则是依循天理,遵循生命的自然法则。一个人来到人世间,用庄子话说是应时而生,是自然而然的生命。犹如世间万物降生于世,伴随在你身边的一切具有生命的事物,都是自然而然地与你同处于一个生存的空间,那是你生命的伴生之侣。与你生命同在的一切生命,都是你命中注定的天缘。顺缘逆缘,友缘孽缘,都是道缘。如果你能像庖丁一样,依乎天理,遵循自然之道,顺缘而为,顺命而行,适来而生,适去而死。虽做不到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地生活,踌躇满志地生存,但能做到“安时而处顺”,甚至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养生之道,也是我们普通人的生命之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庄子总体的精神状态是被动的,视物无物,视形无形,视用无用。庄子所处的时代是“福轻乎羽、祸重乎地”的乱世,面对不堪的现实,庄子“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他无视于现实世界,就是因为现实世界令他太过于失望,失望到了“以天地为沉浊”的地步。因此,他宁愿穷困潦倒,甘愿卖草鞋为生,也不愿与尘世俗人为伍。孔子只是把做不道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视若浮云,而庄子则是视世间万物为虚无,不滞于物,乘物游心,外忘于物,内忘于我,内外俱忘,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 他告诫人们,一个人在乱世社会能保全生命是最重要的,而保全生命的最高法则是“唯道集虚”,以“丧我”之为入“心斋”的境界,只有这样方能避免人道之患。人生于世,欲望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每一个人,被欲望迷惑的人,即便一时的志得意满,但灾祸也已经紧随而来。庄子早就预言,人世间最难约束的就是人心。尧舜是仁君,以仁义治天下,但仁义治不了人心。天底下最复杂的就是人心,庄子用“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来形容人心的复杂。一个社会人心乱了,社会风气就开始衰败,最终的结果是天下大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的世界已经不存在“小国寡民”的可能性,乌托邦的社会也只是一种幻想。任何浮世繁华与和平安静都有可能是假象,一个人的外表形象代表不了他的内心世界。假象可以掩盖真相,真相要浮出水面取决于水世界的纯净,但水世界不可能纯净得毫无任何杂质,真相有可能成为永远也猜不透的谜底。在庄子的思想世界里,人类早在混沌时代就存在着人为的灾难,而且人类的灾难就来自于人类本身。《庄子》中有两句偏激的言辞,至今读来都让人惊悚。这就是《庄子•胠箧》篇中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这两句话看似言过其实,却印证了若干的历史事实,庄子的惊世之语可谓一语成谶。历史上那些专制君主,假圣人之名,实则是掩盖自己大盗窃国的罪恶;假圣人之道,实则是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老子与荀子,不仅将“圣人”与“王者”捆绑在一起,而且将道德、智慧与君王的权位结合起来,逐步将帝王神化起来,至法家后,就只强调王权,甚至变成有权就有德。庄子无视天命,无视君王,实际上是看透了人性的本质,看透了社会的本质。人心始终处在看不见的黑暗深处,人世间的卑贱与恶劣,就在于人们内心世界里无以遏制的欲望。而欲望常常披着光鲜的外衣,用道德的面孔掩饰阴暗的算计。人性的丑恶,不时以极限的程度挑战良知的底线。庄子的深刻,就在于他认识到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地重复着似曾相识的命运,循环往复一种宿命式的轮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庄子•齐物论》中说了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朝三暮四”这一成语,古今词义的差异迥然不同。现在是指见异思迁,而在《齐物论》中,是说一个养猴子的人,拿栗子喂猴子,早上喂三升栗子,晚上喂四升栗子,猴子们很不高兴。养猴子的人就改成“朝四暮三”,也就是早上喂四升栗子,晚上喂三升栗子,猴子们为此很高兴。庄子说这个故事的目的,是用来阐述是与非的道理。“朝三暮四”也好,“朝四暮三”也好,实际上每天都是喂七升栗子,但猴子们认为“朝四暮三”比“朝三暮四”要好。是与非的概念也是如此,你认为的是,他人可能认为是非,此是彼非,彼是此非。在庄子看来,万事万物的是与非是相通为一体的。庄子的齐物思想,并没有淡化后世之人的是非观念,人世间因为是非之争从来就不曾安宁过,这个世界一直以来就深陷于是非之争的泥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庄子否定是非,但不可以混淆是非,一如正义与非正义、公平与非公平、诚信与非诚信、文明与非文明,应该存在明确的边界。只是关于是与非的争辩,因为没有了庄子和惠子,也就失去了争辩的哲学意义。庄子的哲学,也无以拯救人间世无休无止、绵延不绝的是非之争。</span></p> 4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庄子•齐物论》篇末的“庄周梦蝶”,成为千古传颂的典故,是亘古至今最为瑰丽的梦境。美妙绝伦,既浪漫到了极致,也蕴涵着意味深长的义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也,此之谓物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你可以想象,在蒙地仲夏的黄昏,晚霞辉映,天地间披着绚丽的霞光。在霞辉的光影之间,五彩斑斓的蝴蝶,在微风中扇动轻盈的翅膀,在鲜花与绿叶之间翩翩起舞。倚靠案几的庄子,在凝思中渐渐沉睡,他梦见自己羽化为蝶,俊逸的思绪在天宇间飘飞。自由之心随晚风逍遥神游,愉悦的精神在霞光中飞扬。烟岚纱笼,天地朦胧,蝶影在渐渐退隐的霞光虚幻起来。一只蝴蝶在最后一抹晚霞中轻盈地飞翔,蝶翼翕忽间,蝶化为庄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如此玄妙的梦幻,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庄子很显然不是在纯粹地描写梦境,与其说他是在写梦,不如说他是在戏梦;与其说他是在戏梦,不如说他是在论梦。庄周梦蝶,意在阐述齐物的道理。人生不过是一场梦而已。梦里的虚幻,或许比现实更真切;清醒中的现实,或许比梦境更虚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说春秋之后再无春秋,其实是春秋之后仍然是春秋。庄子之后再无庄子,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庄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