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念一在拉萨大桥上。 写过作曲家刘炽叔叔,又记起了与我爸有特别关系的作曲家罗念一。他父亲罗剑僧(罗健生)曾在赤水的贵州省立二中等学校任教,是我父亲的老师。1979年,罗念一为解决他父亲历史问题,到北京找到我父亲,开门接待他的是刚从西藏军区通讯总站调回北京的我的夫人,一见面罗念一甚是惊奇:“你,你怎么在这儿?”<br> 罗念一,原籍四川合江白米乡,生在赤水,从小在与合江一河直隔的贵州赤水上学,47年又到合江读高中。受他父亲影响,他从小在众多的学科当中,对音乐颇为感兴趣,罗念一最喜欢的就是唱歌,家乡的民歌,方言小调他都很熟悉。1949年底,罗念一离开家乡,到合江参军,在泸州参加了解放军十八军文工团,1950年3月随十八军徒步辟山开路入藏。 从上至下右数第三是罗念一。 十八军进藏誓师大会。 过雪山。 十八军过河。 修路。 十八军医生为藏民看病。 五十年代的拉萨广场。 对党性原则的坚守,成为每一名十八军将士的信仰,勇对严峻的自然挑战,克服高海拔缺氧、恶劣天气和物资短缺。在2000多公里的川藏线上,平均一公里牺牲一个人,爬雪山、涉激流、忍饥荒……还要边走边修路,边走边作战。这种延续至今的西藏精神,是十八军将士和进藏人员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这种闪光精神,既反映了进藏将士的精神风貌,又反映了西藏的特殊性,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与西藏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驻藏部队官兵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前仆后继、百折不挠、英勇奋斗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br> 十八军文工团在进藏过程中,不仅负责为部队提供文艺演出,还承担着宣传中央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政策,尊重藏民的风俗习惯,消除历史遗留的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任务。他们通过组织各种演出,如歌唱、舞蹈、快板等,鼓舞官兵斗志,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统战工作,通过文艺表演增进与藏族同胞的友谊。<br> 作为文工团的成员在进藏途中面临着与部队一样的艰苦条件,他们一路边参加修路边演出,还在海拔五千米的雪山上设立鼓动点,表演节目以激励部队前进。在路途中,罗念一和战友们一步一个脚印,从四川走到了拉萨。一路上,罗念一的鞋被磨破了好几双,脚上肿起几个大泡,十几岁的他都挺了过来。<br> “在大军进藏途中,我就被热情的藏族人民和藏族民族音乐迷住了。”罗念一说,自己至今依然记得当时目睹广大藏族群众喜笑颜开,围着篝火跳锅庄、赶着骡马支援进藏部队的画面。 “那时,我就立志要让全世界都听到藏族民族音乐。”每到部队休整的时候,罗念一他们文艺兵也休息不了多长时间,就得排练好演出,做好部队的宣传工作。罗念一别看人小,他的嗓子好、歌声动听,又精力旺盛,再苦再累也能承受,很快就被部队文工团器重,成为团里重点培养的对象。十八军到达西藏拉萨,1952年2月,西藏军区成立,文工团改称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 十八军部分文工团员。 十八军部分文工团员。 西藏军区文工团在演出。 西藏和平解放之后,西藏各界群众热烈欢迎解放军的到来,以藏族支前模范曲美巴珍为代表的藏族儿女,将自家的牲畜拉出来为解放军运输物资,拿出上好的青稞酒酥油茶招待解放军。为了歌颂老百姓对解放军工作的支持,上级领导指示部队文工团创作一首歌曲,以曲美巴珍事迹为基础,创作一部歌剧,文工团团长则将作曲的任务交给了罗念一。罗念一接到任务后,去搜集了各种西藏的民歌和川藏线上军民鱼水情的故事,由此进行创作,西藏古老而神秘的风情打动了他,让罗念一心潮澎湃,写下了著名的《阿妈,你不要远送》。<br> 罗念一被西藏这里丰富的艺术宝库惊呆了,著名的西藏民族史诗格萨尔王,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牵动着罗念一的心。罗念一决心留在这里好好学习,在几年的时间内,罗念一就像海绵一样,吸收着西藏文学和音乐的精华,将自己所学的作曲知识全部应用其中,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叫我怎能不歌唱》、《请喝一杯酥油茶》等。<br> 从此,罗念一一有机会便下乡采风,和藏族群众一起劳作、同跳锅庄,逐渐积累起大量极具生命力的创作素材。《洗衣歌》、《叫我们怎么不歌唱》、《西藏人民永远怀念周总理》……一首首极具民族特色,又生动展现高原儿女生产、生活真实面貌的经典歌曲,就这样在罗念一“如山洪暴发”一般的创作激情中诞生并传唱至大江南北。<br> 解放军在西藏终结了几百年的农奴制后,藏族同胞不论身份地位,都能有土地,不再任由奴隶主欺压,西藏劳苦大众彻底解放,翻身把歌唱的时候,罗念一身在西藏,亲眼见证了这段历史,罗念一也将这历史写到了文艺作品中,1963年拍摄电影《农奴》,罗念一为这部电影创作了主题曲,电影和歌曲受到了各族群众的欢迎。<br> “我永远都是西藏人民的儿子!”罗念一说,他还有一个藏族名字——贡嘎巴登。这是一位藏族阿妈给罗念一起的,含义是“受众人喜爱的有才华的人”,罗念一认为,是西藏这片歌舞的海洋成就了他的事业。<br> 罗念一创作歌舞《洗衣歌》歌曲的来源和灵感,是他完全融入了西藏当地生活,与藏族乡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一次藏历新年活动中,耳闻目睹了藏族乡亲热情为解放军拆洗衣被的场景,以及军民亲密无间的事迹的深刻感受。 这些生动的情节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决定用歌舞的形式来表现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 到藏族同胞中采集素材。 教部队唱歌。 《洗衣歌》剧照。 着八五式军装照。 进入五六十年,一直影响罗念一的问题是因他父亲曾是贵州军阀侯之担的家庭教师,因此被株连。至使他被西藏军区一次复员两次转业,而且一直没解决入党问题。<br> 1968年,罗念一被部队安排复员,四川省合江县的当地领导拍着胸脯说:罗念一这个人我很了解,他父亲的事与他无关,他早己到部队,拒绝接收他复员;1972年罗念一笫一次转业,周恩来问了一句话,西藏军区马上派人把他接回部队;又ー次转业,时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的陈明义从南京学习后回到拉萨后,没有看到罗念一,得知被“精简”走了,顿时发火说:“小罗呢?我不管,你们总之要给我叫回来,他还是个娃嘛,他父亲的事与他本人又有啥子关系嘛,父亲是父亲,儿子是儿子……”,罗念一历尽周折终于又回到了他日夜思念的部队。几年后,罗念一又因其父的问题,再次被安排转业又一次被合江政府拒收。<br> 1979年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平冤假错案,贵州赤水县人民法院纠正了罗念一父亲原于1951年4月反革命罪的死刑判决,宣布原判不当,予以纠正,属错杀。得到了判决,罗念一身上几十年的包袱被解除了。他终于实现了三十年来的愿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评上了高级职称。这时候,他心里满是激情,为了迎接西藏和平解放30周年,他就一门心思地写出了多首高质量的作品,像管弦乐《西藏组曲——献给我的第二故乡》、音乐套曲《雪域之恋》等的。<br> 到1988年,戎马生涯40多年的他,应当时西藏民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伍精华的邀请,时任西藏军区姜洪泉司令员的劝慰,让他转业到西藏自治区政协任专职常委,他含着泪脱了军装,转到西藏自治区政协工作,任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副地专员待遇。<br> 执着的追求成就了他执着的人生,在另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上的罗念一,在工作之余壮心不己,笔耕不止,成绩斐然,为电影《布达拉宫秘史》,《远方的课堂》谱写了曲,《纳木湖情歌》,《圣城之夜》,为西藏和平解放30周年创作了《雪域之恋》。他几十年间创作了以藏族风格为主的歌曲千余首。<br> 应赤水聘请,1993年罗念一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赤水,为回馈故乡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决心在赤水举办一台《名河颂》音乐会,他的这一举动立即得到了积极响应,中共赤水市委、赤水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从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持,遵义市委、政府,贵州省委、政府也表示要办好这台歌颂赤水革命老区、为赤水河唱赞歌的《名河颂》音乐会。<br> 2021年8月19日,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庆典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举行,庆祝活动中演唱了多首著名歌曲,包括《洗衣歌》、《西藏人民永远怀念周总理》、《美丽的西藏 可爱的家乡》。这些歌曲的创作者就是我们新中国著名的作曲家——罗念一。<br> 他的歌曲充满了西藏情感,他一生致力于西藏艺术事业,创作多部优秀作品,培养了很多藏族艺术人才。尤其是他从军几十年的作品,表达了老百姓对解放军的支持和感激之情。《洗衣歌》就是一曲解放军与藏族人民军民鱼水深情颂歌。周恩来总理曾经评价:“洗衣歌是体现了民族团结的好作品”;阿沛·阿旺晋美说:“罗念一是受藏族人民欢迎的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说:罗念一“是汉族入藏取得成果最突出者”;藏学家喜绕尼玛说:“罗念一是汉藏和声’第一人”。 罗念一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