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30日上午,我坐2号线地铁从南京西路站出来,大概是上午十点左右,向南沿茂名北路、茂名南路步行二十分钟到巨鹿路,巨鹿路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街,西起华山路,东到南北高架路,全长仅2.2公里,路面很窄,且有几个转弯,只有机动车道和两边不规则的人行道,别看这条街道其貌不扬,可是名气很大,往年这个时间,已经很引人注目了,因为这是年轻人衣着他们认为能表达他们心情、感情的服装,化妆成他们喜欢的人模样(或鲁迅,或华盛顿,或大白,或其它的人物动物等等),来迎接万圣节的一条主要街道。明天就是万圣夜后天就是万圣节了,我来看看能不能感受一点洋节日的气息,今天走一遭,全然未遇,看到的是一条极为清冷的普通的小街。</p><p class="ql-block"> 我从茂名南路和巨鹿路交叉口向东走,走了巨鹿路的东半部,因为这不是交通干道,车辆和行人不多,就是路北侧的广舟公园进出的人也不多,走到南北高架路,巨鹿路就算到了东边终点,于是,我上了南北高架路和延安高架路交汇点,这里叫做延安东路立交桥,四周远眺了一下,下来沿成都北路而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说到万圣夜万圣节,它和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平安夜、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一样,是改开之后一下子涌进我们日历里边的西方节日,改革开放了嘛,西方的一些节日、一些生活方式、一些价值观念流入中国,是必然的事,无论你是褒是贬,都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该怎么应对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我觉得应该以包容的态度和扬弃的方法来引导来对待,而不是一味的追捧和接受,也不应该是一刀切的否定和围堵,更不能因为西方节日而丢点了民族节日。</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来,西方节日为年轻人所追逐,为商家所鼓吹,颇有盖过诸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民族节日的趋势,引起了不少民族文化和民俗研究者的忧虑,引发了民间的一些讨论和关注,这是必然的和正常的,其实,具有几千年文明发展史的中华民族,也代代传承了不少自己民族的节日,只是逐渐的被我们程度不同的淡化了,特别是改开以来的几十年,以****为中心,全社会人心浮躁、急功近利,从**到民间,一门子心思都是搞钱,文化成了经济的附庸,谁还能静下心来研究和传承不能带来收益的民族文化?媒体和商家在宣传以及炒作西方节日时,十分亢奋,可谓不余遗力,好像“月亮还是外国的圆,花朵还是他家的香”,民族节日和民俗文化几乎被遗忘了。</p> <p class="ql-block"> 西方的节日并不是不可以过,问题是要掌握一个度,要兼容并蓄而不是以洋节取代了民族的节日。作为官方,也没有必要将之视为洪水猛兽,应该如大禹治水一样重在疏导而不是一堵了之,今年的万圣节到来之前,听说地方政府早早就如何如何做了安排,巨鹿路路边停有那么多辆警车,是不是和万圣节有关,不得而知,但是能猜到,今年的巨鹿路在万圣夜和万圣节期间,肯定不会再像往年那样热闹了,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年轻人穿着非常规服装,在这里行走、聚会以及表演行为艺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