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九月有许多值得纪念的日子,教师节就是其中之—。本人借此一隅,挤上《温师》小文,既是感念温师传道授业之恩,也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对所有致力于传播知识、传播文明的师者,说声:“感恩你们,谢谢你们!祝你们教师节快乐!</p><p class="ql-block"> 摘于《厦门文学》第九期卷首语</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本文转载于《厦门文学》)</p><p class="ql-block"> 有个好老师是幸运的,有个多才多艺的好老师,那就是幸运中的幸运了。温师,就是这么一位让我们感到无比幸运的老师,他在退休后,依然不断带给我们惊喜,并在惊喜中,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为人做事的人生新高度,令我们敬仰。</p><p class="ql-block"> 温师,全名林瑞温老师,在乡下,我们都亲切叫他温师。他曾是安溪非常偏远的芦田中学的老师、校长,教过语文、音乐、美术等。我初一、初二就读于此,有幸成为他的学生,深深为他的多才多艺所折服。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乡下,几乎是文化沙漠。他在最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在这里扎根。他不仅语文教得好,美术也教得有模有样。让全校师生叹服的是,他音乐也是杠杠的,二胡拉得溜,风琴也弹得好,口琴、笛子更是张口就来。在文化极度贫瘠的山区,他的存在,犹如一株繁茂的大树,在诸多贫寒学子的心底,涂上了一抹最为靓丽的颜色。正是因为有着这一层底色,无数受过温师滋润过的学子,无论走多远,心里都有底气,因为他们都知道,家乡有盏明灯,一直在那里照亮着。</p><p class="ql-block"> 端午时节,学长陈日新来电话说,温师叫他假日里召集几个芦田中学校友,一起去参观他在家乡已经落成的“酒瓶盆景艺术文化园”,我听后立即答应。 </p><p class="ql-block"> 驱车一个多钟头,就到了坐落于安溪县虎邱镇金榜村的“酒瓶盆景艺术文化园——瑞锦园”,之所以命名为“瑞锦园”,是因为温师名字中有一个“瑞”字,师娘名字里有一个“锦”字,可见温师夫妻多么的情深意笃。</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温师见自己的几位学生来到,从三楼健步如飞来到大门口迎接我们,他可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但无论身板还是精神,都显得像是壮年模样。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也无法遮掩他浑身散发着的充沛精力。他一一跟我们握手,引领我们进园。这是一座闽南大厝与徽派建筑风格相融合的三层楼房,映入眼帘的先是举杯邀明月的诗仙李白塑像,接着是小桥流水的亭台莲池,几尊憨态可掬的小沙弥雕像摆着各种造型,仿佛在列队欢迎我们。温师高兴得像个孩子,兴奋地逐一介绍起他的得意作品和收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瑞锦园”依次陈列展示的主题无疑是酒瓶盆景、挂壁盆景,此外,还有三个温师很看重的展室,便是布袋戏体验区、弘一法师纪念室与国学展室。</p><p class="ql-block"> 酒瓶盆景、挂壁盆景是“瑞锦园”的最大亮点。正因为有这些酒瓶盆景,温师被尊称为中国酒瓶盆景第一人。这样的说法是有根据的。温师于1995年创作了第一组系列酒瓶盆景,题为“咏春”,分别由“盼春”、“寻春”、“醉春”、“追春”组成,表现了人们热爱春天的情怀,每个篇章的背景都以宋词作为注脚,衬托主题。“盼春”采用黄庭坚《清平乐》中的“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往”;“寻春”采用王观《卜算子》中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醉春”采用赵令畴《蝶恋花》中的“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追春”则采用辛弃疾《摸鱼儿》中的“春且住,天涯芳草迷归路”。温师把这组作品照片寄到《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得到杂志刊发,这是该杂志首次刊登酒瓶盆景艺术作品。随后,温师又在《中国花卉盆景》上发表了《酒瓶盆景的制作与养护》一文,详细介绍了酒瓶盆景的制作技艺,这也是我国盆景艺术专业杂志首次刊登酒瓶盆景制作的文章。</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温师特别爱钻研,学一样,成一样。针对酒瓶盆景,他介绍说,用于酒瓶盆景的树种,最好用九里香、福建茶、榆树、榕树等生命力强的树种,酒瓶则以紫砂和陶制品为上选;栽种前要根据酒瓶大小,形状以及种植口的位置,选择大小、品种、姿态相宜的桩材,再把两者结合起来反复比较,找出最佳的种植姿态,力求酒瓶与树桩搭配得当。酒瓶盆景养护难度较大,酒瓶底部必须镂空,隔上丝网,以增强瓶中泥土的透气性;每年还要更换新土,薄肥勤施;酒瓶盆景中配件的应用也极为讲究,质地从彩陶到素陶到塑料配件,样式从人物到昆虫到建筑,多种多样。配饰能够起到调节作品的画面平衡,丰富画面内容,协同表现主题等作用;色调也力求与酒瓶盆景相协调,摆设位置与瓶景相呼应。</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温师说,即使是同一个酒瓶盆景,应用不同的配件,也会产生不同的造型效果,甚至还能营造出不一样的作品主题。还有,酒瓶盆景除了栽种非常讲究技艺外,树胚与酒瓶的搭配也是一门大学问。要制作出美观的酒瓶盆景,不仅仅是将树装进酒瓶里,还要强调造型艺术,并在造型上,于不平衡中求平衡,寻找到一种创意美感。温师为此还先后撰写并发表了《树根繁殖盆景速成》等文章,出版专著《酒瓶盆景的制作、养护与欣赏》,推广普及酒瓶盆景艺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温师说起他的收藏如数家珍,开心不已。“布袋戏体验区”,他收藏一套上着大漆的木雕布袋戏戏台,展示金榜布袋戏技艺。他说,金榜布袋戏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在音乐和表演上兼有泉州布袋戏和漳州布袋戏的两派风格,泉州的南曲(即南音)和漳州的歌仔调在这里兼容并存。</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戏台两侧,仿古对联“文成武就,金榜题名空富贵;男婚女嫁,洞房花烛假风流”,道尽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内涵。在这个体验区里,悬挂着温师用过的二胡、琵琶等乐器,还有一台古老的留声机,依然可以播放出老上海风格的曲子。温师教过音乐,多种乐器都能够随手演奏,常常让同校师生大饱耳福。令人颇为惊叹的是,在一面墙壁上,悬挂几幅摄影作品,是温师拍摄的风景照,细看之下,温师竟然还是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会客厅里播放的《相约虎邱》等音乐电视片,歌词不仅是温师写的,连摄像和剪辑合成也是温师,这对于一个七十六岁高龄的人来说,是何等不可思议,让人感佩。</p> <p class="ql-block"> 待得温师带我们进入一个禅室,我才恍然大悟。这是温师非常看重的“弘一法师纪念室”,正中间是一尊弘一法师木雕像,木雕像的身子是空的,只有肩膀以上是完整的。温师说,这尊木雕像,很形象地阐释了弘一法师的一生: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脑袋,没有思想。而且,弘一法师不仅是律宗大师,诗词戏曲、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我想,温师正是以弘一法师为学习楷模,才能如此博学善思、多才多艺。而这,也是温师以身作则为我们树立的良好榜样。</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瑞锦园”还有一个“怀旧民俗展室”,展示一座木制雕花大漆“洞房”,是一座很是奢华的老式婚床。这座婚床有三进式,雕龙画凤,描金镀银,美不胜收。一进可悬挂灯笼,摆放烛台,放置脸盆、鞋子等物;二进可以放置夜壶、衣物以及梳妆台等等,最后才是四面雕花的大床,每一面木板上,都雕刻着奇花瑞兽,极尽繁复豪华。更为精巧的是,两旁“遮风”皆可升降,冬暖夏凉。这座婚床是我见过的最大最豪华的婚床了,甚至比紫禁城里的龙床还要奢华许多,只能说“叹为观止”了。温师说,他是从浙江收来的,价值已经难以衡量。经老师提醒,我才想起,在浙江曾经参观过一个民俗馆,似乎也有类似的婚床,但远没有这个如此的完整和奢繁。足见温师收藏之用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极度热爱。</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说到传统文化,不得不再说说其中的“国学展室”。展室四五十平方,迎面的墙上,悬挂着“河图. 洛书”“伏羲八卦图”和“文王八卦”。温师觉得,这些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必须好好弘扬。在这个展室,突出的不是展品的独特、珍稀,而是追本溯源,从而起到一种推崇与传播的作用。一些故宫传世珍宝的大师仿制品,除了文字简介外,还附上“二维码”,让观赏者可以通过手机扫一扫,得到更多的音频视频介绍。像温师这样紧跟时代步伐,至今学习不辍,还擅于用现代传播手段,推广传统文化的,实属不易。即便如我身为传播行业的一名从业者,也还不会影音剪辑合成的工作。温师无疑又为我们这群学生树立了标杆。</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温师是金榜村人,上世纪六十年代考上中专时,应有一种“金榜题名”的春风得意与光宗耀祖的荣光。当时,考完试,他便和几个同学千里北上,不辞辛苦,到首都北京游学。在怀旧纪念室里,有一张他和几个同学的合影,那张充满稚气的青春面庞,洋溢着的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旁边,每个年代一张留影,贴满一面墙壁,从少年、青年,到壮年,再到如今的老年,虽然岁月给温师留下了和大家一样的沧桑,但温师眼里的光芒,始终在闪烁;清澈的眼神里,溢满的依然是那种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坚毅与执着。难怪,他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许多常人所无法企及的知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触类旁通,掌握常人所无法掌握的多种技艺技能,把有限的人生,过得比大多数人丰富而精彩。可以说,昔日,金榜养育成就了他,今天,金榜因他而更加美丽出彩。</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