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拉卜楞寺

妙莹(清华)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是1709年由第一世嘉木样协贝多吉大师主持始建,经历代嘉木样大师和各大活佛的不断扩建和完善,寺院成为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传播知识的综合性学府,以及整个安多地区藏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心,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赢得第二西藏之称。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古建筑令人叹为观止。一进门,便看到了一堵白色的墙体与木质大门形成的鲜明对比。门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两侧的墙壁略显斑驳,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我轻轻地推开大门,走进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一条长长的走廊连接着两座木制结构的大楼。远处的山峦起伏,天空湛蓝无云,人们悠闲地漫步于这条路上,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了下来。我沿着走廊缓缓前行,感受着这里的宁静与祥和。</p> <p class="ql-block">一位身穿紫色衣服的女士站在一个黑色长方形建筑物前,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微微低下了头。她身后的建筑物上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卜楞寺”,以及一些藏文字符。这一幕让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还有一块黑色石碑,上面刻着金色的文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卜楞寺”。文字下方还有一段藏文。石碑周围,人们或拍照留念,或静静欣赏,整个场景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宁静的角落,我遇到了一位身披橙色僧袍的僧侣。他戴着墨镜,背着背包,步履轻快地前行,似乎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热情。他的身影在这条充满秋意的路上留下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街道两旁排列着藏式房屋,墙壁由泥巴制成,屋顶覆盖着青石板瓦片。这些房屋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我沿着石板路缓缓前行,感受着这里的历史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一条铺满鹅卵石的道路两旁分别是棕色砖墙和白色墙壁的建筑物,人们三五成群地走在道路上,其中一些人在拍照留念。背景中的树木郁郁葱葱,与远方的山脉相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拉卜楞寺。这一天的旅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拉卜楞寺的独特魅力。这里的古建筑、信仰的力量以及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这段美好的回忆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一个广场上,人们坐在长椅上休息或聊天。一些人在散步,享受着户外活动的乐趣。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着清风飘散了。</p> <p class="ql-block">画面中央是一条宽阔的道路,道路两旁整齐地种植着绿树,路面上铺装的是灰色石板砖。远处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大山,天空湛蓝无云,整个场景宁静而祥和。我沿着这条路慢慢走着,耳边传来远处的鸟鸣声,心中充满了宁静与平和。</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街道的照片,在街边可以看到一些行人正在行走。阳光洒在古老的土墙上,映照出斑驳的光影,仿佛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我沿着这条街道前行,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堵古老的土墙,上面有一些修补过的痕迹。旁边有一块石板路,路上放了几块砖头作为标记。远处可以看到一座灰色的房子。这些细节让我感受到拉卜楞寺不仅仅是宗教圣地,更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一个古老的藏式建筑群落,由土黄色墙面的老房子组成,中间夹杂着一些白色的痕迹。一条灰色石板路穿过其中,在阳光下显得古朴而宁静。远处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大山背景,天空湛蓝无云。我沿着这条石板路慢慢走着,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一个古色古香的小巷子,两侧都是高墙大院,中间铺着石板路,两边还有排水沟。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宁静而祥和,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p> <p class="ql-block">在这条街道上有许多穿着不同颜色衣服的人们正在行走。其中一位身穿红色僧袍的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似乎正朝着前方走去。我跟随着他的步伐,感受着这片土地上的信仰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侧都是白墙红顶的房子,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街边有一些路灯柱子,路边还有一排黄色叶子的银杏树,树叶已经泛黄,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街上没有行人车辆经过,呈现出一种安静的状态。我静静地走在这条街上,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敬仰与喜爱。</p> <p class="ql-block">一个狭窄的小巷子,两侧是由土黄色墙面构成的老房子,屋顶覆盖着深色瓦片。小路中间铺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块。我沿着这条小巷子慢慢走着,感受着这里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一张街道的照片,在街边可以看到一些行人正在行走。阳光洒在古老的土墙上,映照出斑驳的光影,仿佛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我沿着这条街道前行,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p> <p class="ql-block">街道上有一些行人正在行走,其中一些穿着红色衣服的人特别显眼。我跟随着他们的步伐,感受着这片土地上的信仰与文化。阳光洒在古老的土墙上,映照出斑驳的光影,仿佛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画面捕捉到了两位身穿僧袍的人正在散步的画面。他们的身影被拉长投射在地上形成影子,暗示时间可能是正午时分。背景中的建筑物清晰可见,显示出这是一个宁静而祥和的地方。我静静地站在一旁,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一个红墙白顶建筑群,其中有一座黄色屋顶的主楼格外显眼。我沿着这条街道前行,感受着这里的宁静与美好。阳光洒在古老的土墙上,映照出斑驳的光影,仿佛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路两旁都是白色的墙面,远处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山脉。路边有一些树木点缀着风景,天空湛蓝无云。我沿着这条路慢慢走着,耳边传来远处的鸟鸣声,心中充满了宁静与平和。</p> <p class="ql-block">一堵古老的白色墙面,上面留有一些黑色痕迹。我静静地站在一旁,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阳光洒在古老的土墙上,映照出斑驳的光影,仿佛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村落场景。画面中央还可见到几位穿着红色衣服的人正在行走,他们似乎正沿着这条小巷前行。我跟随着他们的步伐,感受着这片土地上的信仰与文化。阳光洒在古老的土墙上,映照出斑驳的光影,仿佛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白色的墙壁上绘着黑色的纹样,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一扇朱红色的大门紧闭着,上方挂着一块写着“喇荣五明佛学院”的牌匾。门前是一条灰色的小路,两侧种满了树木花草。我静静地站在一旁,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一根黑色立柱上装着三个蓝底白字路标,分别指示“拉卜楞寺东出口”、“导游售票处”以及两个藏文地名。一位身穿红色衣服的老奶奶双手合十,在一堵白色矮墙边虔诚祈祷。我静静地站在一旁,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一座藏式建筑群坐落在山脚下,白色的墙壁与红色的屋顶相间,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庄重。广场上停着多辆汽车,周围种满了树木花草,环境优美宜人。我沿着这条路慢慢走着,感受着这里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一幅户外照片,拍摄于阳光明媚的日子。画面左侧是一座红色墙面的老房子,右侧则是一个穿着紫色衣服的人正在行走。背景中的山峦清晰可见,天空湛蓝无云。我沿着这条路慢慢走着,感受着这里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中央立着一块黑色石碑,上面刻有金色汉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卜楞寺”,以及一段藏文文字。石碑两侧各有两个旗杆,其中一个插满了经幡。远处可以看到一些游客的身影,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悠闲自在。我静静地站在一旁,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阳光下的拉卜楞寺非游览区入口处有一座白色的小房子,上面写着“游客服务中心”几个大字。小房子旁边是一个蓝色的垃圾桶。我静静地站在一旁,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一位女士站在一块黑色大理石碑前面,她穿着红色上衣搭配蓝色围巾,笑容满面地看着镜头。身后是一栋有着绿色檐口的房子以及一些游客。我静静地站在一旁,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这位女士站在拉卜楞寺</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先后建有经堂6座,大小佛殿48座,依其用途,分为经堂、佛殿、囊欠、僧舍和其他5类,建筑特点分为石木和土木两类,外石内木。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拉卜楞寺遭到了很大的破坏。那座楼高七层的颇章玛绕佛殿在“四清”中被拆除修了电影院,殿里的那尊最大的佛像(高24米)于1958年被砸碎炼了钢铁。十年“文革”更是不堪言状,一座座佛殿变成了食品厂、屠宰场。寺门紧闭,僧众四散。寺院建筑仅仅保留原寺院西北一角,约占原寺面积的四分之一。寺址大部分被机关单位占用。</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院虽历尽沧桑,但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后,在中国政府的关怀下,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自从1980年拉卜楞寺院重新开放以来,国家前后拨款上百余万元对原留的经堂、佛殿作了维修。并新建了藏经楼一栋,还拨专款1200万元,使四年前被大火焚毁的大经堂又从废墟上重现楼台。</p> <p class="ql-block">截至2020年1月26日,“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已经完成了原计划项目的90%,其中14个佛殿已完成文物本体修缮,7个佛殿完成壁画修复,修复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闻思学院是其中心,又称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十余亩,为藏式和古宫殿式的混合结构,顶上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和法轮、幡幢、宝瓶等装饰物。它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印度佛学家所著的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p>